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心!水稻黑條矮縮病侵襲華南,不防治後果嚴重!減產達30%以上可報保險

當心!水稻黑條矮縮病侵襲華南,不防治後果嚴重!減產達30%以上可報保險

近日,農財君了解到,廣東汕尾、惠州、雲浮、信宜等地普遍發生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廣西欽州、北海、玉林、河池、桂林等地部分產區發生稍重,個別田塊病叢率高的達50%以上。該病發生會致水稻減產,嚴重可能絕收,請各位水稻種植戶引起重視並注意防治。

值得受損農戶慶幸的是,在廣東、廣西等產區,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已納入政策性水稻保險範疇,這兩天部分市縣已經發布核實損失、保險理賠通知

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發病田塊,圖片來源於網友

注意,這些地方已有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發生

近日,廣東汕尾市海豐縣種子經銷商卓輔洞向農財君反映,海豐縣城東鎮、可塘、赤坑、黃姜、公平等5個鄉鎮均發生了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單塊受災面積最大可達30餘畝,造成了一定的減產。

據全國農技中心發布的病蟲情報顯示,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在華南和江南地區均有發生。其中華南稻區病叢率一般為1%-1.5%,高的達到10%-20%,廣西沿海和西北部局部田塊高達40%-100%;江南稻區病叢率一般0.1%-3.3%,江西大余病叢率達5.6%,局部高達12%。

圖片來源於網友

近日,經廣東省農科院病蟲研究所專家檢測證實,除汕尾海豐縣5個鄉鎮外,惠州市、雲浮市、信宜市等部分地區也發生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具體受災總面積還在統計中」,卓輔洞告訴農財君。

在廣西,欽州、北海、玉林、河池、桂林等市的部分縣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發生稍重,個別田塊病叢率高的達50%以上。據廣西浦北縣農業局調查,今年該病在浦北縣8月21日始見,8月25日-9月20日進入流行盛期,全縣17個鎮(街道)水稻種植區均不同程度發生,北部鄉鎮發生較重,而南部鄉鎮輕。發病品種幾乎囊括了種植的水稻品種。

知己知彼,防治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需先能識別

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又稱為「矮縮病」或者「矮仔禾」,主要是由帶毒的白背飛虱傳播而引起的一種病毒病。近年來,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主要集中發生在廣東、廣西、湖南、江西、海南、浙江、福建、湖北和安徽9個水稻主產區,給水稻生產帶來一定的損失。下面跟隨農財君一起認識並學習如何防治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

發病癥狀

水稻發生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後產生氣生根,圖片來源百度

「水稻發病後,典型癥狀是植株矮縮、葉色深綠、葉背及莖稈出現條狀乳白色或蠟白色,後變深褐色小突起、高位分櫱及莖節部倒生氣鬚根、不抽穗或穗小,結實不良,穎殼畸形。」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黃慶研究員還告訴農財君,發病後的水稻劍葉或上部葉片可見凹凸的皺摺,一蔸中有1根或幾根稻株比健株矮1/3左右,半全穗。

秧苗期癥狀

秧苗期癥狀,圖片來源百度

病株顏色深綠,心葉生長緩慢,葉片短小而僵直、濃綠,葉脈有不規則蠟白色瘤狀突起,後變黑褐色。葉枕間距縮短,其葉鞘被包裹在下葉鞘里,植株矮小,不及正常株的1/3,常提早枯死。

分櫱期癥狀

分櫱期癥狀,圖片來源百度

病株分櫱增多叢生,上部數片葉的葉枕重疊,心葉破下葉葉鞘而出或從下葉枕口呈螺旋狀伸出,葉片短而僵直,葉尖略有扭曲畸形。植株矮小,主莖及早生分櫱尚能抽穗,但穗頭難以結實,或包穗,或穗小,似侏儒病。

抽穗期癥狀

抽穗期癥狀,圖片來源百度

全株矮縮叢生,有的能抽穗,但相對抽穗遲而小、實粒少、粒重輕,半包在葉鞘里,劍葉短小僵直;在中上部葉片基部可見縱向皺褶;在莖稈下部節間和節上可見蠟白色或黑褐色隆起的短條脈腫。

發生特點與為害

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主要由白背飛虱傳毒,不能經種傳播,植株間也不互相傳毒。病毒可在白背飛虱體內繁殖,白背飛虱一旦獲毒,即終身帶毒,若蟲及成蟲均能傳毒,稻株接毒後潛伏期14-24天。

抽穗期癥狀,圖片來源百度

作為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的發現者,華南農業大學植物病毒研究室周國輝教授在其研究論文中指出,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田間發生特點呈現逐年加重、中晚稻發病重於早稻、育秧移栽田發病重於直播田、雜交稻發病重於常規稻等特點。另外,田塊間發病程度差異顯著,發病輕重取決於帶毒白背飛虱遷入量;病害普遍分布,但僅部分地區嚴重發生;尚未發現有完全抗病的水稻品種。

水稻一旦感染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會造成一定的減產,其感病期主要在分櫱前的苗期(秧苗期和本田初期),拔節以後不易感病。最易感病期為秧(苗)的2-6葉期。水稻苗期、分櫱前期感染髮病的基本絕收,拔節期和孕穗期發病,產量因侵染時期先後造成損失約10%-30%。

「治虱防矮」,水稻秧田、本田期防治飛虱很關鍵

由於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是一種系統性病害,發病因素較多,單單從一個角度著手防治,收效可能不理想。

「防治水稻矮縮病要通過防蟲(主要為白背飛虱)來達到防治目的,採取切斷毒鏈、治秧田保大田等綜合防控策略非常重要。」黃慶告訴農財君,抓住秧苗期和本田初期關鍵環節,實施科學防控,才能有效防治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

「治虱防矮」,注重秧苗期和本田期白背飛虱的藥劑防治。在秧田期,秧苗稻葉開始展開至拔秧前3天,酌情噴施「送嫁葯」。在本田期,水稻移栽後15-20天可採用每畝25%吡蚜酮16-24克或10%吡蟲啉40-60克或25%噻嗪酮50克,對水30-45公斤均勻噴霧(藥劑使用僅供參考)。

另外,防治水稻黑條矮縮病,清除雜草,消滅病毒傳染源也很重要。用除草劑或人工清除的辦法對秧田及大田邊的雜草進行清除,減少飛虱的寄主和毒源。黃慶建議農戶可以採用防蟲網覆蓋育秧,即播種後用40目聚乙烯防蟲網全程覆蓋秧田,阻止稻飛虱遷到秧苗上傳毒為害,亦可調節播期避蟲防病。

在秧苗田和本田期發現發病植株,應及時拔除病株。對發病較輕秧田,要及時剔除病株,並集中進埋入泥中,移栽時適當增加基本苗。大田發病率2%-20%的田塊,除及時拔除病株(叢),並就地踩入泥中深埋外,還要從健叢中掰櫱補苗。對重病田及時翻耕改種,以減少損失。

「水稻在灌漿期發生水稻矮縮病,無有效的防治辦法。」周國輝表示,種植戶最好在水稻各個時期隨時關注並預測病害發生情況,並及時進行防治,做到「糧食一天不到手,防控一天不放鬆」,全力爭取糧食豐收。

12

農財君說

矮縮病造成水稻減產或已成定局,但好消息是,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屬於政策性水稻保險範疇,部分市縣已經發布核實損失、保險理賠的通知,各位水稻種植戶可關注一下。

10月11日,廣西北流市農業局發布《關於做好2017年晚稻因病蟲害造成糧食嚴重減產情況及時向保險公司報損的函》,文件稱,在10月20日前,因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造成減產30%以上的農戶,鎮政府要以村為單位及時向保險公司提出報損申請(即報案),由保險公司派人實地核實損失並辦理相關理賠手續。

10月13日,廣東省信宜市農業局也發布《關於做好晚造水稻黑條矮縮病情況登記理賠工作的緊急通知》,已購買政策性水稻保險的農戶可以向村級協保員反映並登記發病面積,在鎮(街道)農辦、農技站向保險公司備案後等待理賠。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農財網種業寶典 的精彩文章:

速生葉菜王國!一年種六茬,呼喚高水平種子種苗服務商
種子經銷10則感悟,直戳你的內心!
中秋節,種業人想對父母說……
為了「播種未來」,植物學家鍾揚倒在了尋覓種子的路上
解密︱黃淮海地區29個主栽玉米品種里的「基因密碼」

TAG:農財網種業寶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