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司馬懿賞識的魏國小兵,親手滅了蜀漢政權!估計諸葛亮也死不瞑目
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千年以來,三國的故事歷來被廣泛流傳,其中的人物雖然早已逝去,但他們的言行仍是歷歷在目。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彼此割據,逐鹿中原,最終形成三組鼎立之勢。但最終統一天下之時,這魏蜀吳均退出了歷史舞台,反而一直隱忍的司馬懿成為最大的贏家。正所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儘管曹操機關算盡,但也想不到司馬懿會取曹魏而代之。
在那個各路英豪並起的年代,起初司馬懿並沒有那麼突出,隱忍半生之後,其智謀、才智開始凸顯出來。雖然在三國演義中,對諸葛亮有拔高之嫌,但司馬懿的才能依舊有所凸顯。在謀略手段、識人善任上,甚至比諸葛亮還有略高一籌。對人才任用上,司馬懿可以說是不拘一格。他曾提拔一個毫不起眼的小兵,他最終帶兵攻入成都,消滅蜀漢政權,讓諸葛亮醫生心血,付之東流。
這個小兵就是鄧艾。在公元263年,鄧艾和鍾會兵分兩路,帶領軍隊攻打蜀國政權。相較於鍾會,他第一個攻進成都,從而致使蜀國的最終滅亡。可說,鄧艾完成了,司馬懿畢生所追求的事情。而鄧艾之所以會取得如此成就,還是司馬懿的知人善任。可以說,遇到司馬懿是鄧艾一生的轉折點。
在公元240—249年,魏國計劃第吳國進行征伐,但是糧草是一個繼續解決的問題。於是,曹丕就派鄧艾對東南地區進行視察,以為將來囤積軍糧做準備。視察結束後,鄧艾改出來兩條至為重要的建議,一是實行軍屯,二是廣修河渠,以利那天。司馬懿聽了鄧艾的闡述之後,十分滿意,就採納了這兩條建議。此事之後,鄧艾算是開啟了人生的輝煌歷程,在魏國後期發揮了重要作用。不過,後來鄧艾居功自恃,遭受鍾會的污衊與陷害,最終被殺害。


※至今也沒解開的三大歷史謎團,真假難辨,其中一個位置已經暴露
※龍生九子,子子不同,居然其中幾個還不像龍,讓我們看看它們有什麼不同?
※對越反擊戰中,他的一句話,讓蘇聯百萬軍隊「熊」在了窩裡!
※身世神秘無比的四個人,史冊無記載,其中一個傳聞已羽化成仙
TAG:看歷史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