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康熙帝1683年和平統一海峽兩岸

康熙帝1683年和平統一海峽兩岸

台灣初歸,百廢待業,鄭成功晝夜籌謀復興大計,不幸積勞成疾,於收復台灣的當年病逝。他的兒子鄭經繼任延平郡王位,繼續治理台灣,與大陸上的清王朝分庭抗禮。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一心統一台灣,為避免同室操戈,擬以招撫手段解決。

談判破裂,戰事重開,雙方就這樣談談打打,一直處於敵對狀態。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6月14日,清軍跨海東征。經過七天激烈戰鬥,先將澎湖攻克,全殲鄭經精銳。澎湖已失守,主力喪盡,鄭克塽六神無主。最終採取劉國軒的建議,順應形勢,規順朝廷。於是派人向施琅請降。施琅立即奏請康熙帝定奪。

康熙帝不愧英明之主,胸襟寬廣,告誡臣下云:「君子以德報怨,不可耿耿於舊仇。台灣軍民同是炎黃子孫,即願臣服,何忍再以刀刃相加?」他降旨施琅,接受鄭氏請降,重申了承諾:若能誠心來歸,可將前罪盡心赦免,加恩安插,務令所得。

8月11日,清軍東進至台灣鹿兒門,因汛小水淺,船不行入。出乎意料,次日早上,潮水驟漲數尺。軍民百姓無不驚奇,咸稱當年鄭成功收復台灣時也是這般情景,台灣回歸乃天意。鄭克塽率文武百官,改穿清朝服裝,在岸邊迎接王師,向施琅繳上印璽、台灣疆域圖、土地戶籍冊。施琅當眾申明軍紀,約束部隊秋豪無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熙 的精彩文章:

元,明,清瓷器如今市場價值?怎樣鑒定?
世界如此奇妙,三位偉大帝王生活在同一時代里
康熙一生英明,老來卻害怕一事,流淚對皇子說:朕不願成為此人
《雍正王朝》里的十三阿哥不受康熙待見,卻受雍正重用的原因

TAG: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