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拉開滅元之戰的紅巾軍起義

拉開滅元之戰的紅巾軍起義

1. 農民大起義

韓山童、劉福通紅巾軍起義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紅巾軍大起義終於爆發了。起義的發動者是白蓮教首領韓山童和劉福通,他們利用白蓮教作為宣傳和發動起義的工具。

白蓮教源出佛教凈土宗,創始於南宋初年,崇奉阿彌陀佛,但以後在民間流傳中,則逐漸與明教和彌勒教混合在一起,轉而信奉明王與彌勒佛。韓山童的祖父即是白蓮教徒,原為欒城(今屬河北)人,因「以白蓮會燒香惑眾」,被謫徙到廣平永年縣(今河北永年縣東南舊永年)。到韓山童時,則宣傳天下將要大亂,彌勒佛下生,明王出世,人民快要得救了,河南及江淮人民皆信從其說。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朝政府委派工部尚書賈魯修治黃河,調發河南、河北民夫十五萬人。由於政府所給民夫食錢,官吏多加剋扣,因而民夫怨恨。韓山童及其信徒劉福通、杜遵道等人,認為這是鼓動起義的大好時機,便在黃陵岡(今山東曹縣西南)的工地上,預先埋下一個一隻眼的石人,在其背上刻寫著:「莫道石人一隻眼,此物一出天下反。」民夫們挖出石人後大為轟動,莫不驚詫思亂。隨後,韓山童即在永年聚集三千人,準備舉行起義,劉福通等共推韓山童為首,宣稱韓山童系宋徽宗八世孫,「當為中國主」。不料走漏風聲,永年縣官發兵來圍,韓山童被捕犧牲,其妻楊氏及子韓林兒逃入武安山(在今河北武安縣境)中,劉福通、杜遵道等則率眾出走潁州(今安徽阜陽),於這年五月,攻下潁州州城。起義軍皆頭包紅巾,並執赤色旗幟,所以稱為紅巾軍。又因燒香拜彌勒佛,也稱香軍。紅巾軍佔領潁州後,即乘勝進入河南,連續攻破一些府州縣,隊伍很快發展到十萬人。

其他紅巾軍劉福通在潁州起義後,一時紅巾軍蜂起,遍布南北各地。如徐壽輝、彭瑩玉(即彭和尚)等也在蘄(qí其,今湖北蘄春)、黃(今黃岡)起義,稱為南方紅巾軍。徐壽輝稱帝,國號天完。這支紅巾軍發展很快,轉戰在今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一帶。此外,屬於紅巾軍的隊伍,還有在徐州(今屬江蘇)起兵的芝麻李(即李二),在今河南地區活動的布王三(即王權),在今湖北地區活動的孟海馬。不過這些紅巾軍不久都被元軍鎮壓掉了。又在濠州(今安徽鳳陽)的紅巾軍首領是郭子興,朱元璋就在他的部下。

方國珍、張士誠起義紅巾軍之外,還有其他一些起義隊伍,一支是浙東的方國珍,一支是先在蘇北高郵(今屬江蘇)起兵、後來佔據平江(今江蘇蘇州)的張士誠。高郵地處南北衝要,張士誠佔據高郵,被元朝看作心腹之患。至正十四年(1354年),元朝丞相脫脫親統百萬大軍進攻高郵,結果被張士誠擊潰。高郵大捷埋葬了元軍的主力,不僅使張士誠轉危為安,也使紅巾軍獲得大發展的機會。方國珍和張士誠起義,起先都起了配合劉福通起義、牽制元朝兵力的作用,但是他們後來都接受元朝的收買,轉而與起義軍為敵。

2. 紅巾軍三路北伐

三路北伐劉福通所率領的紅巾軍是反元的主力軍。至正十五年(1355年),劉福通迎立韓林兒為皇帝,又號小明王,建都亳州(今安徽亳縣),國號大宋,年號龍鳳。

至正十七年(1357年),劉福通又分兵三路北伐,大舉進攻元朝。東路軍由山東北上,直搗京城大都;中路進攻山西、河北,也指向大都;西路軍攻取關中。一時千軍萬馬出動,隊伍浩浩蕩蕩,旗幟上大書「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龍飛九五,重開大宋之天」。與此同時,劉福通本人則統領大軍往攻汴梁(今河南開封)。東路軍於至正十八年(1358年)攻克滄州(今河北滄州市)、薊州(今天津薊縣)等地,一直打到大都附近的棗林和柳林,離大都不過百餘里。元朝君臣大為驚恐,幾欲棄城逃走。但由於孤軍深入,最後為元軍所敗,退回山東。中路軍進入山西後,佔領了大同等地。1358年底,攻克元上都(今內蒙古多倫西北)。此後,這支隊伍進入遼東,後又渡鴨綠江,進入高麗。已是盲目戰鬥,失去作戰目標。西路軍在陝西作戰失利,退入四川。在北伐軍勝利進軍之時,劉福通也於1358年攻佔汴梁,並將小明王韓林兒由亳州遷都於此。

北伐失敗至正十九年(1359年)以後,北方紅巾軍逐步走上失敗的道路。失敗的主要原因有四:一、紅巾軍沒有集中力量消滅元朝賴以存在的幾支地主武裝,而過早地從事於北伐,分散了兵力;二、缺乏統一作戰方略,三路北伐大軍各打各的,彼此不相聯繫,遂被各個擊破。三、紅巾軍大都只是流動作戰,能攻不能守,所得地方輒失。四、有些起義軍內部失和,互相攻殺,為元軍所乘。至正十九年,元軍攻破汴梁,劉福通和韓林兒退走安豐(今安徽壽縣)。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安豐為張士誠攻破,劉福通被殺。朱元璋來援,救出韓林兒,迎至滁州(今安徽滁縣)。這樣,紅巾軍建立的大宋革命政權便在實際上結束了。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派廖永忠迎韓林兒來應天(今南京),至瓜步(今江蘇六合縣東南)渡江時船沉,韓林兒溺死。至此,紅巾軍大宋政權的旗號也不存在了。

在劉福通失敗以前,徐壽輝的南方紅巾軍也起了變化,部將陳友諒逐步取得兵權,殺掉徐壽輝,自稱皇帝,建立漢國,改元大義,以江州(今江西九江)為都城。原徐壽輝另一部將、駐守四川的明玉珍不服陳友諒,便稱帝獨立,建都重慶,國號大夏,年號天統。這樣,徐壽輝的紅巾軍即分裂蛻變了。

3. 朱元璋建立明朝

朱元璋,濠州人,貧農出身,曾做過和尚。早年投奔郭子興,甚見親任。後被提為大將。至正十五年(1355年),郭子興死,朱元璋盡有其眾,被韓林兒封為左副元帥,便成為獨當一面的人物了。這年朱元璋即統兵渡江,攻克太平(今安徽當塗)等地。至元十六年,佔領集慶(今南京),改名應天府,有兵十萬人。韓林兒封他為江南行省平章,旋升為丞相。從此,朱元璋便以應天為根據地,次第翦滅周圍的割據者。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滅掉陳友諒的割據政權。至正二十七年,又消滅了張士誠,收降方國珍。同年十月,朱元璋以徐達為征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征虜副將軍,率步騎二十五萬人,大舉北伐。次年,朱元璋即皇帝位(明太祖),國號大明,年號洪武,以應天為京師,建立了新的封建地主政權。這年八月,徐達率軍進入大都,結束了元朝的黑暗統治。朱元璋改大都名北平府。

4. 紅巾軍起義的歷史意義

元末紅巾軍起義是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其浪潮席捲全國,前後歷時十七年。當然,這次農民大起義的結果還是起了封建地主階級改朝換代的作用,可是其歷史意義是偉大的。第一,這次起義摧毀了元朝的統治基礎,決定了元朝的滅亡。第二,這次起義使蒙古貴族和漢族地主階級受到極其沉重的打擊,以致「江南北巨姓右族,不死溝壑則奔竄散處」,「往年大姓家,存者無八九」,這就改變了元朝末年土地日益集中的局面,為農民得到一些土地創造了條件。第三,這次起義使元朝的大批驅口和奴隸獲得了解放,從此驅口的名稱不再見於史書。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搜狐歷史 的精彩文章:

最有血性的偽軍:日本中將扇了他一巴掌,他對著中將反手就是兩槍
在1998年和1999年的中國,每十個女生就有1.5個被殺死
扁鵲見蔡桓公 這個蔡桓公其實是齊桓公
解密:鐵面無私的冷麵皇子 為何能逆襲登上皇位
他是大秦霸業第一謀士,謀兵、謀國、謀天下、謀士無雙

TAG:搜狐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