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孩子挑食怎麼辦,找准原因時關鍵!

孩子挑食怎麼辦,找准原因時關鍵!

孩子挑食,相信很多家長都為這個問題煩惱過。「挑食」包括不吃某些特定的食物或專門只挑某些食品吃。挑食行為在孩子開始吃輔食到上幼兒園期間最容易養成習慣,正如很多家長擔心的,挑食的最大弊端就是孩子正處於長身體的時候,挑食容易讓他營養吸收不均衡。那麼,如何正確應對孩子挑食呢?

挑食的孩子

挑食一般在孩子一周歲左右會有所體現,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開始學著自己吃飯,可以選擇吃什麼和吃多少的問題,所以有時候會挑著愛吃的大吃一通,有時候對不愛吃的一動不動。

而且我們也知道,一歲以前的孩子幾乎是見風就長,一天一個樣;而一歲以後身體成長速度會開始放緩,進入嬰幼兒時期。這個時期還會學習各種基礎技能,如說話、走路、跑步、攀爬等等。對於嬰幼兒來說,這個階段每天都在接觸新事物,學習新技能,所以在食物上則會求「舊」,會習慣於吃某些特定的食品。這種求「舊」行為會讓他們有一種安全和滿足感。

當然作為父母,了解孩子的食量也很重要,並不是一味的能吃是福,也不能期望一個一點點大的孩子每天每頓都能吃一大堆,畢竟孩子胃的大小在那裡,一歲左右孩子的胃大概只有他們握緊的拳頭那麼大。

研究學者並兒科領域專家,艾倫賽特對此發表過意見,認為父母和孩子在吃食上都有自己的「職能」。父母負責提供營養健康的食物,不管是正餐還是零食;孩子負責決定吃什麼和吃多少。這個行為分配模式讓孩子自己感受並掌握飢餓和飽腹的度,基於這個度的衡量來選擇食物行為——餓了才吃,飽了就停。父母畢竟不能對孩子感同身受,所以更加不能以自己的習慣讓孩子隨意加餐。

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

研究調查表明,父母的食物習慣會慢慢遷就孩子,畢竟天下父母心,總想為孩子準備他們喜歡吃的,所以孩子會對自己喜歡吃的更加熟悉和適應。對食物的熟悉程度顯然是關鍵所在,想要讓孩子嘗試新的食物,一般要讓他們接觸或看到它10次及以上,才會願意放心大膽的接納它。

那麼如何讓孩子接受更多的健康食物呢?

首先要提的,仍然是父母的榜樣作用。你想讓孩子接觸什麼類型的食物,以身作則才更加有說服力。

跟孩子一起做飯。自己做出來的食物總是更香一點,而且對於孩子來說,哪怕只是打個下手,擇個青菜、攪個雞蛋、揉個麵粉等,都會有一種額外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在飯菜上桌後,更加願意嘗試自己的「作品」。

作為父母,要更加表現出對於新食物的熱情。研究表明,如果一位母親在嘗試新食物時表現出不滿或不情願的情緒(包括面部表情、肢體動作、語言等),那麼她的孩子也會有樣學樣的拒絕嘗試。簡單來說就是,爸媽不吃,我也不吃。如果作為父母的你自己就喜歡挑食,那就別掙扎了,孩子挑食的毛病肯定是跟你學的。

面對孩子挑食,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孩子在吃飯的時候會顯得更加挑剔,這個問題由很多原因導致,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挑食的根源及應對方法。

1、有些孩子天生對食物的味道、氣味、材質等比較敏感

每種蔬菜、肉類及其他製品都包含不同的營養素,這也意味著每個食材的非必須性,因此在每餐中給孩子多一點選擇,以確保營養均衡。

新食材慢慢添加到每日餐食中去,畢竟10-15次的熟悉後孩子才會對它產生認可。

了解孩子的飲食習慣,並在每日飲食中多加註意。打個比方說,孩子不喜歡吃糊狀食物,那麼下一次土豆泥就可以換成烤土豆,蘋果醬也可以換成蘋果片。當然如果真的希望孩子嘗試糊狀食物,可以將之變成孩子喜歡的模樣,比如把果醬作為餅乾餡,就變成了脆脆甜甜的小甜嘴。

在孩子能獨立思考的時候,把挑食的壞處和飲食營養均衡的道理告訴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減少孩子的排斥情緒。

2、有些孩子因為性格特點不習慣於接受新事物

那麼首先就要讓他們對新事物不陌生。對於吃食來說,在飯點時,在孩子喜歡的食物邊上放上新食物,並且鼓勵孩子去碰一碰、嘗一嘗。

作為媽媽來說,要注意過猶不及。不用專門為孩子準備新食品餐。在原有食物基礎上,慢慢給孩子灌輸桌上其他人吃的是什麼,並給孩子準備一小份,等他熟悉起來後就會自己去嘗試。

利用調製好的酸奶、果泥、低脂沙拉等讓孩子逐步接受不熟悉的水果、蔬菜及肉製品等。

3、有些孩子看似挑食,實際上只是想要爭取自己吃飯的權利

隨著孩子逐漸形成自我意識,獨立吃飯是他們追求自我的一個具體形式。這時可以給孩子準備合適的「拇指食品」,讓孩子可以獨立進食。

如果孩子還不會使用湯匙、筷子等,在餵食時也可以給他握一個小湯匙,讓他產生一種掌控自己食物的感覺。

讓孩子自己決定要吃什麼。桌上可以準備一些備選,讓孩子自己指出想吃哪些。如果孩子願意,可以手把手握著跟他一起從桌上夾起想吃的食物類。

4、有些孩子看似挑食,只是因為生性活潑好動,不願意久坐。

針對這中情況,可以適當縮短孩子的就餐時間。當孩子示意已經吃飽了,就讓他離開餐桌去活動一下。在孩子夠得到的地方準備些即食的營養輔食,比如草莓、香蕉等,等孩子餓了可以自己主動加餐。

有些長輩帶孩子的時候,時刻擔心孩子吃不飽吃不好,經常出現孩子在前面跑,奶奶在後面端個飯碗哄孩子吃飯的場景,孩子吃個飯比打個仗還累。其實在餵養孩子這件事上,家長和孩子應該是分工明確的,家長負責提供營養豐富的食物和限制零食時間,孩子決定吃什麼和吃多少的問題。這樣的環境下,孩子會聽從身體信號做出健康的飲食選擇。最重要的是可以解決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吃飯戰爭。

5、有些孩子在吞咽等問題上確實存在障礙。

這種時候就不要猶豫了,醫生才是貼心的小天使。

甜點問題

很多家長對甜點問題很上心。一個是甜食吃多了對小孩子的牙不好,另一個就是孩子念著甜食導致不吃正餐了。

不可否認的是甜品零食包裝美、味道好,相較於中規中矩的正餐更能奪得小朋友的芳心。相信很多家長都經歷過用零食來哄孩子吃飯的經歷。「你把這兩口飯吃了,等下就可以吃一個小蛋糕」這樣的交易一開始確實有效,可是後來就變了味,變成了「你不給我吃零食,我就不吃飯」,甚至更甚。

那麼面對這樣的尷尬局面,應該如何收場呢?

給孩子的甜品定量。每餐可以吃幾個小餅乾或者一個小蛋糕,先吃或者只吃甜品都可以,每頓定量,絕不多給。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把它們當做是正餐的一部分,不再對它們有非要不可的態度。

有些家庭認為餅乾、蛋糕等不能作為主食進入每日菜單,那就需要完全杜絕這些甜食,用一些新鮮水果或沙拉作為替代品也是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憨爸在美國 的精彩文章:

美國課堂必備教具,它的神奇之處在哪裡
讀完美國名校教案,我找到孩子邏輯思維培養的秘訣
中國孩子說英語,有8個發音誤區,你中招了嗎?
愛眼睛,想和近視say拜拜,不得不看的這幾點
假期後如何迅速收心,美國父母都愛定製一套家規

TAG:憨爸在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