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生所李文輝研究員入選2017北京學者!
從北京市人社局獲悉,作為北京市高端領軍人才的代表,第三批北京學者名單公布,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李文輝研究員等14人當選。
「北京學者計劃」是2012年底經市政府批准實施、北京市最高層次的人才培養計劃,旨在培養一批居於世界科技前沿、富有創新能力、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科學家、工程師和名家大師,為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提供智力支撐。北京學者從自然科學、工程科學技術、哲學社會科學領域每兩年評選一次,每次選拔不超過15人。2013年、2015年、2017年共評選出三批42位「北京學者」,全部為北京市最高層次的領軍人才。
「北京學者計劃」實施5年來,取得了豐碩成果。目前已有4位北京學者當選兩院院士,占當前15位市屬院士人數的1/4,近5年也成為北京市人才當選院士最多的年份。今年,北京市對北京學者計劃試行辦法進行了多處修訂,加強了對頂尖科研人才的激勵保障和政策鬆綁。北京市繼續對當選院士的北京學者給予支持。在6年的培養周期內,對已當選院士的北京學者繼續給予每年100萬元的資金支持。
同時,北京市加大薪酬分配和職稱評聘的支持力度。北京學者所在事業單位可研究確定符合其特點的收入分配辦法,按管理許可權經批准後,北京學者的工資總額不受限制。學者及科研團隊核心成員,可直接申報正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此外,北京市還適當延長北京學者科研工作時間。根據工作需要,北京學者經與其所在單位協商同意,可按照有關規定,申請延長退休年齡。其中,延長退休年齡應按相關規定免去其行政領導職務或管理職務。
在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北生所)的一間工作室里,一位研究員在緊張地工作著,時而觀察,時而記錄,專註而又堅定的神情,彷彿整個世界的喧囂與他無關。三年多前,41歲的他在生命科學綜合學術期刊《eLife》雜誌上發表有關乙肝病毒受體的研究結果,轟動學界,因為這一發現被認為是「真正在中國做出的生命科學重大突破」。他就是李文輝,北生所資深研究員。
學成歸來投身北生所
甘肅長大,蘭州求學,協和讀博,哈佛博後,情定北生所。這是李文輝四十多年來的軌跡。李文輝生長於一個生物醫學世家,「我父母是學生物和醫學的,我小時候家住在鄉村衛生院的後院。」李文輝說,在這樣的地方長大,他目睹許多飽受病痛折磨的病人。「醫生要幫助病人解決問題,然而卻常常受限於目前醫學水平,出路在於基礎研究及發展醫學科學。」
1993年,還在蘭州醫學院讀書的李文輝被分到一所醫院的傳染病科實習。每次隨著老師查房時,病人的痛苦總是觸動著李文輝。在我國,長期以來傳染病科的病人主要是乙肝患者。李文輝暗下期許:早晚征服乙肝這個惡魔!
自小便抱定治病救人信念的李文輝開始了自己漫長的學術征程:2001年獲得中國協和醫科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博士學位,2001至2007年在哈佛醫學院任博士後、講師工作,2007年加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一步一個腳印,李文輝在學術的道路上走得踏實而穩重。
在談及從美國回來,為何選擇北生所時,李文輝認為北生所有著廣闊且自由的學術研究空間,這是許多國內外科研機構所不具備的。「當時選擇北生所時,我看重的是王曉東所長巨大的號召力,他的願景和期望,以及國家對基礎研究的支持,可看出北生所是能夠有所作為的。」
北生所實行的是長期穩定支持,固定的研究經費使得研究人員不必在課題經費這方面耗費精力。在北生所,至上的是科研,而行政人員無條件為科研人員服務。然而,按照北生所的規定,在五年的時間內,研究員必須取得預期的成績,否則走人。回顧過去,李文輝一臉平和,「我們願意做有挑戰的事,如果做與其他人類似的東西,就沒有太大意義。人生能有幾回搏?前人沒有成功,但不管多高的山,只要一步一步向上走,總會到達山頂的!」
五年的時間圓了一個夢想
乙肝是最古老的病毒之一,隨著人類的進化,有跡可循的乙肝病毒已經存在上千年了。目前,全球乙肝病毒攜帶者數量逾2.4億,我國是世界上感染乙肝病毒人數最多的國家,約有1億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乙肝感染危害重重,但它如何感染人類,是一個困擾科學家40多年的一個問題。回答這一問題的鑰匙就是發現乙肝病毒的受體。
發現肝臟膽酸轉運蛋白(NTCP)是乙肝病毒的受體這一重大突破,李文輝團隊用了5年時間。2008年,團隊剛開始研究乙肝的時候,幾乎是從零開始。「我們是一張白紙,但我們的目標挺高。」在前兩年因為缺乏經驗,李文輝團隊完全是處於打基礎的階段。比如,飼養的樹鼩在籠子里莫名其妙地撞死了,後來才發現原來是夜間外面有野生動物闖進來,把它們驚嚇了。後來,研究逐漸上了正軌,團隊也在不停積累經驗中前進。
「雖然困難重重,我對我們的研究還是有信心的。科學發現很難預測,但通過認真努力,自然的奧秘是可以揭開的。」在談到2012年底在《eLife》雜誌上發表有關乙肝病毒受體研究結果的歷程時,李文輝如今依然難掩興奮之情。那篇題為《鈉離子牛磺膽酸共轉運多肽是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病毒功能性受體》文章,有力地證明了NTCP是HBV(乙型肝炎病毒)和HDV(丁型肝炎病毒)的受體。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在尋找HBV和HDV受體,NTCP的發現是該領域的一項巨大進步,對於病毒性肝炎的基礎與臨床研究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李文輝和他的研究團隊給乙肝的治癒帶來一線新的希望。依然在科研的路上
李文輝在科研上的認真勁有目共睹。每天上班,他都會和學生交流進展,一起分析原始數據,討論研究方案。「因為我們的研究是探索性的,很多時候無處可以借鑒,需要絕對尊重實驗事實,仔細分析所得結果,努力嘗試,才能在迷霧中走出一條路來。」李文輝的認真精神深深感染到周圍的人。按照北生所的規定,晚上12點出門需要登記,在研究最忙碌時全是李文輝實驗室的人。
李文輝在躬耕於科研沃土的同時,也收穫了社會的認可:2012獲得周光召基金傑出青年基礎科學獎;2013年獲得葯明康德生命化學獎傑出成就獎;2015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
不少青年學子成為李文輝的粉絲。然而,始終謙和的他卻認為,「在科學領域裡,是不該有粉絲的,因為任何人都可能出錯。在我們這裡,我鼓勵大家提出意見,並坦率指出錯誤。」
在李文輝看來,目前研究展示給人們的只是冰山一角,冰山下還有大量的東西尚待挖掘。這樣一種探索性的工作註定會遇到不少坎坷。對於此,李文輝認為,即便是失敗,也有很大的價值。「失敗95%也沒關係,我們的實驗絕大多數都失敗了。關鍵是要找到失敗的原因,把挫敗轉成動力和能力,在不停的失敗中去學習和探索。對於盡最大努力後的失敗,我們不會後悔。」
有時李文輝會覺得工作相當折磨人,但心態放平和就不是問題。「生物醫學是實驗性的科學,同時需要想像力和邏輯性,我每天都會留出自由思考的時間。我也喜歡經常和同學們討論新的想法,大家都在不停摸索。」
「每一個研究乙肝的人都希望能夠攻克這個難題。我們現在走兩條路,一是認識乙肝病毒本身,側重於基礎,二是推動改善未來治療手段,側重於應用。」「所里很早提出,做好基礎研究,促進應用研究。」李文輝說。
2017年北京學者名單(按姓氏拼音排序)
姓名 專業 職稱 工作單位
葛根年 組合數學與信息交叉科學 教授 首都師範大學
季加孚 胃腸腫瘤外科 教授、主任醫師 北京腫瘤醫院
賈繼東 肝臟病學 教授、主任醫師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
李愛群 結構工程 教授 北京建築大學
李朝鮮 產業經濟學 教授 北京工商大學
李文輝 乙型肝炎病毒 研究員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
苗生明 刑事司法 無 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
喬俊飛 控制科學與工程 教授 北京工業大學
田 偉 脊柱外科 教授、主任醫師 北京積水潭醫院
楊秀仁 隧道及地下鐵道 教授級高工 北京城建設計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張晉勛 建築施工 教授級高工 北京城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張 羅 耳鼻咽喉科學 教授、主任醫師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
趙久然 作物遺傳育種 研究員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
周玉傑 心血管內科 教授、主任醫師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乾貨五連發
※Nat Immunol:病毒感染可以治療自體免疫疾病
※PNAS:重磅!科學家有望開發出通用型流感疫苗!
※新型宮頸癌疫苗加德西9或能更全面保護機體抵禦病毒感染
※台灣出現史上第1例 腸病毒D68型重症
TAG:中國病毒學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