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背後,Google打的什麼牌?

背後,Google打的什麼牌?

本期談了談Google為什麼做硬體,這是它的商業模式使然,並談了一下為什麼手機公司都搶著做AI,因為它對產業非常重要。最後談了談Google在硬體方面的艱難。

文 | 李洋

我的手機現在像極了一台運行視窗的486電腦,只因為升級了iOS系統。Wintel時代的事正發生在手機上。

等不起iPhone X的,現在又有了新選擇:Google Pixel 2和2XL。

Google在10月5日推了一款新手機,被譽為最美安卓手機,怎麼說呢,它的確比去年推的Pixel好看了,但要是說美,那可能是因為它是目前安卓手機里最不像iPhone的。

外界普遍評價手機缺乏大創新,但聽說在一些測試中,它的得分比iPhone 8要高,價格卻低50美元。

今天讓我們分三方面來小小分析一下。

第一,Google為什麼做硬體?

先來看Google做的是個什麼生意。

你可以說是互聯網廣告。也可以說它什麼都做。這都對。

本質上,它做的是把數據通過廣告變現的生意。在互聯網上,傳播的是信息,沉澱下來的是數據,流量也就是流動的數據。Google在創立後沒幾年就發現了互聯網盈利的真諦,此後幾年,儘管它的業務略顯雜亂,但其實是有一個主線的。

它是這樣做的:

1、先爬遍整個互聯網,把數據攏過來,在斯坦福的實驗室里就開幹了

2、拍賣掉搜索頁面上(右側)的廣告,Adwords

3、賣掉其他網站上包括你郵件頁上的廣告,Adsense,Gmail

4、數據從所謂的網頁端又到了雲端,它開始大力推雲計算

5、數據大規模集中在手機上,產生於一個個Apps,它做了安卓

6、數據又開始向IoT(物聯網)轉移,智能家居、那些圍繞在你身邊的物理上存在的東西,都可以產生數據了,而手機是他們的連接器或說必經之地

這些年,它的兩大盈利利器始終是Adwords和Adsense,合起來約佔總收入的近90%。

但數據的產生源在變。它跟廣告主的關係穩定,另一頭只要不斷找到新的數據(信息)源就好了。

就這麼簡單。

PC端搜索頁上的收入必然是下降的,正因為它很早布局移動互聯網,做了安卓才沒有像如今百度這樣狼狽。Google和蘋果,這兩家偉大的公司都懂得未雨綢繆,自從Google做了安卓,就跟蘋果徹底掰了。喬布斯直到死也沒原諒Google的兩個創始人佩奇和布林,感到深深的背叛,他早年差一點當上Google的CEO,那是在施密特去之前的事了。Google一點也沒給蘋果留面子——從推Chrome開始,一些產品就是瞄準蘋果打的,這一次發布的東西也不例外。它的手機和筆記本產品都相對高端,對標蘋果的相應產品。甚至,在發布pixel環節,Google說它的兩款產品除了外形不同,主要功能上沒有差別,沒有把高級功能都留給貴的那款。現場一片爆笑。成功揶揄了蘋果。

但它的硬體之路照蘋果比可差遠了。這個下面會單獨講。

經過上面的解釋,大概可以明白Google做硬體的思路——為主業服務,當然是為了追求利潤。儘管安卓是免費的,但假如沒有人幫它阻擊蘋果在移動互聯網端對數據生意的搶奪,它也很難在新的移動互聯網時代繼續互聯網的輝煌。

一開始,它做硬體有一些為其他廠商做帶路人的意味,比如,它的G1手機,沒有很大的銷售量,但是它為之後不同的硬體廠商生產的支持不同網路的Android 手機鋪平了道路。曾經一度,Android 被電信公司看作是窮人的iPhone,而隨著 Android 的改進,它真成了 iPhone 的替代品。Google直到做了Nexus6可能一直都這麼想的,示範效應更大。提到Nexus這裡插一嘴,這個系列體現了安卓創始人Andy Rubin對機器人的狂愛,在電影《銀翼殺手》里,一個類人機器人模型的名字就是 Nexus 6。後來,儘管Rubin中途離開了,Google還是堅持把Nexus做到了6,後來從去年改為Pixel系列。

也是從Pixel開始,Google在做手機這事上認真了很多,策略打法都變了。比如過去都不做營銷,而從去年開始為賣手機撥了數億美元費用。花11億接手了HTC手機2000人的設計代工部門,這意味它開始有了蘋果和富士康類似的合作。

之所以開始認真起來,我覺得跟一件事相關:人工智慧需要硬體

第二,為什麼說人工智慧對手機很重要?

普通消費者不用關心人工智慧。所以一些人說,人工智慧不會成為你選手機時的重要參考。

說的也沒錯。這是眼下。

我們在這裡探討人工智慧的重要性,是從手機產業的大方向去看,而不是貼著手機3C這個層面——想聽大屏和零配件詳細說法的,請挪步王自如。

我在iPhone X那期里講過:關於這個手機,你只要記住一點就行了,那就是AI正式的大面積地來到了手機上。

如果你覺得太貴,可以不買iPhoneX,因為等到明年,所有的手機都會有類似的功能。

已經有新聞說,大批安卓手機開始計劃推出人臉識別功能。蘋果就是風向標,一切模仿的根源。它的產量還大,會改變供應鏈,比如當它開始做手錶,裡面的配件才可能做到很小,在此之前,依靠小公司來推動精緻化是不可能的。

在人工智慧這件事上,很快會出現風潮。這是其一。

其二,你看Google新手機出了也打了AI這張牌。當Google和蘋果都在思考這件事,這信號不要太強烈。

就像上面說的,你要看數據在怎麼流動,我們說流量,那流量要去哪——當它物理實體的那些東西,你想想小米為什麼做生態,看看你客廳里的那些玩意,都像一個個Apps一樣開始產生數據了,這個過程一定需要大量人工智慧的介入。想想巨頭們為啥都扎堆做智能音箱,就為了逗小孩玩嗎?比起音箱,誰也都離不開的手機仍裹挾著巨大的人口紅利,是更理想的人工智慧實驗品。當手機里的Apps多了,它需要更高級的搜索,更智能的方式跟你對話。

因此,關於這一點,即便我們還看不清一個面部識別解鎖有啥用,一個能同聲傳譯40種語言的藍牙耳機有啥用,但當你身處生物識別之中,就開始遵循技術大爆炸原則,人工智慧註定會成為手機上的一個標配。你現在聽歌或者買書,可能會依賴人工智慧推薦,這些都是默默進行的——我相信未來你選手機,一定會看哪家人工智慧技術好用,而不會僅僅看誰屏大,這就是包括Vivo CEO沈煒在內的手機人感到焦慮的理由。

這事對產業太重要了,人工智慧可以帶來無數想像力。而手機業已經很多少年缺乏現象力了。這是一個足夠龐大的市場,它要重新煥發活力,就得讓產業重新進入一個生命周期循環,這需要一些推動力。也許人工智慧是一個。

回到Google,這個星球上在人工智慧方面能跟它相提並論的公司,用一隻手就數的過來。

第三,Google做硬體也沒有那麼樂觀

說了那麼多好的,也有不好的。

Google做硬體比蘋果可差遠了。迄今為止,Google最成功的消費電子設備是Chromecast,這是一款可加密的電視棒,讓人們在電視上播放網路視頻。單價只有35美元,據稱從2013年推出以來賣出了3000萬個。其他的手機和筆記本銷量都很一般。

不樂觀的理由主要體現在:

1、基因。媒體沒有披露Andy Rubin從Google離開的原因,我猜應該跟手機不成功有關係,傳說佩奇嫌他跟其他部門溝通不夠密切。但賣的不好也不能都賴Rubin。提到這個大牛人順便插一嘴,他現在又出來創業了,拿了騰訊和亞馬遜的投資,在9月新推出了一款手機,但賣得也不行。

Google是一個理工男思維的公司,看過《美麗心靈》的人可能明白,假如一個人某方面特別有優勢,另一方面就會差很多。Google的確很酷,但它自以為是的一些原則性和酷也阻礙了一些事物。比方說它們賣手機一直沒客服,因為覺得和Google氣質不搭。做硬體和軟體完全不是一個路子。

2、團隊。它就沒有個太懂手機供應鏈的人。硬體部門更像是個研發部門,Rubin離開後也沒什麼牛人lead,之前的一個部門負責人被挖到Facebook去了,但她也沒幹出什麼。現在管Google硬體部門的人來自摩托羅拉。它現任硬體部門的設計主管來自內部提拔,並不像三星和蘋果的設計師那麼有名氣。它假如想認真做手機,需要補足的事還有很多。

3、其他的不確定性。在這個領域,它的競爭對手都很強大。蘋果之外,還有三星和華為——當Google要搶佔安卓手機旗艦機,首先衝擊的不是蘋果而是三星和華為這類選手。再比如說中國市場,這是智能手機和人工智慧最大的一塊肥肉,它吃不到。

OK。小總結一下。本期談了談Google為什麼做硬體,我解釋了這是它的商業模式使然,並談了一下為什麼手機公司都搶著做AI,它對產業非常重要。最後談了談Google在硬體方面的艱難。

感謝收聽。咱們下期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兩年前的O2O健身正捲土重來;做讀書的「有書」完成8000萬元A輪融資
首家共享充電寶宣布倒閉,留給其他玩家的時間還有多少?
对话普利策奖获得者Douglas Hofstadter:别被当下人工智能假象骗了
與邁阿密房地產開發商達成合作,Airbnb 也要自建公寓了
半年凈賺10.5億,逆襲的拍拍貸赴美遞交IPO招股書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