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揭秘:秦國軍事及政治

歷史揭秘:秦國軍事及政治

軍制

秦國服兵役的年齡是十七歲到六十歲,除此之外,秦的兵役制度還有一個顯著的特徵就是全民皆兵,秦代服兵役的年齡是從十七歲到六十歲,這就是說一個男子一生當中有四十三年時間要去服役,可見其負擔的沉重,另在雲夢秦簡《編年記》中寫道「庄王十二年,喜治獄鄢。」和「十三年,從軍。[29]

」作為一個小官吏也要從軍,服兵役,由此說明秦國兵役制度不只是針對普通百姓而言,下級官吏也需服役,可見,整個秦國可算得上是全部男子都需要服兵役,為實現秦的統一而奮戰,除此之外,老人、婦女、小孩也要從役,據《漢書·嚴安傳》記載,「丁男被甲,丁女轉輸。」《商君書·兵守》記載,「三軍:壯男為一軍,壯女為一軍,男女之老弱者為一軍,此之謂三軍也。[30]

」根據清人梁玉繩的統計,秦獻公二十一年與晉戰斬首六萬,始皇十三年攻趙斬首十萬,共計一百六十六萬八 千人。由此我們可以進一步推論,秦士兵在斬殺六國一百多萬將士的同時,自己的兵力也會大大受損,在統一戰爭中,秦軍也遭受到許多次戰役的失敗,再加上正處於戰爭年代,生產力和醫療水平極其低下的情況下,人口的出生率與死亡率是不能成正比的。

為建立起一支英勇善戰,能贏得統一戰爭勝利的強大軍隊,秦制定了嚴明而系統的訓練管理制度。在吳子《治兵》中記載了當時軍隊訓練的具體方法:如,一人戰,教成十人,十人學戰,教成百人,百人學戰,教成千人,千人學戰,教成萬人,萬人學戰,教成三軍。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飢,圓而方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左而右之,前而後之,分而合之,結而解之。每變教習,乃授其兵,是為將事。[31]

可以看出秦軍隊訓練形成了一定的體系,有專職教官負責訓練,並且不同兵種有著不同的訓練任務與要求。與此同時,秦國統治者還制定了嚴厲的軍事刑罰來保證軍隊訓練有效進行。

後勤

秦國為了吞滅六國實現大一統的願望,建立完備的後勤保障制度是必不可少的。秦王發布優惠政策,招三晉民眾來秦,免除他們三代的徭役賦稅,秦境內的山林水澤十年不受賦稅。秦人在外打仗,新民在國內進行耕作,解決了軍糧供應的問題。這樣一來,既不耽誤農業生產,也不妨礙發兵去征伐他國,是富國強兵一個兩全其美的好辦法。秦統治者還制定了一系列規範和嚴格的畜牧業管理制度。

中央集權

為了有效地管理國家,也為了替子孫萬代奠定基業,秦始皇吸取了戰國時期設置官職的具體經驗,建立了一套相當完整的中央集權制度和政權機構。

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有左右二員,是百官之首,掌政事。太尉掌軍事,不常置。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貳,掌圖籍秘書,監察百官。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以下,是分掌具體政務的諸卿,其中有掌宮殿掖門戶的郎中令,掌宮門衛屯兵的衛尉,掌京畿警衛的中尉,掌刑辟的廷尉,掌谷貨的治粟內史,掌山海池澤之稅和官府手工業製造以供應皇室的少府,掌治宮室的將作少府,掌國內民族事務和外事的典客,掌宗廟禮儀的奉常,掌皇室屬籍的宗正,掌輿馬的太僕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與諸卿議論政務,皇帝作裁決。

在此之外,秦代還有一些比較重要的官職,比如博士—「掌通古今」,即通曉古今史以備皇帝諮詢,同時負責圖書收藏;典屬國——與典客一樣主管少數民族事務,不同的是典客掌管與秦友好的少數民族的交往,而典屬國則負責已投降秦朝的少數民族;詹事——管理皇后和太子的事務。

秦王朝建立的這套中央集權機構的政權機構,以後一直被歷代王朝所仿效。其中漢代的「三公九卿」,基本上是照搬秦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