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餃子」這種食物,據說是這位歷史上的神醫發明的
餃子一直是我們國家的人喜愛的一種食物。人們會在過年過節的時候選擇吃餃子來慶祝。這種食物可以當做主食也可以當做下酒菜。餡料也很多變,所以對大多數人來說餃子是一種尋常人家的美味。但是你知道餃子這種食物是誰發明的嗎?
這個人就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醫聖張仲景。餃子最初也不叫餃子,而是叫做「嬌耳」。在東漢末年的時候,各地天災人禍不斷,民不聊生。百姓的生活過的苦不堪言,最大的奢望就是能吃飽肚子。
當時張仲景在長沙地區做官,經常會給貧苦的百姓治病和煮東西給他們吃。是當地百姓心中的好官。有一年冬天當地爆發了一場瘟疫,死傷無數。張仲景在街上看到許多百姓無家可歸還沒有東西吃,並且耳朵都凍爛了。他於心不忍就決定要幫助這些窮人。
因為他本身是醫聖,所以治病和給食物是同樣重要的事情。但由於人數過多,他就決定採用葯膳的辦法。於是他發明了一種叫做「祛寒嬌耳湯」的東西。就是拿羊肉、辣椒以及一些藥材在鍋中熬煮然後撈出來切碎,再用麵皮包成耳朵的形狀下鍋煮熟。
這種形似耳朵的東西被叫做「嬌耳」,去祈葯或者是祈飯的人每個人都能得到一碗湯兩個嬌耳。吃了之後人們感覺不那麼寒冷了,血液也開始通暢。兩隻耳朵也開始發暖。吃幾天之後,連凍爛的耳朵都好了。
因為災民人數實在是太多了,於是張仲景施藥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那一天。到了大年初一的時候,人們為了慶祝新年,也慶祝自己康復。就仿照著張仲景的樣子也做了「嬌耳」這種食物來吃。而這也是為什麼要大年三十吃餃子這一習俗的由來。
現在每到過年的時候,人們都會吃餃子。除了慶祝新年之外,還記掛著神醫張仲景的恩情。而且餃子這種食物,現在也變成了家家戶戶都會做,也都會時常吃的一種美味的食物。


※身為妃子卻主動跟皇帝「離婚」,而且皇帝還給了她贍養費
※他是「竹林七賢」當中的老大,別人跟他絕交他還幫人家養兒子?
※清代「喜男風」的人不少,其中就有大畫家鄭板橋
※故事中尊老愛幼「讓梨」的那個孔融,現實中卻是個不忠不孝之人
※古代所講住新房要「拜四角」,可以為自己提升運氣?快來學學吧
TAG:曉中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