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弇山堂別集》:說出明朝那點兒事
《王世貞全集》首批成果《弇山堂別集》100卷正式出版。
全文大約2000字,閱讀時長約為5分鐘。
報紙原文:《弇山堂別集》:說出明朝那點兒事
作者:上海交通大學 呂浩
「《王世貞全集》整理與研究」是上海交通大學在古籍整理方面承擔的第一個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項目涉及《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州山人續稿》、《弇山堂別集》、《弇州稿補編》、《國朝紀要》、《世說親語補》等1000餘卷古籍,預計出版規模為40餘冊。項目研究得到海內外廣泛關注,目前,一大批項目成果已經或即將面世。
古籍版本:求書之路很艱辛
項目研究涉及的古籍多為善本,一部《弇山堂別集》就有明刻本4種,又有若干單行本善本。國內圖書館的行情是善本古籍100元/頁,而且只能提供最多2頁。100卷的《弇山堂別集》共計2300頁,而且還要多個版本,蒐集資料難度堪比登天。
為節約蒐集資料成本,項目組專家蝸居在北京某棟大樓的地下室,一住就是半個月,閱盡了國家圖書館與王世貞有關的古籍。就《弇山堂別集》而言,國家圖書館善本部藏有翁良瑜雨金堂初刊本、挖改本、萬曆庚寅本及幾個單行本。經過輾轉協調,我們複製了其中的雨金堂初刊本中的近三分之一。帶著這部分資料,我先後輾轉於南京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復旦大學圖書館、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竭盡所能地蒐集相關版本資料。
然而,全本資料始終無法獲得,無奈之下,我們兵分兩路,一路前往美國哈佛燕京圖書館、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一路前往日本東京大學圖書館、國立公文館。那是一個冬天的早晨,天亮得特別早,帶上一瓶水和幾片麵包,我一如既往地踏上了去國立公文館的路。地上的雪足有半米深,我新奇地跋涉在雪中,好不容易到了電車站,卻發現電車未能按時來到。廣播里說著我聽不懂的話,站台上人越聚越多,在一個半小時之後終於開來一班電車時,我見證了日本少有的擁擠和無序狀態。我被擠上了車,又在那個熟悉的站擠了下來。令人感動的是,當我淌過雪地到達公文館閱覽室時,借閱服務員微笑著打著招呼,或許她們一早就在等待著我這位來自遠方的讀者了。不用我說什麼,只是遞交了一個閱讀清單,不到十分鐘就有一摞古籍送到面前。可以自行拍照!!跟美國的圖書館一樣,於是我們有了順利開展《王世貞全集》整理與研究的大部分古籍善本。
在全世界範圍內,所有見在的《弇山堂別集》中,我們尋繹出其版本系統:翁良瑜雨金堂刻本為初刊本,南京圖書館藏雙序本只是多了陳文燭的序言,國家圖書館藏有一個經過挖改的版本,各大圖書館著錄的萬曆庚寅本其實是後刻本(與挖改本之間的承襲關係明顯),這幾個版本都是明刻本。清代《四庫全書》本和廣雅書局本都是以萬曆庚寅本為底本。另有一些單行本,有刻本,也有抄本,它們都可作為考證《弇山堂別集》成書過程和版本系統的重要資料。
古籍整理:校點其中很受傷
《弇山堂別集》(100卷)是王世貞編撰的一部史書。王世貞自弱冠之年一直到晚年,幾乎窮其一生都在為這部史書蒐集資料,整理條目。內容上有奇事異典、詔疏文冊、宗親世系、職官履歷、親征巡幸、賞賚、科考、謚法,事體相當繁複,該書對明代社會歷史文化、名物典章制度等研究具有不可多得的意義。還有史乘考誤,針對諸家所記史料辨章循法、考鏡源流,既體現了王世貞嚴謹的史學態度,又反映出《弇山堂別集》的史實性。
作為明代文壇領袖,王世貞的著作語辭奇古,句讀難度大。即便是在古籍整理方面有豐富經驗的專家,也難免斷錯。中華書局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曾出版過一個《弇山堂別集》點校本,其中有這樣的例子:「惟尊賢尚齒之儀,實褒德勸功之典,眷言耆碩著有勛,庸世咸仰為達尊。」此句中「勛庸」即功勛之義,應斷為:眷言耆碩,著有勛庸,世咸仰為達尊。再如:「布則兜羅、錦紅、撒哈剌八者藍覬木黑蕪蔓番沙紅絞節智杜花頭乍蓮花織人象之類。」此為四方貢布,名稱甚是生僻,應斷為:布則兜羅錦、紅撒哈拉、八者藍、覬木黑、蕪蔓番紗、紅絞節智、杜花頭、乍蓮花、織人象之類。
句讀已是移山回海,校對更是嘔心瀝血。100卷的規模,4個版本逐句比勘,還要有本書前後文內校,《弇州史料》、《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州山人續稿》、《明史》、《明實錄》、《國朝獻徵錄》、《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古今萬姓統譜》、《讀史方輿紀要》、《嘉靖以來首輔傳》等外校。即便是出版環節的一二三校樣,我們也做到字字過目,精益求精。
多年的拼搏,今日可以自豪者三:《弇山堂別集》版本我們這裡最全;句讀我們這個整理本最精;校勘最詳。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578期第8版,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大家都在看


※《金融時報》:後真相時代虛假新聞盛行
※美國又退群了,這次教科文組織成員意外的「淡定」
※直面嚴峻的挑戰,中國經濟的癥結是「空間錯配」
※「雙11」前夕,這些快遞漲價了,服務能不能跟上去?
※資本真正的魔力:將鏡像中的一切變為同謀!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