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歷史上沒有一個朝代超過三百年,這是為什麼?
導語:縱觀我國的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在這悠久的歷史長河之中,經歷過了不少王朝,但卻鮮有朝代能夠存在超過三百年。當然了,此處我們所指的朝代指的是二十五史範圍之內的朝代。而其中周朝、漢朝和宋朝雖說超過了三百年,但是其實也都分成了兩個朝代。按照這麼算,我國歷史上沒有一個朝代超過了三百年,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若是想要探究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先來了解一下一個朝代所必須要經歷的五個階段。
一、初創期
一般情況下,君主在文臣武將等能人的幫助之下得以統一天下。而在一統天下之後,往往有一個環節便是封賞對建朝有功的臣子。而這個時候便是一個新生王朝最為脆弱的時候。由於部分功臣居功自傲、不利於統治,皇帝一般都會採取一些處理功臣的措施。若是處理得好,王朝才能夠順利地發展下去,但若是處理得不好,可能王朝到此也就終止了。
二、發展期
在這個時期,皇帝最重要的便是要通過採取各種措施,恢復和發展由於戰爭等原因被破壞的生產力,為國家日後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但是,這個道理並不是每個皇帝都懂得,比如秦始皇等,他們在建朝之後勞役百姓或是繼續征戰,導致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三、鼎盛期
在發展期所打下的基礎之上,國家會慢慢進入鼎盛的階段,而在這個時候皇帝通常有兩種做法。一是對外征戰以開闢疆土,二是享樂縱慾忘乎所以。第一種只要不要過度消耗國力,還是值得認可的。但這第二種則往往會導致國家的滅亡。
四、衰敗期
王朝一旦進入衰敗期,君主都會想方設法進行改革、修復等,使王朝進入中興的時期。比如,漢朝、宋朝和周朝都在遷都之後繼續發展了一段時間。
五、滅亡期
一般來說,一個王朝滅亡的原因不外乎是國家內部造反、外部侵略或是內外部共同的憂患。而內部的造反往往是由於皇帝的治理不善,導致國內階級矛盾嚴重,索性造反推翻統治。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一個國家的發展歷程之中,百姓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而導致這些王朝沒有辦法延續三百年的原因,正是在於家天下的存在。如果家天下不存在,那麼天下便是百姓的天下,不和諧的地方也就會減少很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