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佳釀,一方頑石,提攜的都是行走世間的底氣
前幾天看到一張圖,立馬點了收藏:
我愛豆兒確實一直是劉伶,憤懣不羈,愛恨都在酒里。「死便埋」是浪子的洒脫,無所羈絆。而君子卻總是溫潤謙和,古人稱「如玉」。
在時過境遷的今天,似乎慢慢多了許多溫潤的飲者,他們不憤世嫉俗,不阿諛奉承,不風花雪月,卻眼觀天下。葡萄酒從幾千年前「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時代重回漢人的堂室,慢慢吞吞,四兩撥千斤般的改變著國人拼酒灌酒的風氣。
葡萄酒有著玉一般的溫潤和特質,同樣也有著玉一般的神秘和難以捉摸:
首先,葡萄酒不比烈酒,烈酒三杯下肚,兩眼昏花。而葡萄酒酒精度數一般比較低(大多在15°以下,加強酒也不過20°左右),所以更具溫和秉性,適合淺斟慢酌,一人獨飲暗自把玩亦或三五好友佳釀共賞,舉杯望月相得益彰。
GIF/1015K
其次,越深入了解越發現這兩個行當都頗具深度,沒有三五八年功力不敢隨便賣弄,於是謙謙君子之風可得。如同鑒定玉石的老師傅看走眼的時候亦常有,熱衷盲品的葡萄酒達人也難以每局必勝,於是不斷鑽研提升功力,心胸眼界內力都日趨寬闊。
追根溯源,葡萄酒來自葡萄根系來自土壤大地,而璞玉更是歷經光陰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里誕生。
GIF/1461K
但這些都不夠,葡萄沒有釀酒師的百般探索無法變成美酒,頑石不經匠人精心打磨不能變成美玉。這承受歷練上二者如此相似,君子更是如此,上天賦予秉性,將降大任於斯,苦難磨礪心智,不急不躁,靜水流深。
這些是人類的哲學,是大自然的哲學,也是葡萄酒的哲學。
那謙謙君子還擁有哪些美酒美玉的秉性呢?
1
懂得「大千世界,風格萬千」
「我只買翡翠和田玉VS我只喝波爾多勃艮第」。懂酒或者懂玉的朋友一看就知道這兩句話的不妥之處了。這兩句態度滿滿的話看起來很有逼格,大多數時候實則是告訴別人「我只知道翡翠和田玉波爾多勃艮第」或者「我不懂我不願意嘗試更多」。
葡萄酒不是只有波爾多勃艮第,還有羅訥河盧瓦河,喝過法國還有德國,喝過舊世界還有新世界,不同緯度,不同產區,不同品種,釀出的葡萄酒帶著不同的風格和特點,謂之「風土」。
同樣玉石也不是只有翡翠和田玉,還有獨山玉、綠松石、岫玉、水晶石、雞血石、方解石玉、青金石、瑪瑙、珊瑚等等...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2
不會看到綠色的玉石
就像看到「拉菲」一樣兩眼放光
這可要不得。君子見多識廣,明辨真偽。他們往往懂得綠色的玉石未必是翡翠,也有可能是瑪瑙;五支箭未必是正主大拉菲,也有可能是拉菲傳奇。
老話說得好「外行看色,內行看種」。一般用來指鑒賞翡翠,對於葡萄酒來說,一般人先看包裝,再看酒標,假裝專業地再看看塞子。真正厲害的,是開瓶觀其色、聞其香、嘗其味,這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3
懂得「選玉和選酒都要接地氣」
GIF/124K
喝酒也不能餐餐喝帕圖斯康帝,選玉也不必非帝王綠玻璃種不可。那些天價寶貝往往供瞻仰能得一見已是福分。尋常日子裡,還是選對口味最重要。性價比高果香充沛的新世界葡萄酒(比如澳洲智利阿根廷),也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這世間沒有什麼會永存,好酒喝光懷念,故人散場不見,君子如酒如玉,一杯佳釀,一方頑石,提攜的都是行走世間的底氣。
--END--


※讓世界首次了解中國寧夏產區葡萄酒的是他!
※葡萄酒「喝起來都是一個味」?
※萬里行出發一個月啦!
※你愛葡萄酒勝過愛男人的12種表現
※穿越回到春秋戰國時期的酒庄——戎子酒庄
TAG:葡萄酒一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