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生一個好孩子

如何生一個好孩子

胎教自古以來被高度重視,因為這是生命的開端,母子連心,正是童蒙養正教育的好時機。如果能夠做好胎教,將為孩子的一生奠定深厚的根基,於家於國,也不失為一件大事。

周朝的開國皇帝周文王的母親太任,她在懷孕之初,就開始進行胎教,由於深諳胎教的道理,使得出生後的周文王,聞一能知百,生而明聖。

太任在懷孕時,為維護身心的端正,喜愛欣賞高雅的禮樂鐘鼓,用和諧的五音來調整心神的安寧。

她時常聆聽的教誨,來自於品德高尚、學問淵博的聖賢君子。

她觀賞聖潔的人物畫像,追慕憶念它們的德行操守,喜愛寂靜的自然風光,愛護一切生靈。

她每日堅持用輕柔和悅的聲調讀誦典籍經文、聖賢事迹、良言箴誡。從不說無意義、粗魯傲慢的話,出言總是以利益他人、真實不虛、至善至美為原則。與人交談時,她的言語莊重知禮,從不參與調笑戲弄。

她參加莊重的祭祀和朝會,以至誠恭敬感恩之心追慕祖先的德行風範,常自勉勵,從不輕忽懈怠。

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敖言。

在生活起居上,太任恪守當時對婦女懷胎的要求。行走時步履穩重,站立時不跛腳,不坐不正之席並保持體態端正,卧時身體不歪斜,時時都保持體態和心態的端正。

飲食上不吃有怪味或刺激性的食物,以清淡自然的素食養胎兒的正氣和慈悲心。她從不放縱嗜欲,居住的環境也保持簡單清凈。

母親在孕期注重自身德行的修養和外界環境的影響,對腹中的胎兒將起到不可估量的正面影響。因為,胎兒和母親一同感受善,就孕育出善,胎兒和母親一同感受惡,就孕育出惡。

周文王的誕生

經過母親端一誠庄的胎教,周文王出生後,母親教一而能知百,仁義聰慧,忠孝知禮,體健長壽,成為賢明的君王,成就了周朝八百年的功業。

在民間,也流傳著許多胎教的方法。

例如,如果想讓孩子的品行端正,母親在懷孕期間,時常端詳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或其它品貌優秀者的畫像,並用柔和的聲音讀誦經典,誠敬地緬懷他們孝悌仁愛、慈善忠貞的事迹,使情緒安定、愉悅,使心境與優良品質的人融合在一起,能對胎兒起到很好的教育熏陶作用。母親如果能保持起心動念、言行舉止都是孝敬善良的,清凈安穩的,就會讓孩子形成孝敬慈悲,守義知禮,平和安定的性情。果能如是,則令現在許多父母頭痛的叛逆兒童就會大大減少。

朱子在《小學》中提到:「子在母腹中,母呼亦呼,母吸亦吸。」當母親用正氣來感召胎兒,那麼先天的氣質變化就來得非常迅速。如果母親無論晝夜,都能保持自身的廓然正氣,精神內守,情緒穩定,喜怒哀樂適可而止,心情恬淡而寧靜。這樣,外邪不能侵入體內,內邪也就起不來,才能安養胎兒,使孩子天賦秉正。

前人也總結了許多胎教與生產和胎兒身體健康的經驗教訓。例如,女性懷孕期間性情和順,才能順利生產。《張氏醫通》說:「難產之患,多緣婦女稟性執拗,懷孕之日,不檢束身心,任意作為,以致氣血乖違,胎孕偏著。」孕期心境和順,對父母孝順,行為恭順,人的氣血就順暢,不易出現胎位不正等種種難產的情況

另外,孕母應當動靜相兼,勞逸結合,經常做適度的活動,也是促進全身氣血流暢的好方法。《萬氏婦人科·胎前》說:「婦人受胎之後,常宜行動往來,使血氣通流,百脈和暢,自無難產。若好逸惡勞,好靜惡動,貪卧養驕,則氣停血滯,臨產多難。」

如果母親情志過極,不剋制自己喜怒哀樂的情緒,導致氣血逆亂,會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甚至引發癲疾等病。正如《黃帝內經·素問》中所說:「在母腹中時,其母有所大驚,氣上而不下,精氣並居,故令子發為癲疾也。」

《孕產集》記載:「懷孕之後,首忌交合。蓋陰氣動而外泄,則分其養孕之力,而擾其固孕之權;且火動於內,營血不及,神魂不密,形體勞乏,筋脈震驚,動而漏下,半產難產,生子多疾而夭,淫濁而鈍。」可見,夫妻二人要清心寡欲,才能安養胎兒,有助於優生優育

科技的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但同時也製造出許多隨處存在的環境和精神的污染。現在想要做到「耳不聽惡聲,目不視惡色」很不容易。走在大街上,各種各樣的廣告撲面而來;打開電視,節目內容也是魚龍混雜。怎樣才能遠離外界環境的污染呢?我們可以學習顏子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盡量保持心地清凈。

進行胎教的關鍵,在於母親注重內心的修養和外界的感受。在胎兒形成過程中,任何外界環境或情緒的污染,都會干擾他情感環境的安和和器官的健康發育。

父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著不可或缺的影響。古時父親對妻子和孩子的關愛,也是無微不至的。《禮記·內則》中提到,妻子懷孕要生產了,就搬到側宮居住。丈夫每天派人去問候兩次。到了將要分娩的時候,丈夫又親自去看望。深厚的家庭責任感和濃濃的舐犢之情,可見一斑。

現代的父母也有很多成功的胎教體驗。例如:

01

經常和未出世的寶寶對話,孩子就能學會聆聽父母的談話,明白父母訓誡的道理,且性格隨和,不膽怯怕生。

02

孕期早睡早起,養成規律的飲食起居習慣,孩子出生後仍然保持原來的作息習慣,不會成為晝夜顛倒的「夜哭郎」。

03

父母在孕期能夠節制慾望,在孩子的成長階段,家長發現孩子的突出表現為:能抵制外界的各種誘惑,做事專註,保持清凈自守,免去早戀的困擾。

據一位阿姨介紹,她的外孫出生後喜歡聽人讀書,尤其是古代的經典。當孩子不耐煩地吵鬧的時候,只要給他讀《大學》、《論語》,馬上停止哭鬧,睜大眼睛靜靜地聽,非常專註。原來,她的女兒在懷孕時,做義務的傳統經典教師,無意中給孩子做了很好的胎教。常聽母親誦讀傳統經典的孩子,一般都愛讀書,聰敏而安靜,有良好的氣質。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如果想有優秀溫良的孩子,就要從胎教開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賦予我們深厚的智慧。也正是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源所在。

最後,願您家添一個孝子賢孫,祝祖國多一個棟樑之才,祈人類擁有大聖大德。

印光大師一生極力提倡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中又以母教為重

母教第一為胎教

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世亂極矣,人各望治,不知其本,望亦徙勞。其本所在,急宜知之。家庭母教,乃是賢才蔚起,天下太平之根本。不於此講求,

治何可得乎?母教第一是胎教,胎教乃教於稟質之初。凡女人受孕之後,務必居心動念行事,唯誠唯謹,一舉一動,不失於正。尤宜永斷腥葷,日常念佛,令胎兒稟受母之正氣,則其生時,必安樂無苦。所生兒女,必相貌端嚴,性情慈善,天姿聰明。

家庭之教,母教最要,以人之性情,資於母者獨多。居胎則稟其氣,幼時則習其儀。其母果賢,所生兒女,斷不至於不肖。譬如鎔金鑄器,視其模,即可知其器之良否,豈待出模方始知之哉?國家人才,皆在家庭,倘人各注重家庭教育,則不數十年,賢人蔚起。人心既轉,天心自順,時和年豐,民康物阜,唐虞大同之,庶可見於今日。

求子三要:第一「保身節慾,以培先天」,第二「敦倫積德,以立福基」,第三「胎幼善教,以免隨流」。此三要事,務期實行。再以至誠,禮念觀世音,求賜福德智慧、光宗華國之子,必能所求如願,不負聖恩矣。

點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弘化社 的精彩文章:

熬夜後補覺?錯了!來看正確的補救和調理
善導大師之捨身往生
上廁所玩手機,帶來6種病
地獄變相圖蒙古繪畫
農曆八月二十二

TAG:弘化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