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2017款MacBook Pro使用報告&使用技巧

2017款MacBook Pro使用報告&使用技巧

一、購買原因及入手方式

說起購買原因,應該就是一個字:閑…

我的前任是來自微星的GE60系列,名門閨秀,能力出眾,陪我度過了大學最後兩年以及工作第一年的時光,論資歷,她陪我時間最久;論戰力,應該還可以再與我度過三年韶光。她本是最值得我紀念的一任,卻也避免不了我的始亂終棄,原因無他,實在是太特么重了…2.6Kg的重量壓彎了本漢子的腰,仿若生活的重擔壓在肩頭,雙鬢已生華髮。雖然對於一台遊戲本來說,輕便可能是優先順序最低的參數之一,但是我不管,這一次,我想選個年輕(劃掉)輕的。

MSI GE60 2PC-865XCN 圖片來自中關村在線

當然了,作為一名程序員,輕便是我看重的一點,但不是唯一的一點,更重要的是外觀要好看(大誤)。前段時間,我為在國內某最大留學機構工作的女朋友買了一台2017款MacBook Air作為工作機,第一次長時間體驗了macOS,被蘋果的生態折服,並且受夠了Windows中配環境的煎熬,所以決定入手一台Mac,至於我是為什麼選擇了MacBook Pro,請參考後面的「Mac選購」。

決定買mbp之後,恰逢17年教育優惠,於是正好搭上薅蘋果羊毛的末班車。

由於本人已經畢業,所以想用妹子的學生身份購買,我在從官網下單的時候得知香港的學生身份不能在大陸參加教育優惠,因此我改為以一頓飯為誘餌誘導讀研的同學貢獻出她的學生證,並在當地的Apple Store以優惠價格拿到了夢寐以求的MacBook Pro以及騷紅色beats solo3 wireless(然而請的飯把優惠省下的錢都花掉了我該找誰說理)。

Beats Solo3 Wireless和年糕

其實對我來說買mbp的最好方法是用妹子上學的機會買香港的學生機,頂配的可以便宜大幾千,比國行中端機型都便宜,但是由於近期我們沒有去香港的計劃,為了取電腦往來香港好像也不划算,所以只能忍痛買了國行。

因為本人已有頭戴式耳機,所以回來後把solo3半價出給了可愛的學弟,之後入手了心水很久的airpods,同樣也是Apple Store的現貨,之後我會為airpods單開一貼,請大家到時來看哦。

回家把電腦配置好,然後才想起來應該拍幾張開箱照,鑒於張大媽上mbp開箱已經很多了,我就不再獻醜,請大家移步其他朋友的帖子視奸開箱。距離買來電腦後正好過了一個月,下面我就說一下使用過程中的個人感受:

二、使用感受

本次入手的是深空灰色13寸無bar版,i5+8G+256G入門機型,這應該也是較多朋友會選擇的配置。評測由整體到細節依次說明。

1. 整機外觀

雖然經常見到,也用過同學的mbp,但是把17款MacBook Pro拿在手上,還是會讚歎一句Apple的工業設計,在現今的電腦中的確位於頂級梯隊。對比15款mbp,17款更改了外觀設計,變得更加緊湊,攜帶更加方便,甚至原來13寸的電腦包可以裝得下15寸的17款mbp。但是對比16款,17款只是升級了CPU,用7代Intel晶元替換下了6代晶元,屬於常規升級。外觀尺寸為30.41*21.24*1.49(cm),重量則為1.37Kg,雖然比air稍重一丟丟(0.02Kg),但是勝在體積小,外出攜帶無壓力。

至於顏色,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個人更喜歡深空灰色,因為會顯得更加沉穩,使我的思維變得縝密,沉靜如水時寫的代碼才叫好代碼,不然為什麼星巴克裡面亮著一片蘋果燈,而沒有在酒吧里見到過呢?

2. A面

與往年款相比,2017款mbp的A面取消了信仰燈,再加上深空灰的顏色,在星巴克可以讓別人一眼看出你用的是新款(大誤)。其實這些改變我是支持的,因為讓mbp更像一款生產力工具,而不是一個閃著跑馬燈的玩具。當然了,對我來說亮不亮燈都無所謂,因為我把雷蛇貼紙貼在了蘋果logo上,現在我用的電腦品牌是「蘋果蛇「,有沒有Bible的味道?

3. B面

B面縮窄了邊框的寬度,雖然還是比不上某些高端PC(比如XPS),但是對比之前的mbp,這樣的改變還是令人高興的。

Retina顯示屏的素質依然令人驚艷,配合macOS,完全沒有Windows系統下高分屏的尷尬,無漏光,亮度最高500尼特,P3廣色域,亮度和對比度令人滿意,在強光和黑暗環境下都可以讓人舒適使用,用過了mbp就真的回不去了。

B面優點很多,但是缺點也不少,比較突出的就是屏幕塗層脫落以及攝像頭的孱弱。由於我的電腦剛用不久,還未遇到塗層脫落的問題,但是身邊以及論壇上遇到這個問題的人不在少數,屏幕花得一塌糊塗。雖然現在蘋果提供免費維修(再塗一層),但總歸是一件費心費力的糟心事,用的時候也變得小心翼翼,令人不爽。

某網友塗層脫落後的屏幕

再就是攝像頭的問題,為這樣的屏幕配一個720p的攝像頭,不知道蘋果是怎樣想的,難道是因為使用率不高?妹子不止一次地向我抱怨攝像頭素質差,讓她在進行網路教學的時候不能全力以赴,那麼問題來了,這時我應該安慰她還是順著她一起罵?錯!當然是去給她買個高清攝像頭啦。什麼,你問我用攝像頭的感想?不敢想不敢想,我早就用美紋紙貼住了,做為程序員,該有的防範意識還是要有的……

4. C面

重頭戲來了,16、17款最大的升級就在C面上,新一代蝶式鍵盤、更大的觸摸板、揚聲器升級,以及讓人不知如何取捨的Touch Bar,構成了讓人又愛又恨的C面。

二代蝶式鍵盤

在沒有去Apple Store感受之前,網上對新蝶式鍵盤的吐槽讓我一度退縮,對鍵程、手感的抨擊不絕於耳,我差點就以為C面上用的是iPad的虛擬鍵盤了……結果到我自己上手的時候我才明白什麼叫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蝶式鍵盤的手感並沒有網上所說的那麼差,甚至可以說是出乎意料的好,鍵程雖短,但是回彈利落,聲音也小,比我妹子MacBook Air的鍵盤手感要好上太多。打字時滴滴滴的觸感讓我化身戰爭時期的情報人員,唯一的不足就是我不懂摩爾斯碼……當然,手感這事和審美一樣,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你要說手感真的稀爛我也不反對,但是還是希望想要入手的同志們先去體驗一下再做選擇,至於我,已經把紅軸機械鍵盤束之高閣了。當然,玩遊戲的時候當然還是選擇原諒他,畢竟蝶式鍵盤打字可以,玩遊戲是真的辣雞,曾經在LOL鑽石白金掌控雷電的我,用蝶式鍵盤在白銀帶妹都吃力的不行(才不是我變菜了),最熟練的DF二連都用不出來,隊友也只能暗嘆一句廉頗老矣。

我的小Poker

mbp鍵盤的背光我是比較滿意的,不刺眼,也沒有漏光,適合晚上關燈後靜靜地擼代碼,但是鍵帽和金屬間的縫隙較大,容易進灰且不好清理,讓強迫症的我感覺很難受。

觸摸板

如果讓一個Mac用戶列舉對Mac最滿意的部分,那麼觸摸板一定是內定的冠軍了。作為從Windows轉戰而來的用戶,我從來不吝嗇對Mac觸摸板的讚美,手指滑動,彷彿在撫摸處子溫軟如玉的肌膚(我可不是變態啊),與win作對比,真的是雲泥之別。輕點、輕按、重按,再加上multi-touch,幾乎所有的操作都可以用觸摸板+鍵盤迅速而準確地實現。

相比之前款,17款mbp的觸摸板簡直讓人驚呼「鵝妹子嚶!大大大!」,幾乎佔據了C面1/4的面積,可見蘋果對觸摸板的重視。本次觸摸板面積增大,增加了可操作面積,防誤觸也十分優秀,這些都讓觸摸板變得更加易用。Win下最接近Mac觸摸板的應該是ThinkPad小紅點,至於其他觸摸板,不是我針對誰,在座的各位都是辣雞。

音響

作為一名木耳,我對外放的要求也就是「聽個響」,但是對比我的前任以及妹子的mba,還是可以聽得出17款mbp聲音更加立體,日常生活娛樂中,mbp的雙側揚聲器基本可以滿足需求,但是非要與專業音響相比那就有點過分了

散熱

13寸無bar款 圖片來自iFixit

17款MacBook Pro的熱量是從轉軸處排出,但是由於是金屬機身,所以熱量也會傳導至其他位置。13寸無bar機型只有一個風扇,散熱肯定比不上15寸和13寸有bar機型,但是尚在接受範圍之內。經過使用發現,在進行輕度使用時,風扇並不會啟動,轉軸處僅僅是溫暖,鍵盤及掌托處依然是涼的。但是在跑代碼或者玩遊戲時,風扇就會全速啟動,C面的溫度也會相應提升,轉軸處可能會燙手,使用鍵盤區也變得難以忍受(是的我怕熱),外接鍵盤也就成了我的好朋友。

我還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外接顯示器的時候,即使沒有操作電腦,機身溫度也會較高,上網查了一下,這好像是從15款就存在的問題。

邊緣

這裡我要重點說一下C面的缺點,個人認為最突出的缺點就是邊緣處的手感,可能出於美觀以及與B面貼合的考慮,C面邊緣沒有使用圓潤的設計,這就導致邊緣處非常割手,特別是在桌面較高的情況下,手掌手腕處會被硌到發紅,有小夥伴知道怎樣改善嗎?急,在線等。(不要告訴我剁手)

5. D面

平平無奇,四個墊腳利於抬高機身散熱,也可避免表面劃傷,六顆螺絲裸露在外,沒有surface laptop D面的簡潔,雖然比我前任的背面好看十萬多倍,但是他們畢竟不屬同一定位和價位,沒有可比性。

6. 電池(續航)

官網描述

對比13寸有bar機型,由於沒有了需佔據一定內部空間的touch-bar組件,無bar機型的電池容量更大,非 Touch Bar 版本的電池容量為 54.5wh,而 Touch Bar 版本的為 49.2 wh。官方給出的續航時間都是10h,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很難達到,經過多次測試,輕度使用(比如上網以及處理文本)可以達到7小時左右的續航,中度或重度使用時續航甚至不足5小時,顯然達不到官方數據,但是尚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中,出差或者外出使用時基本可以做到不帶電源。

充電方面,因為充電挺快的所以我沒有注意多久可以充滿……之所以單獨拿出充電說一下,其實只是為了抒發我心中的不滿,那就是為什麼取消了MagSafe充電口!把插頭啪嘰吸上去的滿足感你們懂不懂啊!如果是為了做薄機身那我寧願厚上幾毫米!現在我妹子看我拿著她的充電線時一臉痴漢的樣子都快報警了好不好!

7. 介面(擴展)

13寸無bar款介面

17款的mbp將介面統一換成了USB-C,雖然USB-C是大勢所趨,並且對老介面毫不保留也是蘋果的一貫作風(參照可憐的3.5mm耳機介面),但是對於用戶來說轉換成本較大,在USB-C設備未普及的時候,只能選擇轉接線或者拓展塢來曲線救國

在轉接器和拓展塢的選擇上,還是要看個人的需求。對於我來說無bar機型僅有的兩個USB-C介面根本不夠用,我所需要的介面有HDMI、USB-A以及USB-C,其中HDMI用於外接顯示器,USB-A用於連接之前的外設(移動硬碟、U盤、滑鼠鍵盤等),USB-C用於連接外設以及充電。在買電腦時順便買了一根官方USB-C轉USB-A轉接線,然後去樓上的小米之家買了一根USB-C轉HDMI+USB-C+USB-A三口轉接線,基本滿足了我的需求,在家用小米轉接線,外出帶官方轉接線,工作娛樂兩不誤,美滋滋。

8. 外出

當時選擇mbp而不是iMac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要考慮外出使用,雖然在MacBook、mba和mbp三者中mbp是最不方便攜帶的,但是相比之前款,2017款的mbp已經算是非常小巧了,便攜性上雖然難望MacBook項背,但是在重量上已經與mba所差無幾,體積上甚至比mba還要小,每天要帶電腦上班的我妹子表示想要用她的mba來換我的mbp,我則委婉地表達了滾犢子的意思,不多說了我去跪鍵盤了……

外出時除了重量,續航也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因為上文已經介紹過了17款mbp的續航,這裡就不在贅述,總結一下就是mbp是一款非常適合外出辦公的電腦。

三、Mac選購

講完了使用感受,接下來說一下怎樣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機型。

數碼圈有一句顛撲不破的真理:預算之內選最貴的。這句話沒有錯,但是僅適用於同一系列的電腦。相比其他PC大廠,蘋果的產品線可以說非常簡潔了,但是筆記本+台式機也有六大類,細分到尺寸和配置則多達幾十種,那我們要怎樣選擇適合我們的機型呢?

如果沒有便攜的要求,個人更加推薦買台式的iMac,對性能要求很高的話可以上iMac Pro或Mac Pro,台式機各位見仁見智,以下內容僅針對筆記本。

首先是筆記本的分類,蘋果的筆記本分為MacBook,MacBook Pro,以及MacBook Air,總的對比如下(2017年款):

註:上面的內容都是三款電腦之間的對比,比如說mba屏幕差,只是說其相對於另外兩款的屏幕處於劣勢,如果跟其他PC比較,mba的屏幕依然是十分優秀的。

MacBook

MacBook作為蘋果最新的筆記本系列,將輕薄與時尚體現的淋漓盡致,12寸屏幕,一本雜誌的大小,不到一公斤的重量,即使是最弱不禁風的女子也可以輕易使用。但是相對的,極致輕薄的機身中難以安放高性能模塊,在三個系列之中,MacBook是性能最弱的,僅僅可以勝任輕度使用,比較適合文字工作者,以及對便攜有高要求、而對性能要求不高的出差黨使用。

選擇MacBook的同時也就放棄了可擴展性,機身上僅有一個USB-C介面,難以想像要怎樣使用。(說得好像我的兩個介面能好到哪裡去似的)

MacBook Air

三系列中的中庸款,沒有太出彩的地方,但是也沒有明顯短板,可以算是一款「水桶機型」,價格在三者中最低,是使用人數眾多的入門機型。性能過得去,可以滿足絕大多數人的需求,能夠勝任中強度使用。曾經的11寸生產線已經被砍掉,估計是為了與MacBook更好地區分開來,現有的13寸mba也很久沒有重大更新,17款主要升級了CPU,用上了7代處理器。

我作為一名前端程序員,MacBook Air其實已經可以滿足自己的需求,但是哪位碼農心中沒有星辰大海?我還想著征服其他領域,所以並沒有選擇mba作為自己的主力機型。

MacBook Pro

三個系列裡的中堅力量,代表了蘋果筆記本的最強性能,同時也是價格最高的機型。按尺寸可分為13寸和15寸,其中15寸機型全部帶有Touch Bar,13寸機型可分為有bar與無bar版本。

在尺寸的選擇上,追求更高的性能請直接上手15寸,迫於預算或追求輕薄可以選擇13寸。Touch Bar在日常使用中可以代替原有的功能鍵,並且在某些針對Touch Bar做了適配的應用中可以顯示更便捷的選項,比如觀看視頻時的進度條,以及瀏覽圖片時的翻頁等。配備Touch Bar的機型處理器性能更高,同時價格也比無bar機型貴上許多。

總結

選擇自己的電腦時,先根據自身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某一系列,再選擇相應配置(相較硬碟容量,更推薦升級內存),標準為在自己預算範圍內選擇最貴的。

四、Mac使用技巧

以下內容主要針對初次使用macOS的小白,高手可以略過~

作為一名剛從十幾年Windows使用中脫離出來的孩紙,在初次上手macOS時雖沒覺得很不習慣,但是在某些地方總感覺不夠順手,相信很多小夥伴跟我有同樣的感受,下面我就說一下我在使用時遇到的問題及解決辦法,同時我會推薦一些實用的應用。

1. 基礎知識

合蓋即走

與大多數使用機械硬碟的PC不同,Mac使用了固態硬碟,因此可以做到合蓋即走,不用怕因為震動損壞硬碟。同時,優秀的系統管理機制讓運行macOS系統的Mac無需經常關機,不用時僅需合蓋或者等待其進入休眠即可。

安裝APP

Mac自帶的App Store中有大量的優秀應用,基本可以滿足工作娛樂需求。如果在App Store中沒有想要的應用,也可以在網上下載,方法與Windows類似,下載安裝後一般會讓用戶將應用拖入Applications中(如下圖),之後就可以在Launchpad里看到已安裝的應用了。下載時請到軟體官網下載,macOS與Windows一樣會中病毒的。

multi-touch手勢

造就Mac觸摸板英名的除了順滑的手感,還有multi-touch提供的多種手勢,讓觸摸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取代滑鼠的功能,並且使用更加便捷。

multi-touch與iPhone上的許多手勢相似,比如雙指開合進行縮放,雙指旋轉可以旋轉圖片等,具體設置可以在【系統偏好設置-觸摸板】中查看和設定,用五分鐘熟記手勢,真的可以受用終生。特別推薦的是「查詢與數據檢測器」功能,三指取詞翻譯,好用到哭泣

快捷鍵

macOS中的快捷鍵多如牛毛,大多數操作都可以用快捷鍵完成,常用的快捷鍵見上圖。相信剛拿到Mac的小夥伴會很快發現Mac的鍵盤與常見的PC鍵盤不同,沒有win鍵和alt鍵,多了option以及command鍵,很多快捷鍵都需要用到這兩者。其中,command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做是PC鍵盤上Ctrl鍵的替代品,同時請注意空格(space)鍵,Mac上幾乎所有的文件都可以用空格鍵進行預覽,非常好用。

下面是一些常用快捷鍵:

2. 進階知識

Handoff

如果你有iPad或者iPhone,那麼handoff功能會讓你由衷感嘆Apple生態的美好。簡單解釋,Handoff功能可以讓你在多個設備上共同進行一件工作,比如你在iPhone備忘錄上碼字,然後可以無縫切換到Mac上進行;或者你用Mac在Safari上查資料,這時打開iPhone可以接著瀏覽Mac上的網頁。當然,前提是它們都在使用同一個iCloud賬號。

iPhone和iPad在【設置-通用-Handoff】中設置;Mac在【系統偏好設置-通用】中設置。

啟用handoff後,比如在手機通訊錄上碼字,打開Mac後在dock最左邊出現一個帶有手機標誌的圖標;

這時你在Mac上寫郵件,突然急需出門不能繼續用Mac編輯,這時就可以打開手機,在路上繼續編輯這封郵件。(原來手機上handoff的圖標會在鎖屏界面左下角顯示,升級iOS11後出現在多任務管理界面下方)

Airdrop

與handoff不同,airdrop用於Apple設備間文件的傳輸,使用時需要打開藍牙或WiFi。

iOS11之前的系統可以在控制中心打開,iOS11可以在【設置-通用-airdrop】中進行設置。

Mac則可以在Finder中的【個人收藏】找到AirDrop,右側選擇被發現的設備後可以直接從Finder傳文件過去;或者直接右鍵點擊某文件,選擇【共享-AirDrop】就可以發送給特定設備了。

系統安全

雖然由於Mac相比較PC來說使用人數較少,但是依然有許多針對Mac的病毒木馬,在系統保護方面依然不能大意。比如我上文說到的用美紋紙貼住攝像頭就是一種比較好的保護隱私的方法。至於系統安全,我們可以通過下面的方法加以保護。

設定密碼:最常見的保護方法,不多說,可以在【系統偏好設置-安全性與隱私-通用】中修改;

開啟防火牆:在【系統偏好設置-安全性與隱私-防火牆】中開啟;

僅允許從APP Store和被認可的開發者下載的應用:在【系統偏好設置-安全性與隱私-通用】中選擇,大家一定要盡量選擇在官網下載,最大程度避免木馬病毒的危害;

至於其餘的殺毒軟體則無需安裝。

3. 常見問題&解決辦法

滑鼠滑輪方向

如果是從Windows轉戰過來的小夥伴可能會感到迷惑,為什麼Mac的觸摸板這麼好用,滑鼠滑輪卻這麼反人類?針對滑輪,macOS的邏輯與Windows完全不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在【系統偏好設置-滑鼠】中取消勾選「滾動方式:自然」,這樣滑鼠滑輪就會變成與Windows一樣的邏輯,但是與此同時,觸摸板的方向也就改變了。

在此,我推薦一款APP【Scroll Reverser】,可以完美解決這個問題。

在設置中可以改變滾動方向:

關閉/退出

我們會注意到,聽歌的時候我們想關閉播放器,點擊關閉後音樂卻依然在播放,最可怕的是看小電影的時候爸媽進來卻關不掉視頻和聲音

一般來說,在macOS中點擊左上角的紅叉(也就是關閉按鈕),並不會退出進程,若要真正退出進程,可以右擊dock中的圖標,再選擇「退出」。關閉的快捷鍵是【command+w】,退出的快捷鍵是【command+q】。

如何卸載軟體

其實,應該在Finder中卸載軟體,打開Finder,點擊左側的「應用程序」,然後在右側右鍵點擊應用圖標,選擇「移到廢紙簍」即可。

要不要裝Windows

至於Mac上要不要裝Windows這個問題在網上已經爭吵了很多年,我完全不理解這種個人問題為什麼可以撕的起來,簡單來說,如何選擇系統還是要看個人需求,離不開Windows,那就大膽地裝,不用管別人的意見(自己的電腦,愛怎麼裝就怎麼裝!)。

如果是想裝雙系統,那麼我推薦用macOS自帶的boot camp,詳細教程請自行搜索,我就不詳細說了。

4. 軟體推薦

工具類

Scroll Reverser:上文提到過,改變滑鼠觸摸板滾動方向;

Photoshop:這個看個人需求……;

Dr.Unarchiver:解壓縮軟體;

迅雷:你懂得;

Magnet:用於分屏進行多任務;

Alfred:雖然自帶的spotlight已經很好用了,但是感覺Alfred更強大一些;

Bear:很好用的Markdown文字編輯器;

Chrome:谷歌瀏覽器;

蘋果的IWork:Pages、Keynote、Numbers,分別對應微軟家的Word、PowerPoint和Excel。

通訊類

QQ:不解釋;

媒體類

網易雲音樂:最近版權問題鬧得比較僵,但是還是離不開每日推薦……;

IINA:非常好用的視頻播放器;

Noizio:白噪音應用,可以讓人迅速靜下心來;

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也希望大家可以多多留言互動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什麼值得買 的精彩文章:

拍照前後那些事:不會擺拍怎麼辦?背景來湊!
它用柔軟大屁股和輕柔小尾巴 療愈你的內心
談談 iPhone壞了該怎麼辦?

TAG:什麼值得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