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雄四海仰龍門

文雄四海仰龍門

題記:本文摘自司馬遷史記博物館編纂、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的韓城歷史文化系列叢書《毓秀龍門》。

韓城古城/秦宏逸攝

文雄四海仰龍門

霍松林

韓城市編輯出版一套反映名城文化的叢書《毓秀龍門》,給我送來出版社初審的書稿,邀我作序。如今,我已耄耋之年,除了要完成帶博士生的工作任務,還要參加一些重要的社會活動,所以,每遇有人請我作序之類的事,我是能謝辭則謝辭。

韓城是一塊古老而神奇的地方,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從華夏上古的「禹鑿龍門」,到中古時期的「遷生龍門」,儼然已成為這座文化名城之人物和事物的見證。兩千多年前,司馬遷在飽受莫大屈辱之後,「不墜凌雲之志」,完成了堪稱「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鴻篇歷史巨作《史記》,開創了中國史傳文學之先河。史筆昭世,遺風流長。《毓秀龍門》主編秦忠明同志,不畏艱難,自籌資金,精心撰述,介紹韓城豐厚而獨特的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彰顯文化軟實力競爭對地域經濟的推動作用,張揚地方文化的魅力,這是一件福澤後世的好事。為此書作序,即便不酬分文,我也是樂於從命的。

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周、秦、漢、唐建都長安,使關中大地成為中華文化主要發祥地之一。韓城古屬雍州,既是京畿重鎮,又處交通要衝。「初唐四傑」之一王勃曾讚譽「韓原奧壤,昔日開戰鬥之場;秦塞雄都,今日列山河之郡」。因此,韓城這方寶地上的文明,也呈現為華夏文明中一個典型的亮點,其原本與內涵自然值得搜集、總結,《毓秀龍門》一書就是應運而生的一部力作。

《毓秀龍門》主要反映韓城文化歷史。瀏覽全書,讓人體會到韓城文化最主要特點是歷史悠久。「禹門洞穴」的先民遺址,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黃河中游沿岸首先發現的距濱河最近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洞穴遺址。它的發現將韓城先民的定居史上溯到大約五萬年前。大禹鑿龍門,周封韓侯國,子夏教衍西河,魏長城蜿蜒雄姿……這些史實和遺迹世人皆知。2005年,梁帶村西周古墓群的發掘,不僅續寫了韓城悠久的文明史,而且引起了國家史學界的轟動,被稱為近三十年來對周代墓葬的最重要的考古發現。

除歷史悠久外,韓城的歷史文化尚有幾個突出之處:其一,可謂內涵博深。先秦時期,秦、晉、魏先後都曾轄治韓地,所以韓城文化至今兼有山西文化的某些特色。北宋淪亡後韓城屬於金、元的腹地重鎮,北方游牧民族文化與華夏文明在這裡撞擊而交融。韓城金、元的建築之多及保存之完好,在全國實屬罕見。金大定十九年修的司馬遷墓冢,磚裹砌圓形,四周垂直,鐫有八卦圖案,穹廬形頂,上有古柏一株,樹分五枝,形若蟠龍。這在中國墓葬文化上堪稱一絕。其二,可謂史證翔實。史前文明有遺址與發掘之石器可證,大禹甸梁山、鑿龍門,韓侯封國、築城,《尚書》《詩經》及其以後許多典籍均有記載。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邑人張士佩編撰的第一部《韓城縣誌》,距今已整整四百年,系統輯錄了韓城悠久的歷史文化。其三,賢人輩出。繼大禹治水、韓侯封國之後,司馬遷先祖遷居少梁。司馬家族代有傑人,在司馬遷的歷代先祖中,司馬錯、司馬靳為秦之大將,有赫赫戰功,司馬昌、司馬無澤在秦都任職,皆有建樹。從司馬談開始,司馬遷與父先後為漢太史令。司馬遷秉承父業,盡畢生著寫《史記》,成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此後,西晉漢陽太守殷濟晚年歸里在夏陽講述《史記》,隋末大儒王通在韓城設帳授業。宋代之張昪,官至參知政事、樞密使,是議立王儲的社稷之臣;明代之薛國觀、清代之王傑二人都官至宰相,他們三人均以朝廷的「股肱之臣」而青史留名。韓城士風醇茂,是華夏傑人薈萃之地。先秦時期鬼谷子授徒於此,漢之初韓信從夏陽(今芝川渡口)木罌渡河,繼有漢之陳平、蘇武,唐之白居易、郭子儀,都曾在韓展示風采,留有陳平廟、蘇武墓、香山寺、郭國(公)寨等表其遺風流韻。至近代,仁人志士更是在這方熱土上留下不朽的英雄業績。鴉片戰爭後,舉國一千三百餘名「學士」向光緒帝上書,關切國是,史稱「公車上書」,其中即有曹邦彥等四名韓籍舉人。辛亥時期,邑人薛正清響應孫中山的革命活動,組建「秦隴復漢軍敢死軍」,投身推翻帝制。1927年大革命時期,張子超等奉命創建韓城第一個共產黨支部。抗日時期,韓原赤子七百餘名先後奔赴革命聖地延安,毛澤東的俄文秘書師哲、軍旅作家杜鵬程等即在其中。總之,韓城的賢人志士,如璀璨之繁星,將歷史的天空裝點得光燦動人。

《毓秀龍門》一書包括九分冊,其名目與主旨依次為:之一,《韓城史話》,為全書之總綱,高屋建瓴,記述韓原數千年大事件,扼要概括,縱觀韓原文明史。「之二」到「之八」內容有三:一是《名人軼事》《名勝古迹》《民間傳說》,記人、記物、記事,具體、生動、可讀。二是《名言家訓》《風俗民情》,暢敘韓原文化的幾個側面,獨具奇姿,給人以有益的啟示。三是《韓原詠頌》《名城古聯》,從對聯與詩的角度,賞識韓城悠久文化之辭章文采。「之九」為《革命史話》,以人述史,記辛亥革命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間的革命大事。全書充滿著編者對韓城的摯愛之情與個人識見和膽略,博大精深,文筆流暢,洋洋百餘萬字,堪稱地方文化叢書中之精品。

唐代詩人杜甫《秋興八首》有句「長安自古帝王都」,熱情謳歌長安古都的繁榮昌盛。清代詩人樊增祥《送李韓城之任》有句「關中文物最韓城」,熱情謳歌韓城的歷史文化。繁榮的古長安,是華夏文明的聖地,「文物之最」的韓城,又是關中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毓秀龍門》一書付梓發行也是大事。出版界有一信條:多出好書是出版部門永恆的主題。此書由資深的陝西人民出版社承擔出版發行,既是出版社人士的明智之舉,也是對此書的又一肯定。

2005年,韓城市舉辦紀念司馬遷誕辰2150周年名人名家書畫展,我應邀賦詩並書《訪韓城謁太史祠》一首:

梁山挺秀大河奔,攜杖來尋太史墳。

刑酷千秋怨蠶室,文雄四海仰龍門。

圖強偉業尊先哲,致富名言啟後昆。

放眼當年耕牧地,高樓處處建新村。

謹祝願此書的發行,讓更多的人得以領略歷史文化名城韓城之風采,為韓城的發展帶來新的契機。

寫於2008年秋《毓秀龍門》成書之際

一代宗師簡介

霍松林,教授。甘肅天水人。民盟成員、中共黨員。1921年生,1949年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中文系。歷任重慶南溫泉南林文法學院中文系、西北大學師範學院中文系、西安師範學院講師,陝西師範大學文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中國杜甫研究會會長,陝西詩詞學會會長,中國文藝理論學會、中國韻文學會常務理事,美國國際名人傳記中心終身研究員、指導委員會副主席,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日本明治大學客座教授,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副會長、秘書長及會刊《中國唐代文學研究年鑒》主編等。因久居西安被學界稱為「西北王」。

2017年2月1日中午,一代宗師霍松林先生於過世,享年96歲。霍先生著作等身,創說尤多,發為吟詠,足成典型,培養後勁,各具氣象,更以道德垂範。

您看此文用·秒,轉發只需1秒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逸文史記 的精彩文章:

TAG:逸文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