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總部的尷尬處境:「腰包里已沒有多少油水可擠了」
(八路軍後方兵工廠在製作軍衣)
彭德懷一貫主張上級應給下級較大的機動權,而不能讓下級事事都等待命令,尤其在敵後抗戰的複雜環境下,如果事事待令,就會錯失許多打擊敵人的有利時機。
在「反九路圍攻」中,雖然主力部隊都由彭德懷親自部署於外圍,但只要軍事主官們認為具備打的條件,即可在不事先上報總部或師部的前提下自行向內線出擊,作戰時也是獨立指揮,各負其責。
除了三八五旅、特務團一展身手外,三八六旅、三四四旅、總部特務團等部也都抓住時機,分別對日軍實施了伏擊戰,殺傷日軍均在兩百至三百左右。
田副正信總結對八路軍作戰的經驗,稱「最忌麻痹大意」。日軍在圍攻初期屢屢吃虧,應該說就是因為過於「麻痹大意」,之後他們便進行了改進,開始採取步步為營、穩紮穩打的戰術。
日軍的兵力變得更加集中,行動也更加小心,前進的速度減慢了,一天只向前挪動幾公里,而且進一段就安一個據點。
在難以尋找敵方可乘之機的情況下,八路軍再要「四百打一百」就不那麼容易了。至一九三九年八月初,日軍已佔領太行山下的二十多座縣城,八月中旬,宣布從形式上完全佔領晉東南。
屋漏偏逢連夜雨,在日軍加強封鎖和掃蕩的同時,國共已從政治摩擦走向軍事摩擦,雙方多次兵戎相見,這也導致根據地的經濟變得更加困難,物資供應尤為緊張。
(八路軍後勤部隊)
以山東的楊得志為例,原先國民黨跟八路軍搞統一戰線,多多少少會補給他們一些錢、糧和其它物質,現在不但什麼都不給,還成了摩擦的主角。
為了解決所在部隊的吃穿用問題,楊得志急得連覺都睡不著,最後只好騎著馬去找彭德懷「討魚稅銀子」。
彭德懷聽完他的要求後,起初一句話也沒有說,只是兩手掐在腰間的皮帶上,默默地走到門口,眼睛凝視著前方。過了好一會,他才轉過身對楊得志說:「困難哪,得志同志,你困難,我也困難,現在各個根據地幾乎都相當困難。我們的財神爺(指供給部)據我了解,腰包里也沒有多少油水可擠了。」
為了不讓楊得志白跑一趟,彭德懷給楊得志批了一張一萬塊銀元的條子。楊得志的山東部隊有一萬七千多人,一萬塊銀元,平均一個人還攤不到一塊,但楊得志知道這已是彭德懷下很大決心才拿出來的數目了。
重慶政府雖然也固定給八路軍發放薪餉,不過他們是按三個師四萬五千人的編製,而不是八路軍的實有人數發放。彭德懷曾經專赴重慶與蔣介石商談,要求將八路軍擴編成三個軍,可以想見,蔣介石當然不會同意。
到了摩擦與反摩擦頻發階段,八路軍的薪餉更是多次被拖欠。在這種情況下,部隊經費大部分都得依賴於根據地,而根據地一旦遭到日軍的蠶食與封鎖,總部往往就沒法開張。
(左二為楊得志)
解決困難的最終辦法,彭德懷也當面告訴了楊得志。受其啟發,楊得志一回山東,就對同事和部下們說:「以後我們再不能向上伸手了,大家都困難嘛。沒有別的辦法,還是得去找敵人要。」
紅軍時代,土豪也是敵人,那時候可以打土豪,只是現在不能這麼幹了,只能讓士紳們認捐,還得對方願意才行。若是伏擊日軍,運氣好的話可以得到一些裝備,但是弄到錢的機率就很小了。能要到錢的主只剩下一種,那就是又有錢又有物,而且民憤大的漢奸。
楊得志決定打「高二窮種」。這「高二窮種」雖有個跟窮掛邊的綽號,但實際上地多、糧多、錢多,一點也不窮,更重要的是,他和日本人勾結得很緊,家裡掛著兩面膏藥旗,還有日本人授予的委任狀和指揮刀。倚仗日本人的權勢,「高二窮種」到處橫行霸道。他本人醜陋不堪,又半身不遂,卻娶了三十多個老婆和姨太太,老百姓恨透了他。
楊得志派人將「高二窮種」捉住,在當地遊街示眾,並勒令他家裡拿錢來贖人。這一下子,楊得志就弄到了七萬塊銀元,馬上把部隊的給養問題全給解決了。


※劉伯承打仗不如林彪?通過這個數據對比,也許你會得出新的結論
※北洋軍為什麼越來越不能打?有人一語道破天機
※中國式選舉原來一直都是這個樣子,絕對讓你大開眼界
※用八路軍最精銳的部隊與日軍對拼,結果會怎樣?
※袁世凱下令槍斃涉貪的北京市長,其實對方只受賄了五百元!
TAG:史海浮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