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除體內多餘「酸物」,「鹼」回命
有機物腐敗時會變酸,因此垃圾都是又酸又臭。設想一下,如 果人體內也有大量的垃圾堆積,會不會也變得又酸又臭呢?如果身體變酸了,會不會影響我們的健康呢?
「酸」是腐敗與疾病的開始
垃圾堆積的地方往往是病菌叢生的地方,不論體外體內都一 樣。人體新陳代謝產生的物質大多是酸性的,如果這些物質燃燒不 完全,或者排泄過程中發生障礙,這些酸性物質就堆積在體內,使 我們的體質逐漸轉為酸性。
正常情況下人的血液,由於自身的緩衝作用,其PH值均保持 在7.3~7.4之間。如果人體的體液偏酸性,細胞功能就會變弱,
人體的新陳代謝就會減慢,廢物不易排出,加重腎臟、肝臟的負擔。據統 計,85%的痛風、高血壓、癌症、高脂血症患者,都是酸性體質。因此,醫 學專家提出,人體酸性化是百病之源。
人體去酸與鹼化
身體酸化的主要原因是酸性飲食過量和生活失序。酸性飲食過量是指 酸性食品在飲食中容易超過所需要的數量(因為人們的主食都屬於酸性食 品),導致血液偏酸性。而生活失序則以熬夜、過勞及睡眠不足等不良生 活方式為主。
與酸性體質相對,「鹼」則是健康的象徵。我們只要能夠維持正常的 弱鹼狀態,就不容易生病。因為細菌等在弱鹼狀況下不容易繁殖,弱鹼使 人體的代謝正常,使能量的產生正常。因此,為了保持健康,我們必須要 做到去酸與鹼化。
去酸與鹼化的秘訣是:第一,攝取正確比例的酸鹼食物;第二,早睡 早起,避免過勞;第三,經常進行運動;第四,釋放壓力。
日常飲食講酸鹼
人體含有大約80%的鹼性元素與20%的酸性元素,因此,最健康的飲食 方式,是攝取80%的鹼性食物及20%的酸性食物。
凡食品中氯、硫、磷等非金屬元素的含量較高,在體內分解代謝,最終產 生酸性物質,這類食物就稱為酸性食物。常見的酸性食物有豬肉、牛肉、雞 肉、蛋黃、鯉魚、鰻魚、蝦、大米、麵粉、麵包、大麥、啤酒、蘆筍等。
凡食物含鈣、銅、鉀、鎂等金屬元素的總量較高,在體內經過分解 代謝,最終產生鹼性物質,這類食物稱為鹼性食物。常見的鹼性食品有蔬 菜、水果、豆類、牛奶、杏仁、栗子、椰子、大豆及其製品、茶等。值得 一提的是,有人以為水果在味覺上是酸性,就是酸性食品,這種看法是錯 誤的。水果中的有機酸在人體內經氧化,被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而被排出 體內,剩下的元素是鹼性元素,所以,水果是鹼性食品。


※孩子常見病的保健與治療攻略,中醫防治有妙招
※秋季天氣乾燥陰冷,養陰宜用哪些食物調補?
※心臟是易碎品,請輕拿輕放
※秋季進補宜食用的五種補益粥
※秋季宜防哮喘病,尤其兒童易發病,如何預防兒童秋末哮喘呢?
TAG:醫依不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