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悶聲發大財,戰略核打擊已覆蓋歐洲,難怪號稱中東超級大國
【軍武次位面】作者:騎豬騎士
早在1948年5月建國之初,以色列就開始進行原子能研究,而且基本目的是為軍事服務。以色列被阿拉伯國家所包圍,與阿拉伯國家的人口比例是1∶28,而且以色列缺乏能源,國內局勢極不穩定。基於上述現實,以色列第一任總統就曾指出:「要消除這些不利條件,進行核開發是唯一可以生存下去的道路。」有了核武器,就必須擁有可靠的投送能力。為此建立三位一體的核打擊體系。空基方面由以色列空軍的F15和F16戰鬥機組成,海基方面則是「海豚」級常規潛艇搭載的「伯利恆」2潛射巡航導彈,陸基部分就是本文的主角「傑里科」系列彈道導彈。
「傑里科」系列彈道導彈的覆蓋範圍
法國的幫助對以色列早期的彈道導彈計劃發揮了關鍵的作用。根據媒體的報道,1963年以色列政府與法國達索航空公司簽署了彈道導彈的開發合同,這就是後來人民所知的「傑里科」1導彈。由於保密以及以色列當時尚未建立配套試驗場地等原因,該彈的研製工作最初主要在法國進行。1967年該型導彈進行了首次試射,在以後的幾年中,法國與以色列對該導彈進行了16次試射,其中10次獲得了成功,射程達到了500km。但是到了1968年,法國為與阿拉伯世界改善關係,單方面中止了與以方的合作協議。以色列接管了該項目,交付了14枚導彈,並將大量的設備轉至本國後,經過之前參與研製的以色列本國技術人員繼續努力,最終「傑里科」-1順利完成了技術定型,並於1973年開始裝備部隊。到1978年已在國內製造了約59枚「傑里科」1導彈,每枚造價在100-150萬美元之間。
生產中的「傑里科」1型彈道導彈
「傑里科」1彈道導彈最大射程500km,由於只採用單一的慣性制導系統且技術粗糙,圓概率誤差(CEP)只有1000m,長13.4m,直徑0.8m發射重量6700kg,由兩級固體推進,在導彈的第二級的基座上有4個三角形尾翼。第一級長4.05m,重1950kg,而第二級長4.35m,重650kg,固體火箭發動機由以色列軍事工業公司的火箭系統分部生產。該導彈有效載荷為650kg,能攜帶450kg的常規高爆彈頭,也可攜帶2萬噸當量的核彈頭以及生化單頭。導彈可以從鐵路上的平板車上或運輸-豎起-發射車(TEL)上發射。外界估計有100枚「傑里科」1部署在扎查里亞的地下掩體,在1973年中東戰爭期間,以色列曾經應急部署了2~3套系統,但最後放棄了發射。據稱「傑里科」1導彈已經於1990年代退役,被射程更遠的「傑里科」2彈道導彈取代。
為了將整個中東地區覆蓋在導彈的射程內,以色列從1977年開始了「傑里科」2導彈的開發。以色列選擇了伊朗作為合作夥伴,以減輕費用壓力,也有利於聯手對付阿拉伯世界(伊朗當時由巴列維國王執政,與阿拉伯鄰國關係不睦)。按雙方協議,當時兩國決定聯合出資開發陸基和潛基型號的兩級固體推進彈道導彈。這項計劃後來由於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巴列維政權垮台而告終。進入80年代後,以色列與當時四處尋找技術援助發展RSA系列彈道導彈的南非政府形成默契,以方提供相對成熟的彈道導彈技術,南非則以其領土廣大的優勢提供以色列所不具備的中程導彈試驗發射場。1986年進行首次試射,1987年5月至1992年3月,以色列共進行了7次「傑里科」2導彈的飛行試驗,其中6次從帕爾瑪西姆導彈試驗場發射。據稱,「傑里科」2導彈於1989年開始服役。目前,以色列大約有90枚「傑里科」2導彈服役。
「傑里科」2彈道導彈
該型導彈以「傑里科」-1為設計基礎,大量參考美國向以色列提供的「潘興」II導彈的發動機殼體、固體燃料以及末段制導技術等相關技術。「傑里科」-2導彈為兩級固體燃料彈道導彈,長14m,彈徑1.56m,發射重量26000kg,最大射程3500km。第一級長6m,發動機燃燒時間為52秒,第二級為5.5m,燃燒時間85s,導彈到達105km高度時耗盡燃料關機。該彈的再入大氣層飛行器還帶有末端雷達成像制導系統,因此命中進度較「傑里科」-1有所提高,圓概率誤差(CEO)不超過600米。據悉該彈制導雷達能夠快速重新輸入目標數據,制導編程系統可在作戰最後時刻對導彈進行編程,以確定彈頭到底是在空中爆炸還是墜地後爆炸,由於其彈體內記憶晶元儲存有多個目標圖像信息,因此該彈還具有對多個目標進行選擇性打擊的能力。「傑里科」2主要部署在發射井中,但是以色列也為該導彈研製了長達16m的運輸-豎起-發射車(TEL),可實現機動發射。發射車依靠3輛具有指揮、通信、偵察與天氣預報功能的服務車執行任務。「傑里科」2導彈的研製後期階段正值海灣戰爭,伊拉克多次用「飛毛腿」襲擊以色列境內目標,以色列軍方對此反應強烈,制定了用「傑里科」-2導彈反擊的計劃,但此舉後來被美國堅決制止。
以色列還對「傑里科」2導彈進行了增程改進,改進型被稱為「傑里科」2B,改進後的導彈在搭載1000kg的有效載荷時,射程達到了2800km。據稱,以色列還在「傑里科」2導彈的基礎上增加第三級開發了「彗星」(shavit)三級固體運載火箭。該火箭於1988年9月19日進行首次發射,將155公斤重的地平線1號試驗衛星送入軌道彗星運載火箭的研製成功,使以色列成為世界上第8個能用本國火箭發射衛星的國家。2010年6月22日,以色列有用「彗星」遠在火箭成功將一顆重300kg的「地平線」9間諜衛星送入400km高的近地軌道,這表明以色列已經能夠在不違反國際法的情況下監視敵對國家行動。
「彗星」運載火箭
「彗星」系列運載火箭
有消息稱,以色列還在研製射程更遠的彈道導彈——「傑里科」3。「傑里科」3是在「彗星」運載火箭的基礎上研發的,長15.5m,直徑1.56m,發射重量29t,採用了多種新技術,如新型推進劑、複合材料、小型電子設備等。彈頭質量1000kg~1300kg,可攜帶單枚核彈頭或2~3個常規高爆彈頭,其射程將達到6500km,可以覆蓋歐洲。據信,該導彈已經於2005年研製完成,並於2007年投產。
2015年,以色列進行了一次疑似「傑里科」3彈道導彈的發射實驗
「彗星」火箭的第三級
目前,「傑里科」導彈有三個疑似部署地。第一個是位於耶路撒冷以東約20km的約旦山路,第二個是泰勒諾夫空軍基地,最後一個是位於特拉維夫東南部45k出的扎查里亞發射場(在希伯來語中意味著「上帝復仇」)。
「傑里科」系列彈道導彈是以色列「三位一體」的核力量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存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不利的地緣戰略態勢,用於「阻止來自伊朗一樣兇猛國家對以色列可能發動的非常規打擊,並未防止中東地區某個國家可能永遠核武器而威脅其安全提供了最大限度的保障。」
以色列的核力量示意圖
更多有趣好玩的軍事文章、視頻、圖片、電影、遊戲,請關注「軍武次位面」微信公眾號


※《水滸傳》中的「80萬禁軍」並非吹牛,禁軍究竟是一支什麼軍隊?
※美軍為何放棄跨時代步槍,選擇落後武器,最先進的武器並非最好用
※如果沒有林則徐的虎門銷煙,是不是就不會發生鴉片戰爭?
※日本鋼鐵企業爆出造假醜聞,別在鼓吹日本工匠精神了
※蘇聯造武器一味追求性能,不顧乘員死活,夢幻坦克終成泡影
TAG:軍武次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