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學良:誰小看我,誰就要付出代價

張學良:誰小看我,誰就要付出代價

(電視劇《少帥》,張學良成為各方拉攏的焦點)

馮玉祥和閻錫山預謀反蔣。馮玉祥的謀士張文穆認為,蔣介石實力雄厚,為此不能操之過急,而必須先聯合國內一切反蔣勢力和中間勢力,尤其不能忘記聯合關外的張學良。馮玉祥聽完卻含笑道:「張先生所說甚好,可是現在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說到胡匪兒子(指張學良),何足介意。將來北京新政府成立後,給東北方面一兩個閣員就行了。您且看我,不出一個月,就能直抵浦口,活捉蔣賊。」

見馮玉祥聽不進逆耳之言,張文穆只好說:「但願旗開得勝,馬到成功。最好是迅速勝利,早日結束戰事。萬一曠日持久,就怕東北方面起而乘其敝,終屬可慮。」

馮玉祥不以為意,連連說:「張先生不必過慮,張先生不必過慮。」

論政治遠見,閻錫山比馮玉祥要強多了,他可不認為「胡匪兒子」不用介意,而且也了解張學良舉足輕重的實力。早在與蔣介石發生筆戰之前,閻錫山就讓賓客鄒魯攜帶一封電報稿去瀋陽,以徵詢張學良的意見,而這份電報稿就是閻要蔣禮讓為國,和他同時下野出洋的那封通電。

鑒於張學良與蔣介石所起爭執,主要來自於對蘇交涉,閻錫山還答應,一旦將來組織起反蔣政府,外交部長可由張學良推薦。

可是直到通電發出,鄒魯別說徵求意見,根本連張學良的面都沒能見著。

閻錫山只記得蔣、張由對蘇交涉引起了紛爭,其實那段故事早就已經翻篇了。蔣介石豈能不知道東北軍對現實政治的重要性,除了在日記中發泄發泄外,他並不願意在公開場合開罪張學良,反而能遷就便遷就,能妥協就妥協。

(電視劇《少帥》,蔣介石告訴宋美齡,誰能爭取到張學良的支持,誰就是贏家)

在與張學良的使節莫德惠談話,並在日記發了一通牢騷後,他馬上就給張學良發了一封長電,以很委婉的語調闡述了中央在對蘇問題上的辦法及用意,並在文末囑咐張學良推薦赴蘇代表以及外交部次長人選。

早在楊永泰的削藩策中,就強調要用外交方法來對付張學良。蔣介石除了在北平密談中對張學良進行積極拉攏外,又在一九二九年冬派吳鐵城赴東北,對東北軍政高層進行宣撫。

吳鐵城不是首次來東北,東北易幟就是他的傑作,也是他一生最引為自豪、最為驕傲的經歷。當年他曾遍訪東北各地,並在長春車站發表名言:「不到東北,不知中國之博大,不到東北,不知中國之危機。」那時正是東北人心惶惶之時,吳鐵城的低姿態和好口才立即博得了包括張學良在內的東北軍政界的好感。

再赴東北,吳鐵城主要就是為了撫平東北軍在中蘇同江之戰中所受到的委屈。當年南京政府首頒青天白日勳章,用以獎勵保家衛國、抵禦外侮的有功軍職人員。吳鐵城代表南京政府,將第一號到六號勳章分別頒發給了張學良等六名東北軍將領。

張學良對蔣介石的敵意由此少了很多,不過他仍希望與閻錫山站在同一陣線,以便在對蔣問題上處於主動和有利的位置。蔣唐戰爭期間,張學良曾和閻錫山一起發出聯名通電,宣布擁護中央統一。

蔣唐戰爭結束後,當張學良認識到蔣介石的力量已經加強,而閻錫山的威信反而降低了時,曾對親信說:「以後不可再輕言反蔣。」

(電視劇《少帥》,張學良在中原政治紛爭中的表現倒真像是一隻狐狸)

從這時候起,張學良開始有意識地在蔣、閻之間選擇不偏不倚的立場。蔣閻關係的破裂,對他而言絕對是個利好消息,他樂得不參與其中,以造成舉足輕重之勢。這就是他遲遲不肯接見鄒魯的主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交山野語 的精彩文章:

他被稱為常勝將軍,但他卻謙稱:「萬萬不敢當。」
打勝仗的馮國璋反遭袁世凱差評:頭腦里沒有政治
黃花崗起義令各國震驚:起義人員不是富家子弟,就是留日學生
中國留日學生和藝妓賭酒,不醉不休
一次關鍵時候的兵諫,它對清廷的打擊竟然比武昌起義更沉重更致命

TAG:交山野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