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鍾書說,婚姻是一座圍城,但婚姻還是一種修行!
婚姻就是一座圍城,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
這句出自《圍城》一書的話,距今已有整整七十年的光陰歲月,不過,時間儘管能改變很多,但唯獨改變不了一件事,那就是人性。
所以,這句話放到現在,依然能獲得很多人的認同。它或多或少揭示了一個事實,婚姻給人以安定,但同時也給人束縛。
用錢鍾書的話來說,人生的刺,就在這裡,留戀著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戀的東西,而對於我們對採摘不到的葡萄,不但可以想像它酸,有很可能想像它是分外的甜。
婚姻究竟是什麼,很難說,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婚姻承受了太多本不該屬於婚姻的東西,或者說,我們對於婚姻太過苛責。
譬如人本身就有諸多需求,按照馬斯洛的理論,它就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換句話說,在實現一種需求的同時,人人就會生出更高一層需求的渴望,這是人的天性,不可違逆。
但現實的殘酷在於,世界上的資源都是有限的,這就註定了並不是人人都能實現自己的需求,就像如今中國有2000萬單身光棍,他們都能找到老婆這事就不大現實。
人人生而平等,但生活待人並不平等。
很多人在現世生活中受到的挫折,比如事業上的不順,人際關係上價值感的缺失,低自尊的童年生活經歷,都早已註定了你本身存在種種局限性,而當你把婚姻當作這一切的救命稻草,那麼結局不難想見。
在網上,有一份關於中國2017上半年離婚率的調查研究顯示,北上廣深四大城市的離婚率在35%以上,也就是說,三個人裡面就有一個人是離過婚的,這概率直追歐美等發達國家。
離婚的原因是什麼?你可能會說出很多,性格不合,家庭暴力,一方出軌,等等,但在愛爾蘭劇作家,那個有名的毒舌段子王奧斯卡王爾德看來,離婚的原因就是結婚。
沒有開始,就沒有結束。
想想看,兩個擁有完全不同大腦、身體、性別、夢想、個性的人結合在一起,在以後幾十年的共度時光里,很難想像他們能一直舉案齊眉,相安無事,幸福終老。
婚姻並不等同於一勞永逸的幸福,它不是一個結果,是最好的修行。
我們暫且不談婚姻制度本身的局限,但凡選擇婚姻,每個人肯定是對婚姻有所期許,一個最模糊想必也是最正確的答案就是,我們都想擁有幸福。
即使一直堅持認為,婚姻是一種限制人的自由的制度,發誓永遠都不要結婚的錢鍾書,遇到清秀高傲的楊絳後,也心甘情願走入了婚姻的圍城。
不過,如前所述,婚姻本身沒有幸福的屬性,想要幸福只能是我們自己去創造添加,學會無中生有。
不幸的婚姻各種各樣,但幸福的婚姻都是類似的。
很多婚姻不幸的人,從始至終都並不了解,婚姻對於他們意味著什麼。
他們或許認為另一半是自己性慾的發泄物,是自己成年後但精神未斷奶的媽媽,是寂寞無聊掩蓋自身存在焦慮的玩伴,是自己下班回家呼之即來揮之即去任人支使的傭人丫頭。
他們唯獨不會承認,婚姻應該是雙方的共同努力,平等、互愛,沒有誰的給予是理所應當。
我們平時看到的那些不幸的婚姻,夫妻之間無不是陷入沒完沒了,毫無意義的爭吵。
但如果你把這段爭吵錄成影像回顧的話,你會發現,大部分爭吵並不是源於誰該去倒垃圾,馬桶蓋是該合上還是打開這種表面的問題,而是一些更深,更隱蔽的問題導致了這些表面上的衝突。
所以,你可以看到,這些原本並無要害的小事情卻引起了更激烈,更有害的衝突。
換句話說,你要接受婚姻中一個令人吃驚的事實:夫妻間的絕大部分爭吵是無法解決的。
夫妻雙方年復一年地試圖改變對方的想法,但沒能成功 ,這是因為他們大部分的分歧源於生活方式、性格或價值觀的根本差異。
為這些分歧而爭吵,結果就是浪費他們的時間,損害他們的婚姻。
所以說,就事論事,無論用什麼方法,你都永遠無法解決夫妻間的衝突,相反,夫妻雙方需要弄懂那些之所以會導致彼此之間出現衝突的根本分歧,然後,在此基礎上,相互尊重,相互讚賞來容忍這些分歧。
如此你才能在自己的婚姻之道上做出積極的改善。
因此,婚姻也需要情商,情商越高,就越懂得的如何與人相處,夫妻之間就越懂得的互相尊重,互相欣賞,更可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巴菲特險些錯過投資比亞迪,一人打了三遍電話力勸,如今賺了10倍
※王朔、李敖、錢鍾書紛紛「拍磚」魯迅甚至有人揚言雜文比魯迅還好
※巴菲特險些錯過投資比亞迪,一人打了三遍電話力勸,如今賺了10倍!
※王朔、李敖、錢鍾書紛紛出來「拍磚」魯迅,甚至有人揚言雜文比魯迅還好!
※一看書就困,不看書就迷茫,最後竟不知道該讀哪一本,或許你該這樣做!
TAG:亦無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