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考古史上迄今最令人稱奇的七次美食考古發現,看了就流口水

中國考古史上迄今最令人稱奇的七次美食考古發現,看了就流口水

2014年12月25日下午,湖北省荊州市荊州中學新址夏家台258號墓又有驚奇發現,出土了兩千多年前鯽魚乾。

而類似的古代美食,在現代中國考古中屢有驚世發現,其中至少有七次發現最令人稀奇。

1、2400年前的鯽魚乾

荊州市荊州中學新址夏家台258號墓,是戰國中晚期一座中型墓,距今約2400年,比屈原約早百年。

這是座僅一室和南部一頭箱的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加上墓道呈「甲」字形。墓道長2.93米,寬1.7米,楚墓殘深3.8米。外一槨內一棺,楠木槨板,頭南腳北。棺頂弧線流暢美觀,底部離地懸擱,頭腳兩端留有捆束用的麻繩。

考古人員打開楠木槨板發現,竟然有4條2400年前的乾魚。從形態上看是野生鯽魚,腹背剖開的都有,巴掌大小,鱗片依然,色紅如鮮。

圖:楚墓現2400年前鯽魚乾

棺頂弧線流暢美觀,底部離地懸擱,頭腳兩端留有捆束用的麻繩。在槨和棺之間的空間兩側,發現戈柄、弓箭等兵器。打開頭箱,取出皮鎧甲一件,可能是武將的穿戴;鎮墓獸一隻,上有兩對共4支鹿角,鹿角上有雲紋彩繪。

從陪葬禮器上看,墓主身份不低,有木豆,還有馬鐙,有皮杯。在頭箱中,考古人員一共取出了9條「陽干鯽魚」,加上放在棺蓋上的4條,目前已看到13條。

這是什麼講究,還是主人生前沒吃完的?而且能保存兩千多年,難道楚人的防腐劑比今天還要牛?荊州博物館館員、荊北新區荊州中學新址考古工地領隊田勇介紹,這些謎團,將交由文物研究實驗室去解開。在槨板東側還曾發現燒烤過的痕迹,在陶盤等器皿中還殘留有豬胛骨、雞骨、蓮子等。

2、千年的瓊漿玉液

我國人工釀酒歷史大約是在六千年前開始的。在堯時,酒已經流行於社會。《史記》記載,儀狄(據《世本》、《呂氏春秋》、《戰國策》等先秦典籍記載,是夏禹時代司掌造酒的官員,相傳是中國最早的釀酒人,女性)造「旨酒」以獻大禹,這是以糧釀酒的發端。自夏之後,經商周,歷秦漢,以至於唐宋,皆是以果糧蒸煮,加曲發酵,壓榨而後酒出。

釀酒工藝的進一步突破,是金元時期。清代乾隆年間,直隸宣化對釀酒戶徵收燒鍋稅,標誌著白酒業自此興旺發達。

2009年,安徽省六安市雙墩村境內的「六安王」大墓考古發掘中,雙墩一號漢墓由於積水太深,整個墓室幾乎都被淹沒在水下。現場的工作人員用抽水設備將墓室里的水抽干,並繼續進行清理工作。

在清理到外藏室時,考古人員發現還有一個銅壺裡面裝了滿滿的「水」,心想應該是墓室積水沒抽乾淨,於是搬起銅壺就往地上倒「水」。倒了一大半之後,考古人員將手伸進銅壺中,卻意外的在壺底撈出了許多米!

圖:六安王墓考古現場

壺底有米意味著什麼?就在此時,壺中飄出了一陣酒香!考古人員立即將銅壺口封起來對液體進行保存。據分析,這銅壺之中的液體的確是陳酒。難道是墓主人在死後還想著「親自」釀酒?

經考古工作者分析,此「酒」的成因可能有三種情況。第一,當初銅壺裡盛裝的可能就是同現代一樣的蒸餾酒,米粒可能是積水後從別的地方漂浮並沉積下來的。第二,當初銅壺裡盛裝的可能就是米酒,因此有米粒沉積在底部。還有一種可能,即米粒糧食沉積在壺底後,自身發酵形成了「酒」。雖說酒是越陳越香,但這幾千年的陳酒顯然已經不是能喝的了。

事實上,早在2003年,西安就已經出土了總存量達26公斤的美酒。

3、綠色西漢美酒

2003年3月20日,在西安市北郊文景路中段(漢長安城遺址東南角一公里處),某房地產開發公司的施工人員正在工地上緊張地開挖地基。上午10點左右,工人們在施工中忽然發現了一座古墓。工地負責人吩咐立即停工,封存了現場,並迅速向西安市文物局作了報告,西安市文物局派人前往勘探。

經過初步勘探發現,這裡共有3處西漢墓葬,從墓葬的形制推斷,其中一座不是一般的平民墓葬,而是一座西漢早期的大型積炭墓。

當時,西安市北郊已發掘出的西漢古墓葬有數百座,但大都為平民墓葬,基本上沒有什麼有價值的發現。突然有了這樣一座大型墓葬,考古人員都很興奮。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也立即抽調了精兵強將對古墓進行考古發掘。

圖:西安考古

圖:古代舀酒的勺子

在發掘中,考古人員發現,這是一座漢代高級貴族墓葬,雖然墓室以及墓道里早已被洗劫一空,但慶幸的是墓葬內惟一的側室由於其隱秘性並沒有受到盜墓者的荼毒,裡面依次排放著2件銅鐘、4件鼎、2件盆、1件鑒等共計18件大型青銅器,還有5個精美的陶壺,在西漢古墓中一次出土這麼多的青銅器實屬罕見。

而最讓人振奮的是,其中一個青銅鍾里竟盛滿了50多斤保存完好的西漢美酒!

圖:古人飲酒圖

很快眾多專家聚集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破譯銅鐘內的秘密。技術人員清理了鍾蓋上的銅銹,接著又小心剔除了鍾蓋密封封口的生漆,3分鐘後,銅鐘的鐘蓋被輕輕啟開,霎時間,一股濃郁的酒香撲鼻而來,經久不散。隨即,工作人員迅速將吸管插入銅鐘,將這些二千多年前的陳年古酒徐徐抽吸進備好的藥用玻璃容器中,共裝了5大瓶,總存量達26公斤。

至於出土的酒為什麼是翠綠色,專家解釋說,古時人們常把酒叫「翠綠」,一是有的酒本身就是綠的;二是大部分酒經長期放置,顏色都會變綠;此外也跟盛酒的容器有關,酒和青銅器長期作用發生氧化,自然會變綠。

當然,陳年美酒的發現並不止這兩例,山東煙台的西漢古墓和陝西咸陽戰國時期的秦國墓葬群都有發現美酒。可見,古人對酒的喜愛程度遠超當代。

4、2400年的骨頭湯

酒能放幾千年,那骨頭湯能放多久?一天?兩天?還是三天?考古證明,骨頭湯能放2400年!

2013年6月21日是農曆夏至日,廣西玉林在這一天迎來了傳統的「荔枝狗肉節」。但這個傳統節日立刻引來了動物保護者的強烈抗議,稱吃狗肉的行為是「舌尖上的罪過」。而在2400年前,吃狗肉就不是個事兒了。

2010年11月25日,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專家在西安咸陽機場二期考古工地清理一座戰國秦墓時,出土了銅鍾、銅鼎兩件青銅器,器物內分別盛有疑似「酒」的液體和「骨頭湯」。

圖:戰國秦墓出土的青銅鼎內還有「狗肉湯」

圖:發現狗肉湯的戰國秦墓考古現場

隨後,考古人員將器物運到了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涇渭基地,打開後發現銅鍾內有二分之一容積的液體,液體微濁,無味,半透明,隱約見器底,鍾底有一個殘碎的小陶器。考古專家說,鍾是古代一種酒器。他們推測,這些液體可能是當時的「佳釀」,裡面的小陶器可能是打碎的小碗,推測是故意打碎放進去的,以方便墓主人「飲酒」。

而打開銅鼎蓋,發現鼎內有半鼎湯,湯內浸有數根骨頭。湯色渾濁,表面漂浮銅鼎脫落的綠斑銹,鼎內骨頭由於綠銹浸漬,部分已變為綠色,經過對比發現,裡面的骨頭就是狗骨頭,而這半鼎湯便是狗骨頭湯。

其實,根據古人「事死如事生」的殯葬制度,用「骨頭湯」、「酒」陪葬應是當時的一種墓葬風俗,此前也出土過裝有骨頭的青銅器,但帶湯的骨頭還是第一次發現。

不說骨頭湯有多稀奇,就是這湯能放2400年就已經夠稀奇的了。

5、「見光死」的蓮藕湯

湯可不是陝西獨有的,湖南馬王堆出土的蓮藕湯,雖然沒有骨頭湯保存的時間長,但其神秘色彩卻不可小覷。

1972年,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了一尊雲紋漆鼎,當考古工作人員揭開鼎蓋時,發現鼎裡面居然有近10片蓮藕浸泡在水中,這可是名符其實的「蓮藕湯」。

就在工作人員將漆鼎搬到墓坑外面後,發現裡面的蓮藕居然少了一大半。再急急忙忙的運回博物館,裡面的藕片已經全部消失了。這蓮藕在地底下埋了幾千年都還在,怎麼一挖出來就消失了呢?

圖:現代蓮藕湯

圖:湖南長沙馬王堆墓發掘現場

有研究者認為,鑒於浸泡在漆鼎中的藕片能長久的保存下來,因此能推斷自公元477年漢墓下葬至1970年出土之間的這1493年中,長沙地區沒有發生過強烈的地震。但這一推論立刻得到了反對。

反對者認為,僅僅依據藕片沒有消失就斷定長沙在1493年中沒有發生過強烈地震是缺乏根據的。而導致藕片消失的原因可能是氧化,也有可能是在搬運過程中造成的震蕩使其消失。但在非專業者來看,這藕片就是現在俗稱的「見光死」。

6、新疆的花式點心

其實,在新疆,食品保存幾千年根本不是什麼問題。

2007年,在新疆吐魯番洋海古墓中,考古人員發現了一根保存完好的葡萄藤,而這座古墓已經有2500年的歷史了。這根古葡萄藤深褐色,扁的藤略有彎曲,長115厘米,最大徑2.3厘米,藤上有5個芽節。專家認為,這根葡萄藤的具體年代應在公元前500年前,這相當於中原的春秋戰國時期。

吐魯番文物局局長李肖博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說:「當時的人們已經知道,葡萄的傳播不是用葡萄種子,而是靠葡萄藤來無性繁殖的。所以墓主人要帶一根葡萄藤到另外一個世界去種葡萄,然後繼續安享葡萄美味。」

北方人向來好麵食,新疆當然也不例外,除了水果葡萄之外,還有各種麵食點心。

圖:新疆考古發現的古代點心(部分)

圖:新疆野外考古現場

1972年,考古工作者在吐魯番地區阿斯塔那唐墓中發現了一個直徑19.5厘米的饢,呈圓形,出土時碎為12塊,土黃色,已經脫水干化。其原料為小麥粉,是在饢坑中烤制而成的,它中心薄,邊緣厚,中央戳有花紋,樣子與現在新疆人日常所吃的饢完全一樣。

饢是新疆人的主食,在波斯語中是「麵包」的意思。維吾爾族諺語中有「一日不可無饢」的說法,足以見得饢對於新疆人來說是多麼重要的食物。而考古中發現的饢也表明了,歷史的風雲變幻並沒有對新疆人的口味造成多大影響。

雖說南北文化有差異,但是,餃子似乎已經進軍全國市場,成為特定節日全國通吃的一種食物,1959年,阿斯塔那唐墓中就出土了餃子,其質地為小麥面,形如月牙,長約5厘米、中寬1.5厘米,與史書記載的樣式頗為相同。

實際上,阿斯塔那唐墓中出土的食物不在少數。除了上述的餃子和饢之外,還有燒餅、餛燉、月餅、蓮花狀的點心、乾果等等,可以說,古人吃的一點也不比我們差!

7、穿越時空的麵條

說到那麼多的麵食,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沒有提及,就是麵條。

美國《考古學》雜誌最新評選了2011年度十大考古發現,中國的考古發現入圍了兩個,除了已經說到的在陝西發現的戰國時期食物狗肉湯,還有就是在新疆發現的小米麵條。

但早在2002年,考古人員就已經在青海喇家遺址的20號房址地面出土了一碗麵條狀遺物——一個紅陶碗倒扣於地面上,碗里積滿了泥土,在揭開陶碗時,發現碗里原來存有遺物,從直觀的觀察看來,像是麵條狀的食物。

圖:青海喇家遺址上發現的麵條

圖:青海喇家遺址,系一場史前地震災難引發的悲劇

這碗麵條距今約4000年,雖然當時已經風化成非常微弱的狀態,但因為麵條全部附著在後來滲進陶碗里的泥土之上,泥土使陶碗密封起來,陶碗倒扣,因此才有機會和條件保存下來。一番輾轉之後,最終確認了食物成分是小米。

青海喇家遺址發現的小米麵條,可以說是目前所知的人類最早的麵條。古人向來是「以生事死」的,因此,也難怪古墓中會出土如此花樣繁多的食物,就算是在地下,墓主人也要享受人間美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流口水 的精彩文章:

非洲這些美食,看著就讓人流口水了
男神睡容:王俊凱鹿晗平靜祥和,楊洋怕流口水,千璽證明帥哥都是張著嘴睡覺的?
寶寶愛流口水 媽咪要做好這些護理工作
台灣用車環境跟我們差了啥?有人回來說對這些車流口水
這兩樣菜,保證讓你看到就流口水

TAG:流口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