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比別人「笨」:10件不經意的小事,慢慢毀掉智商
「智商高」的人幾乎成了各個領域的香餑餑,人們對智力培養也越來越重視。
然而,你卻發現自己越來越「笨」:看到熟人卻叫不上來名字、反應力不如從前、學東西越來越慢……
要想做個聰明人,其實有章可循,要及早遠離生活中讓人變笨「催化劑」。《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採訪權威專家,幫你避開傷腦陷阱,給自己交點「智商稅」。
受訪專家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神經內科副教授 俞敏萱
清華大學玉泉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 喬立艷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心理科主任 洪軍
1
喜歡獨處,不善傾訴交流
交流會使大腦語言中樞興奮,血液循環增快,有利於大腦健康;而不善於交流、交流障礙的人,更容易導致憂鬱和焦慮。
遇到不快,建議找朋友傾訴,釋放不良情緒。上班族不要回到家就宅,適當出門和朋友交流,參加群體活動。
2
手機時刻不離手
現代人越來越離不開手機,一群人聚餐,每個人都在低頭玩手機,清晨睜眼第一件事就是看手機,晚上睡覺前也要玩會兒手機。
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一項最新研究指出,手機放在觸手可及的地方,人們的認知能力明顯下降。這是因為手機會令人分心,導致大腦遲鈍;手機代替大腦處理工作,也讓我們處理信息的能力減退。
不做智能手機的奴隸。適時放下手機,多用用大腦。
GIF/948K
3
長期喝水不足
大腦的80%由水構成。水參與著新陳代謝,維持生理功能的正常運轉。長期缺水,就會對器官運作產生影響。
英國一項研究顯示,青少年的大腦在缺水狀態下會出現萎縮現象。
足量飲水,成年人每天飲水1500~1700毫升,相當於7~8杯。
4
酗酒吸煙
英國諾森布里亞大學研究團隊在《精神病學前沿》上發表研究稱,大量吸煙、喝酒的人在記憶力方面顯示出較大程度的缺損。
酗酒者的認知功能會造成嚴重損害,記憶功能、執行能力、反應速度都會變差;重度吸煙依賴者,會有認知方面的影響。
煙酒不離手的人,為了你們的智商,手下留情吧。
GIF/279K
5
每天讀書少於30分鐘
美國拉什大學醫學中心研究顯示,經常讀書看報的老人,腦力下降危險比一般人群低32%。
讀書就像是大腦的「保健操」,能延緩中樞神經系統老化。每本書都有上億個信息點,大腦需要不斷記住這些信息,並將其儲存,記憶力會在此時得到增強。
讀書不會浪費你寶貴的時間,反而有益健康。專家建議每周讀書3.5小時,相當於即每天讀書半小時。
6
熬夜讓睡眠不足
熬夜者的交感神經在夜晚保持興奮,到了白天就會變得疲憊,從而出現頭昏腦漲、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狀況。
睡眠不足、睡眠質量差,時間長了,會出現神經衰弱、失眠等問題。
會導致長時期記憶力減退,都會增加罹患老年痴呆症的風險。
30~60歲成年人,男性每天保證睡眠6.29小時,女性7.5小時。60歲以上老年人,每天睡足5.5~7小時即可。
GIF/102K
7
愛吃糖和鹽
常吃過鹹食物會損傷動脈血管,影響腦組織的血液供應,使腦細胞長期處於缺血、缺氧狀態,導致記憶力下降、大腦過早老化。
吃糖過多會損傷大腦中的神經突觸,導致細胞之間通信受損,影響學習和記憶能力。
糖每人每天大攝入量不超過25克,鹽每人每天不超過6克。
8
不重視體育運動
有氧鍛煉能夠提高大腦供血供氧量,活躍大腦思維。鍛煉還能調節血壓,利於大腦血液循環。
推薦午休時散散步。每周至少3次30分鐘的鍛煉,10分鐘慢跑,10分鐘快走,再10分鐘慢跑。
GIF/723K
9
隨便用藥
專家表示,很多藥物作用於神經遞質會影響注意力,例如感冒藥、安眠藥和抗抑鬱藥物。但這些藥物的影響力一般為發揮藥效的幾個小時內,並未發現長久服用導致大腦損傷的案例。
如果需要長期用藥,建議在吃藥前先了解藥物的副作用,遵循醫囑,謹慎用藥。
10
生活缺乏規劃,不會放鬆
過多的壓力,會導致大腦神經調節混亂,釋放皮質醇和壓力激素,造成早衰、記憶力和注意力下降等心理疾病。一般來說,30分鐘高強度的工作後,最好適當放鬆。
合理規劃時間,可以減少時間流逝帶來的壓迫感;環境整潔有序,會讓人感覺輕鬆;找機會放鬆,給大腦「喘口氣」的機會。
本期編輯:徐振羽 本文作者:生命時報記者 高陽 王冰潔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


※到底是解毒還是下毒?就看你的「牛黃解毒片」怎麼服用了
※喝牛奶不為人知的6個真相,乳品專家幫你挑一罐好牛奶
※對不起,脂肪!我一直錯怪了你
※恐怖!曼城虐到全英超心顫 比皇馬巴薩還殘暴
※【生命截句】生活是一枚越來越亮的鏡子,照徹你憔悴的容顏
TAG:生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