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青春與現實的碰撞

青春與現實的碰撞

影史100佳青春電影

《青紅》

(2005,中國)

編劇:王小帥

導演:王小帥

主演:高圓圓、李濱、姚安濂

故事:

在20世紀80年代初的貴州鄉村,少女青紅與少年小根戀愛。青紅父母是60年代遷往此地支持三線建設的上海人,經歷多年布衣素食的清苦歲月,渴望回歸故土。自恃清高的父親看不起小根的本地農民身份,因而對青紅時時耳提面命、嚴加管束。情竇初開的青紅甚至以絕食的方式來表示反抗,但也無法改變父親的疾言厲色。父親決定不顧一切地回到上海,青紅與小根的離別在即。一次約會中,面對心事重重的青紅,愛恨交織的小根瘋狂地將其佔有。當青紅帶著巨大的精神創傷同父母踏上歸程時,車窗外傳來小根被判刑的消息。汽車沿著蜿蜒的山路駛向遠方,三聲槍響,划過陰雲密布的天空。

影評:

青春在王小帥的徐徐描畫中,常常是殘酷中的溫情,是浪漫中的冰冷,是《冬春的日子》里冬和春默默無言地徘徊在霧氣氤氳的林中,也是《十七歲的單車》里農村少年小貴扛著報廢的單車孤獨地行走在人潮洶湧的街頭。而在電影《青紅》里,王小帥將少女青紅的青春成長故事放置在了更為廣闊的歷史轉折的背景下,展現出在父輩的干涉與時代的裹挾下,一代人傷痕纍纍又無處安放的青春。

影片中,情竇初開的天真少女青紅嚮往愛情,嚮往無拘無束的自由。在灰色單調的鄉村裡,她的紅色外衣是一抹青春的亮色。當收到戀人小根送給她的紅色高跟鞋時,她穿著新鞋開心地在水泥地上行走,內心的喜悅溢於言表。與青紅形影不離的好友小珍,是青紅情感道路上的陪伴者與引路人。在那個思想依舊禁錮的年代裡,小珍敢於嘗試新鮮事物,敢於追求情感的自由。在她的引導下,青紅參加了舞會,聽到了鄧麗君的「靡靡之音」。而小珍大膽地掙脫傳統道德樊籬與戀人呂軍私奔,更給青紅帶來巨大的思想震動。然而青紅並沒有遠走高飛的夢想,正如她說:「我們不在這生活能去哪兒呢?這是我們的家呀。」她視這片貧瘠的土地為故鄉,只想在這片土地上守護與小根的懵懂初戀。

然而青紅的青春卻無時不籠罩在父輩的巨大陰影之下。作為支援「三線」的上海人,父親老吳對青春的荒廢抑鬱不平,始終念念不忘回到自己的家鄉。他明白自己的青春已一去不返,因而只能將這種夢想強行嫁接在女兒身上,而罔顧女兒的內心所想。老吳看不起小根的當地農民身份,也認定自己一定會離開這片窮鄉僻壤,因此一再粗暴地干涉女兒的情感生活。頤指氣使的父親與沉默反抗的青紅所構成的對抗形式,成為影片中最常見的場景,這是兩代人價值觀的齟齬與碰撞。然而,父親的家長式權威卻最終引發了小根的怨恨情緒,也讓青紅的青春蒙上了揮之不去的精神夢魘。

不過,與其說青紅的悲劇青春源自父親的專斷,不如說青紅的悲劇是一代人的悲劇,是歷史變革在個體生命中划下的深刻傷痕。在影片所描繪的年代裡,集體話語與傳統倫理的陰影還未遠去,啟蒙意識與個人主義正在萌生。正如影片中廣播操音樂、鄧麗君歌曲、喇叭褲等文化元素的混雜一樣,整個時代處於新與舊的碰撞、混雜與裂變期。那是一個價值觀念與精神狀態處於迷茫與不確定的時代,朦朧的自我意識已經產生,卻飄飄蕩蕩,不知所往。就像影片中青紅時常被門框、窗戶、欄杆等狹小空間所禁錮一樣,這是一代人共同面臨的精神困境。

《青紅》是一曲青春的輓歌,既是子一代的,也是父一代的。影片末尾,神志恍惚的青紅隨著父母乘坐汽車朝遠方的上海駛去,陰霾的天空浮現出一行字:「謹以此片獻給我的父母和所有像他們一樣的三線職工。」19歲少女青紅的青春與愛情,就這樣被父輩所摧殘,也被歷史無聲地流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年電影手冊 的精彩文章:

大時代的小人物
獨自綻放的青春
曾經也年輕憤怒過
「賴皮三部曲」的完結篇
夢碎在花季里

TAG:青年電影手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