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個朝代下罪己詔的皇帝比例最高,10個皇帝有6個下過「罪己詔」

這個朝代下罪己詔的皇帝比例最高,10個皇帝有6個下過「罪己詔」

導語:「罪己詔」是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現問題、國家遭受天災、政權處於安危時,自省或檢討自己過失、過錯發生的一種口諭或文書。它通常是在三種情況下出現:一是君臣錯位,二是天災造成災難,三是政權危難之時。用意都是自責,只是情節輕重有別。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在中國歷史上,總共有八十九位皇帝下過罪己詔。最早的一份是漢文帝在公元前一七九年下的,最後一份是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下的,整個時間跨度為2085年。如果以「二十五史」為限的話,那麼最後一份「罪己詔」頒布的時間應為一八九五年五月二日,時間跨度是兩千零七十四年,平均八年就下有一份罪己詔。

各朝下「罪己詔」的皇帝數量分別是:兩漢有24位皇帝,其中有14位下過「罪己詔」;三國有一位,就是魏文帝下過「罪己詔」;再有吳國兩位皇帝下過「罪己詔」、兩晉七位皇帝下過「罪己詔」、南朝十四位皇帝下過「罪己詔」、北朝一位皇帝下過「罪己詔」、隋朝一位皇帝下過「罪己詔」、唐朝八位皇帝下過「罪己詔」、五代六位皇帝下過「罪己詔」、宋代七位皇帝下過「罪己詔」、遼代一位皇帝下過「罪己詔」、金代一位皇帝下過「罪己詔」、元朝四位皇帝下過「罪己詔」、明朝三位皇帝下過「罪己詔」、清朝八位皇帝下過「罪己詔」。如果按所佔比例來算的話,清朝比例最高:十個皇帝有6個下過「罪己詔」。

1.順治帝。他臨死前命人草成「遺詔」,對自己親政十年,背離滿洲舊制,「漸習漢俗」,表示懺悔,曆數己「罪」多達十四條。無論這道詔書是否經過滿洲顧命四大臣修改,卻因順治帝被奉為清入關後第一祖,而垂訓後世。

2,康熙皇帝罪己詔:(康熙十八年因地震)

「朕御極以來,孜孜以求,期於上合天心,下安黎庶……地忽大震,皆因朕功不德,政治未協,大小臣工弗能恪共職業,以致陰陽不和,災異示儆。」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3,乾隆皇帝罪己詔

太上皇的第二年(1797),乾清宮大火,藏在交泰殿的「天子御寶」,全遭回祿之災。八十七歲的老皇帝慌了,這才破例「下詔自省」。

4,嘉慶皇帝罪己詔

嘉慶4年,洪亮吉案後,因天旱而第一次下罪己詔;

嘉慶8年,因御駕在宮門口遇刺一案,二次下罪己詔;

嘉慶18年,因 邪 教-天 理 教攻入宮禁事件後,正在返京途中的嘉慶帝當然嚇得不輕,沒等回宮就急忙再下「遇變罪己詔」,說是即位十八年來,一貫兢兢業業,從沒做過「害民之虐事」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5,咸豐皇帝罪己詔

咸豐三年(1853年)正月初八,咸豐皇帝因太平天國下罪己詔。太平天國起義爆發後,一路勢如破竹,這引起了咸豐皇帝的極大恐慌,他一方面下罪己詔,穩定人心。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6,光緒皇帝罪己詔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七月二十一日,光緒皇帝下罪己詔。1900年,因為八國聯軍攻佔北京,慈禧太后攜光緒帝出逃。逃亡途中,慈禧太后決定與八國聯軍媾和。但這與之前藉助義和團堅決排外的態度相比,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為了向國人做一個交代,慈禧以光緒的名義下發了一份罪己詔,內有一句臭名昭著的話: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清朝從順治帝入關之後大下罪己詔後,後代子孫紛紛效仿,已成了一種罪己文化,天下自己的愛民如子,憂勞社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琢磨歷史 的精彩文章:

劉禪被他蠱惑,姜維被他排擠,要是沒有他蜀漢不會那麼快滅亡
張作霖有7個結拜兄弟,但是只有這個兄弟當了漢奸
她和慈禧一樣垂簾聽政,但是她的名聲比慈禧好多了
此國曆朝歷代都是中國的藩屬國,清朝戰敗後馬上和清朝劃清界限
宗人府到底是個什麼單位?連皇帝都對它畏懼三分

TAG:琢磨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