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揉揉這些穴位 想要長壽不難!

揉揉這些穴位 想要長壽不難!

  

按摩頭部穴位




 

 

●按摩耳輪



  動作要領:用兩手拇指、食指捏住左右耳輪,自上而下搓摩,以耳部發熱發脹為好。



  作用:有聰耳明目、活絡通竅的作用,且對全身健康都有好處。




  

●掐睛明穴



  動作要領:用拇指、中指掐在睛明穴上,同時食指點按兩眉間的印堂穴,可謂「一手點三穴」。點掐時閉氣不息,點至自覺氣滿時為止。點時一松一緊,點壓1~2分鐘。




  取穴方法:正坐閉目,目內眥角上方1分處。




  作用:疏風清熱、通絡明目。可治療眼疾、神經性頭痛,也可治打嗝。




 

 

●揉太陽穴



  動作要領:用兩手拇指或食指肚,按住兩側太陽穴,先做順時針方向揉動8次,再做逆時針方向揉動8次。



  取穴方法:眉梢與外眼角中間,向後約一寸凹陷處。




  作用:可祛風止痛、活絡明目,有防治頭痛、治療眼疾的作用。




 

 按摩上肢穴位




 

 

●叩勞宮穴


  動作要領:一手握拳以曲骨處叩擊另一手的勞宮16次,再換手叩16次。




  取穴方法:握拳,食指、中指、無名指及小指四指輕壓掌心,中指與無名指兩指間即是穴位。




  作用:清熱瀉火,開竅醒神,能除心煩,治心火過盛引起的口腔潰瘍,以及精神方面的疾病。



  

●掐內關穴



  動作要領:屈臂手心向上,用另一手大拇指按壓穴位。稍用力,以感酸、脹為度,左右各按1~2分鐘。



  取穴方法:仰掌微屈腕關節,掌後第一橫紋上2寸,在兩條大筋之間。




  作用:有寧心安神、疏肝降逆、調和脾胃、活血通絡之功效。




  

●按合谷穴



  動作要領:一手拇指張開,虎口拉開,另一手拇指按壓穴位進行揉按,兩手交換按壓1~2分鐘。




  取穴方法:拇、食指張開,使虎口拉緊,另一手的拇指關節橫紋壓在虎口上,拇指關節前彎曲,拇指尖所指凹陷處即是穴位。




  作用:具有通經鎮痛、解表清熱、開竅醒神、熄風之功效。主治頭面五官疾病,治牙痛有特效。




  

●按曲池穴



  動作要領:以拇指尖按摩另一臂的曲池穴,兩手交換按摩1~2分鐘。




  取穴方法:仰掌屈肘,肘橫紋頭呈現凹陷處即是穴。




  作用:祛風解表,調理腸胃,疏利關節,能調理臟腑功能,瀉火去熱,是治療上肢偏癱的主要穴位。




 

 按摩下肢穴位




  

●搓命門穴



  動作要領:兩手相互搓熱,兩手依次在命門穴上下來回搓熱,可做2~3分鐘。




  取穴方法:由肚臍中做線環繞身體一周,該線與後正中線之交點就是命門穴。




  作用:有培補腎陽、通利腰脊的功能,能壯腎補虛,溫補脾陽。可治療腰部虛冷疼痛、遺尿、腹瀉等症。




  

●拍擊足三里穴



  動作要領:雙手握拳,以曲骨處敲打穴位。或者以拇指肚按揉穴位,須用力,以感麻脹為度。按揉、敲打5分鐘以上為好。




  取穴方法:屈膝成90°,由外膝眼往下量四橫指距脛骨外一橫指處。




  作用:調理脾胃,調補氣血,疏通經絡,扶正培元,是治療胃腸疾病的重要穴位。常按此穴可增進食慾、幫助消化,還可改善心臟功能、調節心律,提高防禦疾病的能力。




 

 ●揉太沖穴



  動作要領:用手大拇指按揉兩太沖穴3~5分鐘。




  取穴方法:由第一二趾間縫向足背上推,至二骨聯合前緣凹陷中即是穴。




  作用:清肝瀉火,舒肝解郁,調經和血,疏肝理氣,是治療肝病的特效穴。




  

●按湧泉穴



  動作要領:將左腳放到右膝上,右拇指按壓左湧泉穴,雙腳輪換各按摩5分鐘以上,以搓熱為好。




  取穴方法:五個足趾背屈曲,足底掌心前面(足底中線前三分之一處)正中之凹陷處。




  作用:清熱開竅,滋陰降火,交通心腎。可治高血壓、心絞痛、口腔潰瘍、糖尿病、鼻炎、頭痛等症,還可防病強身、降壓、安眠。





有人用微信聊天,有人卻在微信中學習,成長。

下面是2017最HOT公眾號,

趕快試試新的關注方法吧!





★長按二維碼,選擇

「識別圖中二

維碼」

進行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養生堂 的精彩文章:

這才是雞腿飯,肉多!汁美!味香!
10.13清晨起床,千萬不能喝的4種水!
好的婚姻需要門當戶對,那戀愛呢?
按摩穴位輕鬆治療頸、腰、椎病的妙法
膝關節有問題寸步難行,忽視膝關節健康要後悔!

TAG:中醫養生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