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七旬長者加入高科技創業大軍

七旬長者加入高科技創業大軍

本文系商業周刊App付費文章,禁止轉載。

撰文:Dina Bas、Alex Barinka

Infosci設計的軟體能夠抵禦2014年曾侵入美國聯邦人事管理局的那類黑客

「我們各自的外號是:『管道工』、『間諜』、『書獃子』」

從紙面上來說,Infosci和那些創始人會去「風投一條街」沙山路(Sand Hill Road)找投資的創業公司沒什麼兩樣。它的創始人里有輟學者,有前中情局僱員,也有經驗豐富的創業公司賣家——他們自稱有辦法抵禦一種重要類型的網路攻擊。

但當他們和潛在投資者會面時,穿的可不是帽衫和人字拖。Infosci核心創始人的年齡在75到80歲之間,而且他們都是積極的賣家。「如果我們都是40歲,我們會走出去,融幾百萬美元,建立一家公司,採用RSA演算法。」創業公司賣家約翰?埃林(John Ellingson)說。他說的RSA是一個著名的加密系統。「但既然我們當中最年輕的都75歲了,我們就必須得有一套與眾不同的退出計劃。」

老驥伏櫪

75歲的約翰?基特爾伯格(John Kittelberger)在高中時就輟學了。他同時也是個商人,在華盛頓郊區經營自己的管道生意。80歲的費爾?迪安(Phil Dean)在中情局的技術運營部門工作了30年,也是中情局反恐中心(Counter terrorism Center)的元老之一。同樣75歲的埃林森是專攻身份盜用訴訟的律師,20年前憑自己之前發明的欺詐檢測系統賺了一筆錢。「我們各自的外號是:『管道工』、『間諜』、『書獃子』。」埃林森說。他們經常在各個Panera麵包連鎖店裡開公司會議。

約翰?基特爾伯格(John Kittelberger)

據Infosci的創始人稱,他們一直在設計的這款軟體能夠抵禦2014年曾侵入美國聯邦人事管理局(U.S. Office of Personnel Management)的那類黑客。那次攻擊泄露了2210萬美國人的個人信息——包括社會安全號,以及那些曾與政府合作或受雇於政府的人員背景調查文件等身份信息。埃林森說,他和迪安的個人數據也在這次事件中遭到泄露。

人事管理局遭遇的此次黑客入侵之所以如此嚴重,是因為黑客使用了一種通常為最安全的系統加強安全性的共享密碼,它能騙過管理局的網路,並接受他們成為受信任的承包商。這些密碼一般不會變,所以騙局能重複使用一年以上。Infosci設計的安全軟體能讓這些密碼每秒鐘更換1000次,所以黑客破解某個特定的密碼一點用處都沒有。

不過,網路安全狂人會覺得這很耳熟,一般來說,這類安全措施會有至少一個或多個無法更改的證書,因為它是一種用來識別某個用戶的數據。但Infosci設計軟體時沒有保留這個特徵。埃林森說:「事實就是,你沒法保守任何秘密。」所以Infosci會把長期的秘密杜絕在外。

老年創業者的優勢

TenEleven Ventures的執行合伙人亞歷克斯?多爾(Alex Doll)表示,Infosci選擇的是在安全領域裡競爭尤其激烈的部分。研究公司企業戰略集團(Enterprise Strategy Group)的分析師丹?康德(Dan Conde)說,即使是渴望年輕人加入的矽谷,也會把在政府安全部門工作多年的經驗當作重要資產。「他們有很多新手無法獲得的經驗,」他說,「他們見識最骯髒的事物幾十年了,了解那些可能會發生的最黑暗、最怪異的事。」

三位創始人說,多虧了他們的年紀,他們在美國專利商標局(U.S. Patentand Trademark Office)的等候隊伍中名列前茅,所以8月1日就已經拿到了專利(專利局為65歲以上的投資者開設了快速通道)。目前,這家只有三個人的公司拿到了來自親友及IT承包商Nuvitek公司共同籌集的65萬美元。產品的早期版本正在亞馬遜雲服務系統(Amazon Web Services)上運行,Infosci表示,他們準備開始授權這項技術。

但是,要他們花好幾年來打磨生意幾乎不可能。對這幾位年事已高的創始人而言,能吸引戴爾科技集團(Dell Technologies)、谷歌母公司Alphabet和私募公司這類買家,對他們來說已經算是超常發揮了。埃林森說,上次把發明賣了200萬美元之後,他學到了不少,「我們當時沒那麼聰明。」

編輯:張夢雨、黃琬鈞

翻譯:其木格

點擊你感興趣的關鍵詞

立即獲得關於TA的更多信息!

馬雲專訪丨廉價iPhone丨K-Pop崛起

丁磊丨避稅天堂丨日本百元店丨哈佛「關係戶」

省錢套路丨啃小族丨玩具反斗城丨比特幣分叉

老外也「淘寶」丨騰訊劉熾平丨知識付費丨漲工資

科技巨頭聯盟丨拼飛機丨iPhone設計師丨矽谷保守派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業周刊/中文版 的精彩文章:

超音速航班正在重返天空,但馬斯克還想讓火箭成為你的交通工具
在世界瑜伽之都,體驗「披頭士」樂隊的靈修之旅
代理權之爭持續發酵,新浪與維權投資者孰是孰非?
脫歐帶來的又一樁煩心事:買賣英國百貨大樓困難重重
美國欲加強網路廣告監管力度,Facebook、Google和Twitter該如何應對?

TAG:商業周刊/中文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