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失事直升機有輻射 日本政府「干著急」
據沖繩當地媒體《琉球新報》14日報道,駐沖繩美軍已經證實,11日在沖繩墜毀的美軍CH-53大型運輸直升機,指示器上多個零件含有放射性物質,目前已經除去,並強調有關份量不會導致人類健康受損。
就在此前一天,日本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向外界表示,已向美軍提出了全面開展包括針對放射性物質在內的環境調查的要求。
那麼,運輸直升機中為何要使用放射性物質呢?
這是日媒公布的美軍2015年進行訓練時所使用的相關資料。可以看到,附著在旋翼上的,也就是畫面中的白色突起部分,是旋翼受損時向飛機駕駛員發出通知的裝置,其中就有放射性物質鍶-90,可以釋放出貝塔射線。據報道,當旋翼遭遇意外發生損壞時,內部氣壓下降,會排放出鍶,裝置識別到鍶釋放出的放射線後,會立即向駕駛員發出通知。
2004年,沖繩國際大學校園內就曾發生美軍同類機型的墜機事故。當時,直升機上的一個設備起火,導致放射性物質鍶氣化的可能性很高。美軍士兵甚至身著防護服,對放射性物質進行測定。然而,事故調查結束之後,美軍卻向外界表示「對人體沒有危害」。
專家指出,實際上,鍶-90一旦被吸入體內,將存在「內部輻射」的危險,引發骨癌及白血病。
然而,據此次事發牧場所有人西銘晃透露,事發一小時之後,美軍才通過當地警方要求他們儘快離開現場。
根據《日美地位協定》,未經美方同意,日方無法進入事故現場進行調查,因此,「干著急」的日本政府,目前只能等待美軍的單方面調查結果。
來源2017年10月14日 央視今日亞洲


※北斗系統首次應用國產民機試飛,指標居國際領先地位
※這一次,面對中國,美日歐心服口服
※東京警方向市民道歉:今年的金融詐騙案太多了,前十月已超3億元
※俄羅斯對華石油出口再創歷史新高,俄經濟成中俄友好的大贏家
※韓國對華關係焦慮症暫時緩解:中韓貨幣互換協議到期後再次續簽
TAG:東北亞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