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災中女童扔紙條救了全家:應變能力強的孩子,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優選商城 | 1 | 爸媽訓練營 | 1 | 聽故事 | 1 | 下載APP |
凱叔說
kaishushuo
在應對突發事件時,孩子的應變能力十分重要,這是每一位父母從小就應教給孩子的。
作者
| 竹子薔薇 主播 | 蘇維
10月8日,江蘇無錫一棟居民樓5樓起火。
一張扔下的小紙條,
讓消防員知道6樓也有人被困,迅速實施營救,
救了家中5人性命。
小女孩在緊急情況下的機智反應,
贏得讚揚無數。
孩子在危機時刻表現出來的機智和冷靜,
有時甚至讓成人都欽佩不已。
無獨有偶,不久前看過一個視頻:
保姆帶著小孩去公園,卻不小心走散了。
陌生男子朝著孩子的方向走去,小孩靈機一動,
奔著旁邊的女人喊道:
媽媽,我在這裡呀。
她假裝高興地叫著媽媽,
並且蹦蹦跳跳地遠離陌生男子。
然後迅速離開,去找公園的保安。
這些遇事冷靜、理智沉著的孩子,
似乎都在很小的時候,
就學會了遇見問題解決問題,卻有很多孩子,
在遭遇壞的人、壞的事、壞的境遇時,
洶湧的情緒侵佔了理智,導致情況變得更壞。
網上有個新聞,一個女大學生,
逛街時被小偷扒了手機和錢包。
女生家境一直不寬裕,
那個手機是哥哥做了一年的補習老師,
才攢夠錢買的。
她越想越傷心,不禁蹲在大街上大哭起來。
這時,兩個中年男子走過來,對她說:
姑娘,你是不是被偷了?來來來,跟我來,
到我辦公室登記一下,我們幫你把東西找回來。
沉浸在悲傷中的女孩,像抓住了救命稻草,
也沒求證對方的任何證件,
就懵懵懂懂地跟著他們去了。
直到走進一條巷子,女孩才發覺不對勁,
撒腿往外跑,跳上了一輛路過的士,
才得以脫身。
想想真是有些後怕,
為什麼快二十歲的女孩單純得隨意相信他人,
而一個幾歲的孩子,
卻可以在危險處境中為自己尋得出路?
微博上,有網友一語中的給出正解:
從小孩的行為中,看到了父母對她良好的教育。
父母情緒穩定,孩子更沉著冷靜
《爸爸去哪兒5》播出以來,
很多人被霸氣的嗯哼和暖心的Jasper圈粉,
我卻尤其喜歡吳尊的兒子max。
當劉畊宏帶著小泡芙來做客的時候,
沒有任何人示意,max取出礦泉水,
給客人解渴。
當分任務姐姐沒有選擇自己時,
max並沒有哭鬧,開心的和哥哥們一起出發。
當吳尊不小心受了傷,max悄無聲息地跑開了,
回來時給爸爸拿了創可貼。
因為語言不通,
他似乎總是有些遊離在狀況之外,
沉默著,微笑著,但他會觀察周圍,
平靜適應環境,樂觀接受和參與。
當你看著max,
似乎就看到了那個同樣好性格的吳尊。
當節目組給他們只準備了饅頭稀粥當早餐,
孩子們拒絕用餐時,吳尊並沒有強迫他們,
也沒有指責,只是自己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
Neinei問他:爸爸,你為什麼要吃?
吳尊沒有連哄帶騙,而是很客觀地告訴孩子們:
因為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人沒有饅頭吃,
他們吃不上飯,會很餓,
所以,爸爸不能浪費食物。
於是,孩子們也跟著吃了起來。
在吳尊眼裡,他們不只是孩子,
而是可以平等對話的個體,
可以一起理解溝通的隊友。
很難想像,如果不是耐心無窮,
帶著兩個孩子的吳尊,可能已經崩潰千萬次。
可節目中,從未見吳尊失去過理智。
在吳尊的育兒中,
孩子是有選擇權,
是需要尊重的。
家庭成員之間的決定,
是通過石頭剪刀布來決定的;
neinei和max是可以指使吳尊幹活的。
情緒就像一塊染缸,父母若溫和堅定,
便會給孩子一個正面暗示:
任何事情都可以解決,我們不需要那麼著急。
父母積極樂觀,孩子內心更強大
九寨溝地震中,
一位上海媽媽
帶著兒子
成功離開地震區的真實經歷,
刷遍了朋友圈。
其中,有一個細節,印象深刻。
孩子問媽媽:我們會死在這裡嗎?
媽媽說:不會!
孩子問:為什麼?
媽媽堅定地告訴兒子:因為媽媽在!
從此,孩子便安下心來,不哭不鬧,
配合著媽媽的一切行動。
獨自在廣場上排隊幫忙領物資和棉被,
在無限緊張和恐懼中,強迫自己入睡,
從而避免第二天轉移時增添媽媽的負擔。
媽媽告訴他,短期內沒有食物供給,
於是,一個蘋果,
孩子每次只在特別餓的時候啃一點點;
媽媽說路途中可能會遇見山體滑坡,不能下車,
於是,十多個小時,孩子幾乎不喝水,
沒上過一次廁所。
很難想像,一個孩子可以如此堅強。
可是,當你看到整個撤離過程中,
媽媽冷靜地分析利弊,樂觀地鼓勵安慰周圍人,
積極當志願者,你便不會驚訝,
孩子從媽媽身上學會遇見問題解決問題。
心理學上
,人的應變能力,
開始於對情境所需的估計。
孩子常常難以客觀地
對周遭環境進行評價和認知,
這時,
父母樂觀積極,
會讓孩子感到局面是可加控制的,
孩子便會學著更好地應對壓力。
培養孩子應變能力的5種方法
大部分年幼的孩子,在遇到突發事件時,
會不知所措,驚慌不已,是因為他們閱歷淺,
經驗和知識不夠豐富。
孩子是否具備應急能力,其實並不在於聰慧,
而在於父母日常的培養和教導。
教孩子學會勇敢
十一長假,全家去了日照,
早晨起床,提著小桶,拿著小鏟,出發趕海。
女兒2歲了,只想賴在沙灘上玩沙子,
死活也不願意去礁石堆找螃蟹。
她說:我怕!
我抱抱她,問:你是怕摔跤,還是怕螃蟹?
她說:我會摔倒,而且我也抓不到螃蟹。
我說:我們試下好不好?我們一定要抓到螃蟹,
中午才有飯吃。
女兒想了會兒,伸開手臂讓我抱她進入礁石堆。
然後,一起蹲在礁石上,我負責翻石頭,
她負責用鐵鏟壓住螃蟹。
慢慢地,她忘記了害怕,
在礁石間小心地移動著步子,
按螃蟹的動作也麻利起來,有時候遇見大螃蟹,
還激動地尖叫。
孩子的勇敢,需要父母帶著孩子不斷練習,
慢慢積攢。
父母鼓勵她,讓她自己看到自己可以,
慢慢便會形成一種思維:
這看起來很可怕,但我可以試一試!
讓孩子獨立做事
讓孩子自己獨立去處理事件,
從每次事情的結果中,總結成功或失敗的經驗。
父母要保持耐性,學會等待,
不要因為看著著急或者孩子太小,就越俎代庖,
錯失孩子自我鍛煉的機會。
多引導孩子思考
在與孩子有限地相處中,
多引導孩子思考正在進行的事情。
比如,
孩子非常喜歡的一部動畫片《托馬斯》中,
有這樣一個情景:
鐵軌木頭著火了,
我們就可以試著問孩子:現在怎麼辦呢?
如果孩子說找消防叔叔來,那就順勢問她:
火警的電話是多少?
帶孩子參加不同的活動
黃磊除了寵妻有名,對於女兒的培養,
更是盡心儘力。
他陪孩子讀書,帶她們旅行,在可能的情況下,
帶女兒出席各種自己的應酬。
這才有了《爸爸去哪兒》中,在陌生的菜市場,
當有人靠近小朋友時,
多多警惕地拉著小朋友離開,以防止被拐騙。
黃磊交給她的,不只是對金錢和名望不卑不亢,
更是對生活,遊刃有餘。
讓孩子到真實的生活場景中去,多經歷,
多實踐,他會比在教室,在課堂,學到的更多。
多閱讀,擴充孩子的知識庫
閱讀讓孩子在不真實經歷危難情形時,
習得處置辦法,並運用於實際生活。
比如,
繪本中《一隻也不能少》的大致內容是這樣的:
斑點狗上了狐狸的當,離開了雞窩,
狐狸趁機捋走了所有的母雞。
此時父母便可以教育孩子:
不能輕易地相信陌生人;
在人多的地方不能隨意走動,不能離開媽媽;
不能隨意跟著陌生人走。
同時,也可以給孩子讀一些關於醫學、消防、
警察的書籍和故事,
分析他們是怎麼處理緊急情況的,
讓孩子向書里的「英雄」學習。
心理學上認為,孩子的生理應急,
通常是自動的、可預期的、
無法用意識加以控制的內置反應,
然而,心理反應,卻是習得性的。
簡言之,孩子的應變能力,
依賴於對世界的知覺和解釋。
當孩子在後天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和經驗,
對緊急情況下可採取的應對策略越了解,
孩子應對環境和處理問題的成功率會更高。
多做積極的自我陳述和心理暗示,
多多設置場景進行學習和練習,堅持下去,
孩子定會走向強大,學會在危險和緊急中,
做到沉著應對。
作者:
竹子薔薇,大學老師,心理諮詢師,家有女寶一枚,願用畢生所學,伴女兒快樂成長。
你平時有注意培養過孩子的應變能力嗎?歡迎給凱叔留言。
繼續看今天的第二條文章:
當孩子說:媽媽,我要打死你......
今天的第三條文章:
厲不厲害!這麼強的雙重福利說來就來!
後台回復
【方式】
看更多
《養育孩子,愛與溺愛的尺度在這裡》
《家長一個黑臉一個紅臉?別害孩子了》
?


※當孩子說:媽媽,我要打死你......
※預告丨這款養生壺,一鍵燉湯、煮粥、泡茶、溫奶,美容養顏氣色好
※媽媽學會理財有多重要?
※「沒有要求」的愛,成就獨一無二的孩子
※寒門父母,如何培養出哈佛學霸?
TAG:凱叔講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