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脊山頂路難行,山民每天上下三五趟已成習慣
原創 張藝攝影 2017-03-06
龍脊梯田距龍勝縣城27公里,距桂林市80公里,面積共66平方公里。龍脊平安壯族梯田共分為平安壯族梯田和金坑紅瑤梯田。平安梯田集中在平安寨,有七星伴月和九龍五虎兩個景點和附近的龍脊古村。金坑梯田位於大寨地區,由大寨、田頭、壯界、新寨、小寨五個寨子組成。
龍脊整個梯田群分布在海拔300-1100米之間,坡度大多為26-35度,最大坡度可達50度。梯田一層層從山腳盤繞到山頂,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層層疊疊,高低錯落。在梯田的海洋里,最大的田不過一畝,大多數田都是只能種一二行禾的「帶子丘」和「青蛙一跳三塊田」的碎田塊。梯田一年四季景觀各異,景象可稱得上是人間一大奇觀。
體力不支的人看著這座山上的羊腸小道七拐八拐的還真難上去,老婆婆背著背簍每天上下山兩,三次是常有的事。
龍脊梯田內居住著壯、瑤兩種民族。平安壯族梯田和金坑紅瑤梯田,分別代表壯族文化和瑤族文化。龍脊的壯族是北壯的代表,服飾獨特,風情獨具。
在這裡可看到古樸的壯族民間舞蹈和保護完美的壯族服飾,也可聽到優美的壯族山歌,並享受原汁原味的壯族風情和傳統習俗壯鄉民居。另外還有香純味美的龍脊銅鼓舞、師公舞、打扁擔,令人耳目一新。 圖為壯族婦女在自家門前劈竹子當柴燒。
壯族小伙扛著在山上砍的柴火走在石板路上往家裡趕去。
家家戶戶都建在山腰上,每次回家要爬幾百米山坡才能回到家裡。
龍脊梯田始建於元朝,完工於清初,距今已有650多年歷史。龍脊開山造田的祖先們當初並沒有想到,他們用血汗和生命開出來的梯田,竟變成了如此嫵媚瀟洒的曲線世界。他們建設家園的智慧和力量,從龍脊梯田身上得以充分地體現。
這樣爬上爬下會不會很辛苦?可是龍脊人從祖先開始就早已習慣了這樣的行走方式。
近年來寨子里發展旅遊業,寨子里的壯漢們開始開展用轎子抬客人上山的業務,方便了遊客到寨子里遊覽。
龍脊氣候濕潤溫和,由於海拔較高,形成高山、深谷的大落差使得梯田周邊遠有高山雲霧,近有河谷急流的景觀,形成世界一絕的自然的生態環境,您若是碰上細雨蒙蒙的天氣來觀賞雨霧中的龍脊梯田那是最賦有詩情畫意的事了,您彷彿一下就走進了中國古代的水墨山水國畫中。 圖為早晨霧大,山路上見面的人走近了才能看清楚對方是誰。
山路上多有羊腸小路,遇見這樣的山路,只能堵在一塊了。
山路上,肯吃苦耐勞的馬匹是最好的交通工具,建房子的建築材料都是靠馬匹拉著上下山。
雖然住在山上的空氣好,可是扛著東西上山也是非常辛苦的事。
有這樣一個笑話形容梯田的小:有一個地主要農夫耕完山腳的206塊田,農夫把地耕完後,數來數去一共只有205塊田,怎麼也找不到那最後一塊,後來他拾起了地上的蓑衣,這才發現原來還有一塊田被蓋住了,因此有「一床蓑衣蓋過田」的說法。圖為寨子里的風雨橋。
山寨很大,不過百來戶人家,沿街的吊腳樓開起了鋪面,向過往遊客兜售旅遊紀念品還提供食宿。有些吊腳樓客棧有四、五層,不知是當地瑤民致富後所建,還是外來商人在此投資建設經營,總之梯田旅遊給這座高山上的小村寨帶來了商機和財富。
遊客進來,老幼可選擇坐轎子上山,這樣也可以給山民們一個賺錢的機會,坐在轎子上看風景也是不錯的選擇。


※被蛇咬過九次的「蛇博士」教你被蛇咬後如何救治
※喀什高台民居理髮師 理髮六元,二十年不漲價
※印度烏代布爾街頭巷尾,到處可見精美壁畫
TAG:張藝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