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開發台灣歷史第一人,竟然是大唐杭州第一位狀元郎
施姓雖然不是一個大姓,但卻湧現了不少文學藝術方面的名家,比如中唐著名詩人施肩吾,元末戲劇家施惠,明代大文學家施耐庵,清初著名詩人施閏章,現代文學家施哲存,當代傑出音樂家施光南等等。
施肩吾的名字大家可能不很熟悉,但提起他的好友白居易各位肯定是如雷貫耳,作為白大詩人的詩友,施閏章的作品也是獨具韻味,可圈可點,請看這首《夏雨後題青荷蘭若》:
僧舍清涼竹樹新,
初經一雨洗諸塵。
微風忽起吹蓮葉,
青玉盤中瀉水銀。
有趣的是,施肩吾不僅詩才超群,而且還是唐朝詩人中罕見的幾個狀元郎之一,還是開發台灣的歷史第一人。
故事要從施肩吾得中進士說起。
施肩吾出生在人傑地靈的江南水鄉,從小就是個超級讀書種子,但他本性淡泊,不慕名利,沒有想過金榜題名,衣錦還鄉那些事情。後來,他們施家的其他讀書子弟都沒能為大家族實現進士及第光耀門楣的遠大夢想,於是家族的長輩就把希望寄托在了施肩吾的身上,施肩吾感激親人和同族們多年的關愛照拂,懷著一顆報恩之心遠赴京城長安參加科舉考試,結果一舉成功,榮登當年的狀元之位。
這一年是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施肩吾四十歲,他的好朋友白居易四十八歲。
做了狀元只是具備了出仕為官的資格,能不能真正踏上仕途還要看運氣如何,而施肩吾恰恰是個命運多舛的狀元郎。
俗話說:「朝中有人好做官」,施肩吾出身寒門,沒有機會接近達官貴人,只能寄希望於他參加科舉考試時的主考官,不巧這位長者後來因病逝世了,彼時彼地,施肩吾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留下吧,仕途毫無希望;回鄉吧,一官半職全無,正當他舉目無親,一籌莫展之時,巧遇了剛從忠州會到長安好朋友白居易。白居易把施肩吾推薦給了洪州刺史李憲,於是,施肩吾作為李憲的幕僚來到了洪州,也就是現在的江西省會南昌。
施肩吾在洪州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深得民眾愛戴,但是,他在長慶四年(公元824年)的一個善舉卻為自己和李憲惹來了大麻煩。這一年,洪州發生了蝗災,大量莊稼被毀,百姓飢腸轆轆,為了救民於苦難,施肩吾擅自開倉賑災,把大批災民從生死線上救了回來,可是這個大膽的舉動違反了唐政府的法令律條,導致他的上司李憲被貶往偏僻之地。
洪州賑災事件讓施肩吾對大唐朝廷充滿了憤怒和失望,這時他內心中淡泊寧靜的一面又佔據了主要地位,因此就徹底放下功名之心,避開俗世入山修道。施肩吾自號棲真子,在青山綠水間研究道學經典,品茶吟詩做賦,自得其樂,猶如一位世外神仙,頗受周圍百姓尊崇。在此期間,施肩吾寫下了《西山集》十卷和百餘首《閑居詩》。
公元九世紀二三十年代,藩鎮割據愈發嚴重,軍閥混戰愈發頻繁,民不聊生,餓殍遍地,施肩吾所在的江南地區也逐漸被捲入了中原亂局。在這種情況下,施肩吾已經不能繼續他那怡然自得的隱士生涯,而他家鄉的族人則希望見多識廣的施肩吾能夠帶著他們找到一個避亂之地。施肩吾一直對族人深懷感恩之心,就義不容辭地擔起了這個重任,四處打探尋覓可以逃避戰亂的世外桃源。
後來,施肩吾率領族人離開杭州故土,乘船渡海向東進發,繼而南下千里來到了一個遠離大陸的小凈土,這個地方不是別處,正是現在台灣省的澎湖列島。面對陌生而又新奇的土地,施肩吾激動之餘,寫下了《遷澎湖詩二首》,其中一首是這樣寫的:
腥臊海邊多鬼市,
島夷居處無鄉里。
黑皮少年學採珠,
手把牛犀照鹽水。
施肩吾和當地的土著居民一起捕魚開荒,開發澎湖,並把他家鄉先進的耕作、養蠶、紡織、建築等技術等帶到了澎湖列島,而且以自己的知識和才學為澎湖的文化發展埋下了堅實的種子,於是,他在著名詩人,傑出道學家之外,又獲得了一個同樣了不起的稱號——開發澎湖第一人。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憶江南/文
憶江南,歷史學者。原名張恆濤。已在《青年文摘》,《意林》,《百家講壇》,《北京青年報》,《齊魯晚報紙》,《揚子晚報》等報刊發表作品十餘萬字,作品收入《歷史開卷有疑》、《歷史的傷口》、《歷史江湖》、《並非「史」無對證》等書。代表作《歷史老師沒教過的歷史》1、2、3部暢銷不斷,第四部即將出版。
※大漢王朝最後一個江湖大佬,漢武帝為什麼一定要取他項上人頭
※上世紀台灣五大玉女天后,哪一位是你的夢中情人不老偶像?
※他是梁山英雄版於連,黑白兩道通吃卻栽在一個女人手裡
※孫權和他的女人們,最後一位皇后為何會被宮女活活勒死
TAG:夜狼文史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