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三大農民軍閥,為何只有朱元璋最後成功了呢
最新
10-14
元末之際,由於元朝把人種分為四等,推行種族歧視主義,因此引起了各族人民的不滿,最終爆發了廣大的農民起義,最終形成以張士誠、陳友諒、朱元璋等三大農民軍閥,而三人中又以朱元璋勢力最弱,為何朱元璋卻成了大明的開國的皇帝嗎?
首先從三人的出身來說,陳友諒起兵之前是一個漁夫,整日在江上打漁,過著不飢不飽的日子。朱元璋家境貧寒,從小就吃不飽,自己的父母兄弟也都因飢餓而死,自己算是要飯長大的。而張士誠是個富戶,早年早江浙販鹽,家庭很富裕,算是一個鑽石王老五。因此總的來說朱元璋出身最差,從小受的苦最多,也鍛煉了他堅韌的性格,想比其他二人意志更堅定。
再從二人的性格來看,陳友諒漁民出身,從小為了一點小利而不擇手段,無論是舊上司倪文俊、舊下屬趙普勝還是舊主子許壽輝,只要阻擋陳友諒向上爬的道路,陳友諒都一併殺之,因此可以用無情冷酷來形容陳友諒。張士誠作為江浙首富,因為私自販鹽被元朝通緝,逼不得已才造反的,對下屬和百姓也不錯,但卻有個最大缺點就是優柔寡斷,不思進取,守著自己的地盤只想做個割據軍閥。在看朱元璋,待人寬厚,常和下屬同甘共苦,非常知人善用,手下有常遇春、徐達等一大批猛將誓死效命,是個極具領導才能的君主。
在後來的鬥爭中,陳友諒按捺不住自己,在1360年最先稱帝,建立陳漢政權。隨後張士誠在1363年在高郵稱王,建立大周政權,而朱元璋卻始終秉持「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宗旨,慢慢發展壯大自己,最終在番陽湖海戰大敗陳友諒,後來又攻破高郵城,俘虜張士誠,最終統一全國建立明朝。
所以總的來看,朱元璋之所以能走到最後,除了不斷壯大自己積聚自己的力量,還有胸懷天下的豪情,外加知人善用等因素,最終建立了大明王朝。


TAG:趣味歷史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