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匪能當官,也能寫書法,看到這幾幅字,一些文士也汗顏!
一直以來,好書法都是學識滿腹、文化素養較高的人的小菜。可以說,文化是根基,書法是表現。沒有紮實的文化內涵,他們的字也好不到哪去。這是一般人的常識。但是,在民國卻常常出現,和這傳統觀念不相符的書法現象。
出身於草莽、僅僅上了三個月私塾的張作霖,留下了不少精彩的書法手跡,雖然良莠不齊,真偽難辨,卻足以豐富後世對他的認識。上了一年學的馮玉祥,在從軍路上,紮實訓練書法,認真請教書界名人,到最後,行書、隸書皆寫得不錯,而且是走到哪兒寫到哪兒,以至於,現在全國許多名勝之地,都有他的題字。這種努力,可真是和一般的附庸風雅之輩不同!
與以上兩位奮鬥履歷頗相似、同樣出身於貧苦農民家庭,奮鬥成一省之統帥的「廣西王」陸榮廷,也有一手漂亮的書法?這個情況,就顯得奇怪了!
為什麼說奇怪呢?一來,陸榮廷確實沒有求學的經歷。他早年因家貧四處流浪,之後,做過一段時間撐船渡客的船夫……之後,他開始糾集社會青年,搶劫法國人的財物和槍支,名揚一方。之後,他投入清軍陣營,開始逐漸陞官……從表面看,他似乎並沒有對於文化的任何關照!
二來,似乎不論陸榮廷身居何位,他並沒有足夠的智慧來應付時局,沒有文化人所形成的那種典雅的處事風格!他為人處世最擅長相機而動、缺乏遠見卓識,並且,常常以保存自己的實力為前提。連孫中山也傷心地說:南與北,為一丘之貉!他憑什麼能寫出那一手好字呢?
一件贈送給陸榮廷使用的銅鎮尺
但是,俗話說「人不可貌相」,這句話用在陸榮廷身上,很合適。在近年來出版的名人傳記《百戰名將陸榮廷》中,文從沈夢了解,有如此評價:陸榮廷主政廣西近十年中,不貪財,不戀權,不謀私利,清正廉潔,成為高級軍官後,他專程拜當地文化名人為師,手不釋卷,終於把文化補了回來。
之前沒有練過字、沒有上過學的陸榮廷,居然練出了一手筆力古茂的、令一些文化人汗顏的精彩書法,真可真不容易!
陸榮廷手跡
這段論述大致應當是準確的。這,也印證了一個道理:勤於學習,善於學習,確實能將文化知識補回來。
但令人可惜的是,陸榮廷沒能力將知識修鍊成自己的文化素養,他中年之後所學到的知識,也並未讓自己改變舊軍閥的形象!他最終沒跟著時代的步伐前進,難免被時代所拋棄。好在,他不注重濫殺和結怨,最終壽終正寢,相比照和他幾乎齊名的張宗昌,下場要好得多!
岳飛廟中,陸榮廷的《謁鄂王墓感賦》
陸榮廷所流傳的手跡並不多見,但僅僅能找到自己的幾幅,就已經足夠窺見他那與眾不同的書法功夫!這也算一種出人意料的才能了。


※雍正帝九世孫、啟功之弟,愛新覺羅啟驤書法源於啟體,卻寫出新意
※85後橫漂獨創書法,曾當吳秀波、黃曉明手替,網友評:一抖一抖的
※因一幅馬畫而得一嬌妻,他書法技藝也精湛,被贊「近世之趙孟頫」
※當代的畫馬高手,行家認為他和徐悲鴻齊名,郭沫若贊他:當代曹霸
※田英章的學生的字被大批網友叫好,為何並不被一些書法家所認可?
TAG:書畫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