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長平之戰中的廉頗和趙括

長平之戰中的廉頗和趙括

長平原來是韓國的地盤,因為秦國的擴張而成為了飛地,韓國決定用這塊飛地算計秦趙兩國,就告訴秦趙,這塊地兒我不要了,誰占誰得。秦趙兩國軍隊就都急急趕去,初期秦趙兩軍相遇,是廉頗領著10萬趙軍佔據高處面對低處的王屹所率5萬秦軍,很顯然趙軍佔據了很大優勢,但是對面的王屹可是也是名將,廉頗沒有膽氣主動進攻,於是開始對峙,秦趙雙方同時開始增兵並很快就發展成全國總動員的國戰格局。

廉頗選擇長期對峙的策略,一是面對王屹實在心虛怯戰,二是覺得秦國主力50餘萬被趙國拖在長平,會讓其他5國趁機群毆秦國。廉頗的想法還是很有道理的,不過在執行方面就相當低級了,趙國認為秦國被群毆是必然的,所以沒有採取主動的外交,而是坐待局勢發展,廉頗也沒有督促國內積極外交,顯然也認為秦國必然被群毆。秦國方面,王屹在對峙形成後,就和國內達成了共識,全力國戰並積極外交,結果就是趙國期待的群毆局勢有風聲而無行動,使得秦國得以動員九成的兵力開往長平,壓迫趙國也動員了相當的軍力開往長平,雙方各50餘萬大軍就這樣在長平長期對峙起來。

秦國開發巴蜀後,在國力方面已經全面優於山東6國的任何一國,當時達到接近趙國的兩倍的水平;從秦國運輸後勤物資去長平,大多數路段都可以水運,而趙國的後勤運輸則要翻越太行山,消耗之大遠超秦國。這樣的對峙時間一持久,趙國的國力損耗很快就讓趙國上下倍感艱難,於是多次督促廉頗主動進擊,但是廉頗面對王屹本就心虛怯戰,加上秦國已經構築了穩固的防線,廉頗只能拒絕主動出擊,堅持對峙。

秦趙對峙三年左右,趙國實在承受不住了,經濟崩潰已經迫在眉睫了,而廉頗又堅持對峙,無奈下,換帥就成必然了,趙括就是主動出擊的力持者,秦趙在長平初遇之時,趙括就極力說服廉頗進攻,趙王就讓趙括去代替廉頗去結束戰爭。秦國知道這個消息後,為了幫助趙國下定決心,就製造秦國害怕趙括的假象,以減少趙國方面對秦軍的顧忌。

趙括出擊後,秦國偷偷地也換掉主帥,讓白起換掉王屹。理論上秦軍是沒有能力合圍四十萬趙軍的,畢竟兩軍的兵力數量接近,戰場又是在廣闊的平原上,但是長平本質是谷地平原,於是秦軍出奇兵穿插迂迴,封堵了太行山進入長平的山口,從而從一個廣闊的範圍上完成了合圍。合圍完成後,封堵山口的幾萬秦軍要面對合圍圈內外數十萬趙軍的瘋狂反撲,局面還是很艱巨的,不過白起的指揮很給力,秦軍的戰力也很給力,幾十萬趙軍連續反撲也無法打通後路,最終被困死到糧絕。

趙括因為長平之戰成了「紙上談兵」的典型,其實趙括出擊是趙國的最後選擇,否則就要撤兵讓出長平,然而秦軍佔據長平後就佔有了太行山地勢,臨高居下的俯瞰趙國腹地,戰略上的威脅太大了,趙國當時只能出擊與秦軍戰決。趙括和白起相比,在戰役指揮方面確實差距很大,但是廉頗不也面對白起怯戰嘛,山東6國的名將們還沒有人能在白起面前不吃癟,趙括被釘上恥辱柱,著實有點冤枉,秦趙在長平的對峙之勢形成時就已經奠定了趙國的敗局了,秦國的勝利是其整體國力的勝利,而非名將的勝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平之戰 的精彩文章:

長平之戰——親王賜死白起的最重要轉折點!
趙括—紙上談兵?荒天下之大謬!
趙高 _一個長平之戰遺孤的復仇者
山西高平持續陰雨綿綿,有何傳奇故事?
古代打仗為什麼總有糧草短缺的現象?比如長平之戰就是如此!

TAG:長平之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