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東非400萬野生動物的家園作客

在東非400萬野生動物的家園作客

自2010年去肯亞馬賽馬拉後,東亞大草原上發生的一幕幕仍不時在我腦海中浮現,那結隊而行的角馬、斑馬、羚羊,那各具性格和魅力的非洲五霸,那些形象奇異、色彩艷麗的天空精靈……都時時在召喚著我,讓我感覺到一種衝動。終於,在今年秋天,我又一次踏上了前往東非的征途。此次,我的行程包含了坦尚尼亞北部的塞倫蓋蒂國家公園、恩戈羅恩戈羅火山口國家公園和納特龍湖三地。

其實,塞倫蓋蒂大草原與肯亞馬賽馬拉大草原是連成一體的,不過,前者面積達14700平方公里,而後者是1800平方公里,僅為前者的1/8。野生動物並無國界概念,200萬食草動物每年以順時針方向在兩個大草原之間轉圈,追逐牧草。如果把兩個大草原這片地方比作鐘錶的錶盤,那麼,馬賽馬拉的位置和佔地相當於12點到2點那麼一塊,動物在這裡逗留的時間約為7月到9月,剩下的時間和空間就完全屬於塞倫蓋蒂了。

9月中旬,雨雲已開始籠蓋塞倫蓋蒂北部,草原逐漸轉綠,沉寂了兩三個月的塞倫蓋蒂,又熱鬧起來了,一群群角馬、斑馬、羚羊渡過馬拉河,回到了更為廣闊的天地,食肉動物們也興奮起來……。面對美食,誰會不動心呢!


角馬們嗅到了空氣中青草的芳香,不舍晝夜,結隊而行,奔赴塞倫蓋蒂。

斑馬們也不甘落後,爭相品嘗甘美的青草汁液。


斑馬只顧低頭吃草,無暇理會大好的晨光。


馬拉河是角馬每年往返必渡之河,被稱為「天國之渡」,我思忖,這大概有兩層意思吧:一是渡過河就有美味牧草,相當於角馬們心目中的天堂;二是每年死於渡河的角馬成千上萬,牠們從這裡回到了天國。

角馬群並無首領,完全是從眾心理,後面的盲目跟著前面的走,前面的也沒有明確目標,當然,牠們基因中的遺傳密碼起著最根本的作用。渡河之前,牠們十分猶豫,會來回往複好多次,有時長達數小時才會最終跳下河去。


在河邊來回往返的角馬群


一但跳下河,角馬們便會義無返顧,勇往直前,在這個過程中,遭踩踏、溺斃者和成為鱷魚腹中美食者不計其數。


角馬縱身一躍,充滿力量感和美感。


角馬從陡壁上直接跳下河,與之前的猶豫不決形成鮮明對比。


草原上的斑馬


斑馬也有爭鬥的天性,有意思的是牠們的打鬥「動口不動手」。


家園美好,牧草青青,動物們悠然自得。


奔跑的小捻角羚


藪貓,身懷捕鳥絕技的貓科動物,數量極少。


在樹上憩息的獅子


身手敏捷


非洲魚雕,也不常見,這對魚雕正在築窩,為繁衍下一代作準備。


非洲犀鳥


白眉鴉鵑,羽毛很漂亮。

紫胸佛法僧,是翠鳥的親戚,羽毛很靚麗,卻有這樣一個高深而古怪的名字,據說名字來源於日本。


肉垂禿鷲,形象不受人待見,飛翔的姿態還是不錯的。


南方地犀鳥,臉膛通紅,活像草原上遊盪的醉漢。


茶雕


一對棕尾織雀,樣子有點萌。


黑面長尾猴,眼神十分警覺。


一隻小黑面長尾猴從樹上靈活的跳下來


清晨,塞倫蓋蒂一處小湖中的水鳥還未蘇醒。


草原精靈——湯氏瞪羚


中午,在樹蔭下歇息的兩隻獵豹,仍不時支起身體,留意附近的動靜。


草原上的斑馬群,準備渡過一條小河。如果是渡馬拉河,斑馬肯定不會單獨行動,一定是跟隨著角馬群泅渡,而眼前這條小河,斑馬群看來不必猶豫了。


斑馬群渡河場景


遭了!斑馬陰溝翻船,遭遇兇惡殺手——鱷魚,一隻斑馬成了犧牲品,鱷魚大快朵頤。


奔跑的東非大羚羊


象群在藍天白雲的草原上踱步


岩羚,不會遷徙的食草動物,數量不多,長像很萌,大大的眼睛,長長的睫毛。


一群黑斑羚羊,由一頭雄性家長統領。


兩頭黑斑羚在打鬥

長頸鹿母子,哺乳中,溫情一幕。


草原上的長頸鹿群。


一群未成年駝鳥。駝鳥未成年時,都是集中養育。


雌駝鳥向雄性跳起求愛舞蹈。


草原上的一隻雌獅,目光炯炯。


面對兩頭長頸鹿,雌獅心中有一種本能的渴求——算了吧,單打獨鬥,獅子根本不是長頸鹿對手。不過,如果是獅群團體作戰,那贏面就大了。


珍珠雞,羽毛中有白色斑點而得名。


花豹,草原上的獨行俠,白天一般在樹上睡大覺。


夕陽西下時分,岩縫中一隻花豹發現了獵物。


花豹目光犀利而陰鬱,被鎖定的獵物怕是逃不掉了!

一撲而成,一隻肥美的野兔到口。


上午,一隻雌獅也開始接近斑馬群。


開始跑動,但環境無法隱蔽,被放哨的斑馬發現。


斑馬群立即狂奔而逃


塞倫蓋蒂大草原典型場景


風雨將至,象群不為所動。


烏雲籠蓋的大草原上,一隻孑然而行的大象。


河馬的皮膚不能曝晒,因此牠們大白天只能泡在水裡,晚上才上岸覓食。


東非大羚羊,水色總是那麼好,食物無虞啊。


科氏狷羚,臉長。

在林中奔跑跳躍的黑斑羚,無愧跳遠冠軍稱號。


一個龐大的象群


兩種丑鳥同框,飛翔的是禿鸛,樹梢上站立的是禿鷲,都是食腐鳥類。


寂寥空闊的草原場景


一頭雄獅仰望天空


柔情蜜意


小獅間的親情——兩隻未成年雄獅,一隻幼獅,牠們都是上圖中獅子夫婦的孩子。


這廂威風凜凜


一眨眼便賣起萌來


兩隻雌獅

離開塞倫蓋蒂之前,在LOBO的岩石之間仰望星空。


恩戈羅恩戈羅火山口國家公園:恩戈羅恩戈羅火山口形成於3000萬年前,此後多次噴發,造成內部蹋陷,形成一個800米高,直徑19公里的圓形盆地。

這個火山口盆地因地理環境獨特,而自成一個相對獨立封閉的生態系統。盆地內生活著數十種動物,數量達到兩萬多頭(只),這裡的動物基本都不遷徙,世代生活於此,天然維持著固有的生態平衡。


恩戈羅恩戈羅盆地邊緣有高大的金合歡樹,風景美麗。


盆地內的野牛群


不遷徙的角馬群,一隻鬣狗叼著食物從旁邊跑過,看來相安無事。


相互親昵的兩隻斑馬


風度翩翩的秘書鳥,它頭上的翎羽,好似以前歐洲人文案上插的鵝毛筆,故得此名,它的本名叫蛇鷲,蛇的天敵之一。


葛氏瞪羚,正行歡愉之事呢。


兩隻金色胡狼在嬉戲


一個龐大的獅群,吃飽喝足後正在草地上酣睡。

一大群禿鷲飛來搶奪獅群的獵物,一隻母獅跑來轟趕。


禿鷲看出母獅力量單薄,稍作躲閃,並不離開,母獅只得悻悻而歸。


非洲野牛和牠頭上的黃嘴牛椋鳥,牛椋鳥是與野牛、大象、羚羊共生的鳥類。


被譽為仙禽的皇冠鶴,姿態美麗,毛色鮮亮,而且忠於愛情,終身一夫一妻,廣受稱讚。


皇冠鶴飛翔的姿態也很美。


一隻疣豬闖入皇冠鶴群中


恩戈羅恩戈羅盆地內有湖泊和沼澤,也有火烈鳥等水禽在此生活。


納特龍湖:是火烈鳥的主要繁息地,坦桑境內唯一的活火山——倫蓋伊火山就在近旁。此地是坦桑唯一沒有列入保護區的野生動物棲息地,原因是原住民馬賽人不同意搬遷,政府也無可奈何。現在此地由馬賽人自行經營管理,有點像美國亞利桑那州由印第安人管理的羚羊谷。

納特龍湖中的火烈鳥群,遠處為倫蓋伊火山。


栗頭麗椋鳥,東非最常見的鳥,也不懼人。


納特龍湖中也生活著大量鵜鶘


還有黃嘴?鸛


當然,火烈鳥是這裡的主角


日出時分,火烈鳥在湖畔覓食。


一個馬賽人佇立湖畔,他也是納特龍湖的主人。


一輪紅日在東非大草原冉冉升起,象徵著這方土地的勃勃生機。讓我們為400萬生活於斯的野生動物祝願,也為我們共同的家園——藍色星球祝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篇 的精彩文章:

一葉扁舟輕帆卷,記下涯晨霧
神鹿園,遇見這些聖潔的使者
最浪漫的,不過有你相伴
人生沒有完美幸福沒有滿分,那就一笑釋然
情緒少女的私密空間

TAG:美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