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襄樊一戰中,于禁為何投降?是貪生怕死還是另有隱情

襄樊一戰中,于禁為何投降?是貪生怕死還是另有隱情

三國時期,最多的便是戰鬥。今天你跟我打,明天你跟他打。也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戰鬥之中,名留千古,武動乾坤的名將陸續登上歷史舞台。不過勝者為王敗者寇,我們關注的大多是勝利的一方,我們所歌頌的也大多是勝者。在勝利者面前,我們往往不吝嗇讚揚。在敗者面前,我們同樣難掩悲戚之色。只是,若單單是以勝敗論英雄,不顯得有些目光短淺嗎?

公元219年,蜀漢大將關羽進軍北伐,發動了襄樊一戰。這一戰早期,關羽勢如破竹,氣貫長虹,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斬龐德,降于禁,甚至逼的曹操遷都。雖然早期關羽大哥佔據了絕對優勢,但是結局卻不盡如人意。曹魏方援軍趕到,東吳方亦出兵支援。關羽兵敗麥城,丟掉性命。當然了,我們在這裡說的不是關羽,只是簡單介紹一下背景。(否則就成標題黨了。。。)

我們今天說的是于禁,準確來說是于禁手下的三萬將士,更準確來說是隨於禁投降的三萬降卒。于禁是曹魏方的一員大將,他對曹魏很重要。因為他被譽為「外姓第一人」,屬曹魏「五子良將」之一,在曹魏方,能做到這個位置就足以說明于禁的能力了。他的投降對曹操打擊很大,曹操在聽說他投降以後「哀嘆久之,曰:『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如龐德邪!」大家都知道,曹操最善於用人。但是跟了自己一輩子,極其信任的大將卻投降了,可以想像曹操受到了多大的打擊。

但是,世人皆知于禁投降,卻無人思考其為何投降。人們說的最多的便是于禁是膽小怕死之輩,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在三國亂世之中,不管是誰,沒人能保證明天和戰爭哪一個會先來到,而戰爭的到來則意味著死神的降臨。于禁,作為最早跟隨曹操的一員大將,跟著曹操,從無打到有,從南打到北。真的是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的,說他怕死,你信嗎?我是不信。

那麼,于禁又為何投降呢?這還是得從當時的情況來分析。「關羽圍攻樊城,曹操命于禁率七軍救援,時至八月,連綿大雨,漢水暴漲,于禁所率領的七軍全為漢水所淹 。于禁、龐德上高處迴避。關羽乘機領水軍攻擊于禁、龐德,于禁等無處可逃,於是投降。」可以看出,于禁本就是一員大將,龐德也非庸才,他們出兵救援按理說不會敗,無奈天公不作美,連綿大雨,把于禁的七軍全給淹了,而關羽就是抓住了這個機會。

這也就是說,當時的情況是于禁還未開戰,就已經敗了。(都被淹了還不敗?你以為你是蝦兵蟹將啊,能在水裡打。)

既然敗了,那也別談什麼救援了,擺在於禁將軍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了。一是投降,二是等死。要是你你會怎麼選?于禁選擇了投降,我覺得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于禁不是一個人,他是七軍的統帥。他的立場,代表著七軍的立場。七軍有多少人?三萬。那不是別的什麼,那是三萬條鮮活的生命啊。不,那不只是三萬條生命,他們還有自己待養的父母,還有期盼自己回家的妻子兒女。于禁不是一個人,他手下的三萬將士更不是一個人。

于禁選擇了投降,世人覺得他貪生怕死,膽小如鼠,不如龐德來的忠義,來的痛快。蜀國辱他,吳國辱他,甚至回了魏國,連自己的後輩曹丕也不放過他。可是,誰又真的懂于禁?

于禁自跟隨曹操以來,每戰兇猛,從不退縮,戰績同樣驕人,幾乎未嘗一敗。如此之人,心中又何嘗不驕傲,這樣的人甘心失敗?甘心投降?于禁又何嘗不想一戰,可是結果呢?為了自己的驕傲,讓手下的三萬將士跟著陪葬?

世人總拿龐德和于禁對比,是,龐德是忠,但是他是將,于禁是帥。將帥之別,思考的當然不一樣。龐德只需為自己考慮,于禁卻是為了全軍考慮。最後用一句國產動漫中的台詞結束吧。

「末將于禁,願為曹家世代赴湯蹈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七 的精彩文章:

孫策為什麼不傳位給兒子,反而傳給弟弟呢?其實原因很簡單

TAG:易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