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長空飛鏑祭英魂:中國反導試驗副參謀長殉職!

長空飛鏑祭英魂:中國反導試驗副參謀長殉職!

本文作者: 滄海觀瀾

「中國反導試驗副參謀長殉職……」

5年前的10月,這則新聞在網上引發軒然大波。有人痛惜天妒英才、國失幹將,也有人在竊喜中國反導試驗遭受損失、反導能力形成必然遲滯。

時隔5年,央視熱播的紀錄片《強軍》再次喚醒了人們的記憶——

這位年輕的上校軍官就是當年新聞報道中所說的「反導試驗副參謀長」黃鶴雲,實際上,他犧牲時的職務是總裝某基地試驗部副參謀長。

幸而有緣,鄙號2016年7月24日首發文章也是一位反導專家——陳德明,查詢即將召開的大會代表名單可以看到,陳德明赫然在列。

從黃鶴雲到陳德明,中國反導從未止步。

即日起,抄錄幾篇舊文,兼憶黃鶴雲同志。

此為第一篇——

長空飛鏑祭英魂

暮春時節,入夜時分,夜幕被導彈拖曳的烈焰劃破。

某型導彈從太行山深處騰空而起,刺破夜空,向數百公里外的塔克拉瑪干沙漠靶場疾馳而去。

「發現目標!」某基地試驗部測控大廳,不時響起急促的調度口令,指揮顯示平台上,幾十組數據、曲線頻頻閃爍。

該部配置在靶場周邊的各種光測、雷測、遙測設備,實時追蹤著導彈飛行的軌跡。

驀地,彈頭落地,激起一股巨大的煙塵。硝煙未散,試驗部就已準確測得導彈落點數據,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歡呼,握手,擁抱……片刻歡騰過後,測控大廳陷入了沉寂,大家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指揮席上熟悉的位置——那是該部原副參謀長黃鶴雲的操作席。

為該型導彈試驗操勞多日的黃鶴雲,再也不能和戰友們一起慶祝勝利。去年(2012年)10月14日深夜,黃鶴雲突發腦溢血倒在任務一線,經醫治無效,於11月3日不幸去世,年僅43歲。

最後衝鋒,奏響一曲鏗鏘的生命絕唱

「鶴雲老弟!試驗終於成功了,你一路走好……」一語未盡,試驗部胡主任已濕潤了眼眶。

他的講述,為我們還原了黃鶴雲生命中的最後衝鋒:

2012年10月,某型導彈試射試驗即將實施。該型導彈是軍事鬥爭裝備準備急需型號,黃鶴雲從幾個月前就開始組織制訂導彈試驗落區測量技術方案,經常加班到凌晨3、4點鐘。

10月13日,星期六,黃鶴雲全天在辦公室緊張工作,一直忙到深夜。

14日早上10點多,他又來到辦公室,召集有關同志研究審訂試驗文書。看到一向聲如洪鐘、體格健壯的黃鶴雲面色疲憊、呼吸短促,大家勸他抓緊到門診部檢查一下。他卻說只是小感冒,不礙事,中午抽空去打一針就好。

13時30分,黃鶴雲來到門診部輸液,沒等藥量輸完,他就催促醫生拔針頭,說是要趕到20公里外的試驗現場,和任務工作組共同檢查試驗準備情況。

20時,黃鶴雲風塵僕僕地回到單位,匆匆吃了幾口剩飯,便立即在試驗任務指揮所召開技術協調會,研究解決任務聯調中發現的一些問題。司令部王參謀發現,黃鶴雲說話很吃力,而且不時用手按著頭部。

會議結束已是晚上22時,黃鶴雲又回到辦公室研究任務資料、核實相關數據、審閱任務方案……

深夜24時許,黃鶴雲感到頭痛難忍,跟作訓參謀交待了幾處要調整的方案細節後,便手扶額頭回了宿舍。

黃鶴雲的妻子董衛芳是試驗部門診部軍醫。那天晚上,黃鶴雲回到家時,董衛芳正要去門診部值班。看到丈夫難受的樣子,董醫生就勸他跟自己一塊到門診部檢查一下。黃鶴雲擺擺手說:「這幾天太累了,休息一下就好,我這體格你還有啥不放心的。」

聽到黃鶴雲這樣說,董衛芳也就稍稍放寬了心——黃鶴雲確實有一副令人羨慕的好體格,他愛好運動,是單位籃球隊和乒乓球隊的主力,3000米體能測試,能跑進13分半,比20多歲的小夥子還敢沖。

看到黃鶴雲躺在床上還在翻看試驗方案資料,董衛芳嗔怪道:「還不趕緊休息,真以為自己是鐵人啊!」叮囑了幾句,董衛芳關掉卧室的床頭燈,離開家前去門診部值班。

不料,噩耗突如其來。

15日凌晨4時,董衛芳接到了女兒帶著哭腔的電話:「媽媽快回家!爸爸剛才叫了一聲我的名字就昏過去了!」

董衛芳心裡「咯噔」一下,拔腿就往宿舍跑。

回家一看,卧室的燈依然亮著,黃鶴雲倒在床邊,手中的方案稿紙撒落了一地……

黃沙萬里,見證獻身靶場的壯志豪情

大漠朔風,吹乾多少離人淚;

萬里黃沙,召喚多少戍邊魂。

古往今來,大西北那荒無人煙的戈壁大漠,就是將士們浴血奮戰、建功立業的疆場。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試驗部的創業者們在綿延上千公里的戈壁大漠跋涉奮戰,圓滿完成了以東風二號導彈定型試驗和「導彈原子彈結合試驗」為代表的各項任務,為打破超級大國的核訛詐核威脅、挺起國家和民族的脊樑,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1991年,黃鶴雲從國防科技大學畢業,來到試驗部,投身這支從事導彈武器試驗的光榮隊伍。

當時,正值我國某型戰略導彈試驗攻堅階段,對導彈落區測量試驗技術提出了全新挑戰。憑藉紮實的數學功底,黃鶴雲牽頭建立了導彈落區測量車載計算機系統關鍵數學模型,編寫的專用軟體在多次試驗任務中發揮重要作用,入伍第5年,黃鶴雲便榮立二等功。

「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看到一枚枚新型導彈從他們手中試驗定型裝備部隊,黃鶴雲彷彿讀出了一代偉人的豪邁氣概,也掂出了肩頭使命的千鈞分量。

世紀之交,黨中央、中央軍委決策組織實施某重大工程。試驗部承擔起新的歷史使命——建設檢驗新型導彈武器作戰效能的綜合試驗靶場。

2003年初,年僅34歲的黃鶴雲被任命為試驗部某測量站總工程師,具體負責綜合試驗靶場的信息化系統建設。

測量站地處祖國西部邊陲,駐地條件異常艱苦,年均9級以上的沙塵暴有53天之長、17次之多。試驗靶場更是散布在數百公里外的大漠深處,沒有水源,寸草不生,被地質學家稱為「不適合人類生存的禁區」。

在這個地方搞信息化,幾乎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黃鶴雲一邊給戰友打氣,一邊鼓勵自己:「軍人有軍人的使命,再苦再難,咱們也要把擔子挑起來。」

那段日子,導彈試驗任務數量之多、協調保障難度之大前所未有。

黃鶴雲帶領科技人員千里高度機動,常年野外奔波,持續攻關奮戰,構建起現代化的導彈毀傷效能試驗一體化指揮平台,僅用3年時間就完成了相當於過去30年的任務量,不僅實現了導彈落點快速準確報靶、毀傷效能科學測量評估,而且創造了高密度導彈落區測量試驗新紀錄。

也正是那時,一系列新型導彈經過綜合試驗靶場鑒定定型,陸續裝備部隊,成為有效制敵懾敵的「倚天長劍」。

戰鼓聲聲,催動永不停歇的登攀腳步

強軍之路沒有終點。在黃鶴雲看來,軍人的使命只有兩項:打仗和準備打仗。

隨著西方強國加緊推進國家和地區導彈防禦系統建設,人們愈加清醒地認識到:鞏固國防,不僅要有戰之能勝的倚天長劍,還要有捍衛和平的天網神盾!

2008年4月,黃鶴雲調任試驗部總體室主任。他把目光瞄準了一個全新的領域——再入測量。

再入測量,是實施反導攔截的關鍵。上世紀七十年代,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就深刻指出:「再入測量在我國戰略、戰術導彈的研製、定型和我國國防科技工作發展上佔有一定的戰略地位,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黃鶴雲不會忘記,幾年前的一次導彈試驗中,由於未能準確跟蹤飛行軌跡、判定彈頭落點,該部組織上百名官兵,冒著地表70多攝氏度的高溫開進戈壁灘,艱難搜尋65天才找回彈頭的故事。

為儘早攻克導彈再入測量這一難題,黃鶴雲組織有關專家,建起了國內首個再入測量實驗室,圍繞目標識別、彈道預報、落點實時測量等關鍵技術,抓緊開展技術攻關,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這些成果以及黃鶴雲組織制訂的一系列技術方案,成為開展反導攔截試驗的重要技術基礎。他牽頭建成的反導攔截試驗指揮中心和信息化系統,成為實施反導攔截試驗的重要陣地。

2010年1月11日,首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獲得圓滿成功,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能夠成功進行此類試驗的國家。當天,外交部新聞發言人就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了這一消息。

看到電視上新聞發言人答記者問的報道,黃鶴雲難掩心中的興奮:「瞧,這話說得多有底氣!」

2012年4月,黃鶴雲被任命為試驗部副參謀長,他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新型導彈試驗一個接著一個,有時兩發試驗交叉並行,經常是早上趕往一個靶場檢查,下午又奔赴數百公里外的另一個陣地。他像一個上緊了發條的陀螺,緊張忙碌的工作節奏成為他的生活常態。

去年底,我國第二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與某型導彈試驗同時進入緊張備戰階段。

戰友們記得,那段時間,黃鶴雲辦公室的燈光經常到凌晨三、四點鐘才熄滅。酷愛運動的黃副參謀長,已經好久沒有出現在體育場上。

愛人勸他,「別太累了,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他卻總是說:「我也知道身體重要,可導彈是國家的本錢,不敢歇啊。」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就在試驗的最後階段,他卻倒下了!

10月16日晚,第四軍醫大學腦外科專家從西安緊急趕來,連夜為黃鶴雲實施手術。

17日上午,昏迷50多個小時的黃鶴雲蘇醒過來,看到病床邊的同事,問的第一件事就是試驗任務進展情況。由於病情危重,他時而昏睡、時而清醒。10月22日,黃鶴雲因腦部二次出血再度昏迷。11月3日,帶著對未竟事業的無限眷戀,黃鶴雲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彌留之際,他沒有留給親人隻言片語,嘴裡卻一直用微弱的聲音喃喃自語:「系統故障排除」「方位角標校」「等待時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羅廖夫 的精彩文章:

日本工業,不甘心為昨日黃花!
美國玩家7600米無傘裸跳:落地精度堪比中國東風15C鑽地導彈!
感謝越南繳獲美軍導彈貢獻:讓這枚中國導彈獲國家特等獎
剛剛!軍工概念股+次新股,市場最強熱點明日介入,10月將大漲120%!
俄專家評論俄羅斯國防工業對國家經濟貢獻非常有限!

TAG:科羅廖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