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皓月當空,只因你在仰望

皓月當空,只因你在仰望

前沿探索

光 子

已知的宇宙,就連光從一端走到另一端,也要930億年。世界就像一個巨大的迷宮,我們被動地在裡面醒來,不知道該往何處去,出口在哪裡。人們迷失了,於是模仿他人,去爭搶金錢、權力和榮耀,但這些東西往往不能讓他們滿足。當人看見別人在奔跑,就盲目地跟在後面追,追不上就認定自己速度慢,自卑而沮喪。人自認為只是迷宮的過客,過了一生,都留不下一個坑兒。

讓我們用科學分析一下這迷宮究竟是什麼,是不是表面上所看到的那樣。

1.零能量宇宙

世界是由物質和能量組成的,就像水和水蒸氣一樣,可以相互轉換。假如把全世界所有的物質全部轉化成能量,然後把所有的能量加在一起,總和是多少?

根據零能量宇宙假說,答案是一個精精準準的零。這答案讓許多人吃驚,因為他們只看見正能量(包括所有可見的物質和各種耳熟能詳的能量,如熱能、電能等),卻不知道「負能量」的存在。任何物質都會產生引力場(也稱重力場),而任何引力場都包含著負能量。

打個比方,遠遠地看見一座>,非常高,但走近一看,發現是個巨人在挖坑。如果把山所有的土推回到坑裡,會得到一個平面――一個精精準準的零。這山象徵著我們所看到的大千世界(正能量),而這坑象徵著引力場的負能量。它們加起來總和為零。這和佛教里講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有深刻的類似性。

世界上這麼多物質,怎麼可能是空的?讓我們分析一下物質究竟是由什麼組成的。物質由原子組成,而原子很「空」。如果把它放大成一個30層樓那麼高的立方體,只有中間芝麻粒那麼大一點點是「實」的。這「芝麻粒」叫做原子核,原子幾乎所有的質量都集中在它上面,其他地方几乎全是空的。

2.觀察導致現實

原子核又是由什麼組成的呢?由質子、中子等基本粒子組成。量子物理髮現,任何基本粒子都具有兩種狀態:要麼是波,要麼是粒子,這叫做波粒二象性。

「波」又稱幾率波,指粒子在空間中某一點出現的可能性,是一種數學描述方式――簡單粗暴地說就是一種「可能性」。而「粒子」是確定、實在、具體的,就像微型的子彈一樣。

我們所看到的世界是實實在在的粒子態。是什麼把「可能性」變成粒子態的?量子物理告訴我們,是「觀察」導致的。誰在觀察呢?你、我、大家,是人在觀察。

以>(John von Neumann,1903―1957,電腦和博弈論的發明人)和維格納(Eugene Wigner,1902―1995,物理諾獎得主)為首的科學家們,認為是人的意識在觀察――意識的觀察導致了基本粒子從「可能性」轉化成了實實在在的粒子,這一過程叫做塌縮(collapse)。假如所有人都睡著了,沒人在觀察月亮,它是由一大堆「可能性」組成的。它之所以大大的一顆懸在我們面前(以粒子態出現),是因為我們在欣賞它。

讓我用一個比喻來解釋量子物理所發現的「現實」。設想,有一位天生又聾又瞎的人,既聽不見也看不見世界。科學家為她做了副神奇的眼鏡,能夠感受聲波。周圍一旦有聲音,就有電脈衝刺激她的大腦皮層,她就能「看到」(在腦海中感知到)3D的彩色圖案。她戴著眼鏡去了一個音樂會,大提琴的舒緩讓她「看見了」綿延的山脈,小提琴的輕盈讓她「看見了」飛舞的蝴蝶。她於是以為山巒和蝴蝶是「現實」。科學家就想方設法告訴她,「音樂會其實只是一大堆聲波,你之所以看見了山巒和蝴蝶,是因為戴著這副眼鏡」。

我們就像這個天生又聾又瞎的人,我們的意識就像這副神奇的眼鏡,而世界就像這場音樂會。

3.我思故我在

意識這東西,究竟存在嗎?笛卡爾(1596―1650)肯定地回答,意識必須存在,因為「我思故我在」――因為「我」懷疑意識是否存在,所以「我」必須存在,否則誰在懷疑?誰在思考這問題?

什麼是「我」?很多人以為「我」是指我的身體和腦袋。在因戰爭或事故等原因不幸喪失四肢的人中,60-80%仍能感到失去的四肢的存在,這叫「幻肢現象」。一個失去了胳膊的人,會用並不存在的「胳膊」抓東西。

但有人會認為這只是大腦的錯覺或幻覺。假如把大腦和身體整個給「關」了,人會有感覺、認知和意識嗎?真有這樣一種情況,當身體和大腦整個被「關」了,人似乎還有意識,這就是所謂的「瀕死體驗」。有許多因為各種原因「死而復生」的人會報告說,「我當時沒死,慢慢飄了起來,看見了自己的身體,有一個很長的黑洞,我鑽到了洞的另一邊,看到了光,遇到了神,回顧了自己的一生,然後被救活了,回到現實中來」。

有個叫隆梅爾(Lommel)的荷蘭醫生對瀕死體驗半信半疑,於是自己掏錢,做了長達10年的科學研究,跟蹤採訪了10家荷蘭醫院裡200多位因心臟病死而復生的人。他收集的大量證據表明,他們中約18%有瀕死體驗。他進行了嚴格的比對,確認了這些人瀕死體驗的時,確實沒有任何生命體征。

這說明人不等於他的身體,大腦不等於意識。大腦和意識之間的關係,就像樂器和音樂之間的關係一樣。如果把樂器搗毀了,音樂自然可能受到影響。但音樂除了樂器之外,還有音符、旋律和很多其他的東西,如果僅僅研究樂器,人是永遠無法理解音樂的。

那麼,世界這迷宮到底是怎麼回事?

它並非一座冰冷、僵化的迷宮,而是因為我們的「觀察」而存在的,所以我們並非匆匆過客,而是它的中心和主宰。我們所看見的部分是固定的,那些沒看見的通道只是無數「可能性」,只有當我們走進這些通道的時候,它們才變成現實。

[作者光子系美國哥倫>大學神經生物學博士,曾師從200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埃里克?坎德爾(Eric Kandel)。對本文所探討的話題感興趣的讀者,可參閱作者新著《我?世界――擺在眼前的秘密》(中國發展出版社出版),有更為詳實的解釋。下周將刊發本文姐妹篇《一人一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和訊網 的精彩文章:

精品遊戲如何突圍?聽聽阿里應用分發高管怎麼說
微軟攜手亞馬遜 推出全新Gluon深度學習庫
華為官方確認:華為Mate 10將搭載Android 8.0系統
高通不服在台灣被罰近51億元 將在本地提起上訴
Razer要發手機?配置信息已經現身GFXbench

TAG:和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