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乾燥?又冷又燥的秋天,這樣做才叫養生!
雙節過後的北京突然降了溫,小編哆哆嗦嗦的穿上了秋褲,沒辦法,誰讓我母胎solo持續中呢。
我冷,所以我選擇秋褲。
前段時間看到網上「保溫杯」大火~~
就是他!
黑豹樂隊成員,如今被嘲笑「中年危機」
看著我自幾(90後空巢老人強行賣萌)養生壺裡的紅豆薏米水,我選擇沉默不語~~
平時家裡的情況是:
我爸
我媽
我(堅強的微笑.JPG)
當然,除了枸杞泡茶,還有各種養生茶~~
作為一名堅定的養生擁躉者,怎麼能錯過秋季養生這麼重要的事呢?
來吧,捧起你的保溫杯,咱們一起往下看
-----------------我是枸杞分割線----------------
順時養生是「天人相應」觀念的具體體現,應該根據天地自然四時氣候的變化來調養身體,採用「未病先防」、「調整陰陽」的中醫理論指導來秋季養生。
一、秋天應滋陰潤肺
中醫學認為,燥為秋季六節氣的主氣,稱為「秋燥」,其氣清肅乾燥。
燥邪傷人,容易耗傷津液,所謂「燥勝則干」,「燥易傷肺」,引起人體一系列生理變化,如皮膚、黏膜缺乏水分,易出現皸裂、鼻燥、唇乾口渴、咽痛、喉癢、聲音嘶啞、皮膚乾燥、便秘、小便少等現象,甚至出現傷肺乾咳不止或痰難吐出、痰中帶血等症。
肺為嬌臟,喜潤惡燥,秋季養生應少食辛辣香燥傷陰之物,注意養肺。防治秋燥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燥者潤之」。
推薦以下三款簡單方便的養陰生津的葯膳飲品。
① 杏梨飲
製作材料:
杏仁10g,鴨梨1隻,冰糖少許。
將杏仁用水泡後去皮,鴨梨去皮核,洗凈切成片,與冰糖共同放鍋內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煮30min,放溫後即可食飲,以潤肺止咳。
② 五汁飲
鴨梨1個,鮮麥冬60g,荸薺20個,鮮藕1節,鮮蘆根60g。
將上述材料切成塊和段後,酌加少量白糖,用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煮30min,放溫後隨時飲用,具滋陰、清熱、生津功效,適合發熱口渴、咽干口燥等證。
③ 銀貝百合湯
白木耳25g,杏仁10g,川貝母10g,百合15g。
將白木耳用水浸透、發開、洗凈,杏仁去衣,川貝母、百合用水洗凈,放入沸水中中火煮30min;放入白木耳繼續煮沸30min,放溫後即可飲用。有潤肺止咳、養陰生津、清熱除痰的功效。
二、秋天應「秋凍」適宜
俗語說「春捂秋凍」,意思是說春天棉衣要晚脫一段時間,以免受涼生病;秋天則相反,厚衣服要晚些穿,多經受寒冷的刺激,從而增強機體抵抗力。
不過,身體的不同部位要區別對待,我們的腹部、腳部、頸部和肩部一定要注意保暖。
上腹受涼易引起胃部不適,下腹受冷易誘發女性痛經和月經不調;腳是人體離心臟最遠的地方,更應該注意保暖,顧護陽氣;頸部受冷容易導致頸部血管收縮,影響腦部供血;肩部關節及其周圍組織受冷後容易肩部酸痛不適。
三、秋天應遠離「秋乏」
首先,充足的睡眠能夠恢復體力和精力。
睡眠時間以7h~8h為宜,因為少睡夭壽,而久卧傷氣。中醫學認為,陰盛則寐(入睡),陽盛則精(醒來)。夜半子時(23點至次日凌晨1點)為一天中陰氣最盛之時,因此應在子時以前入睡,以便在子時進入最佳睡眠狀態。順應陰陽消長的自然節律。
其次,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
秋季天高雲淡,氣候清爽,是進行健身運動的大好時節,但不可肆意妄為,需選擇與秋季六節氣相應的健身運動項目。如習練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等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或者登高、秋遊、慢跑等。
參考文獻:
[1]張冀東,何清湖,孫貴香.四時養生之秋季養生篇[J].中華中醫藥雜誌,2014,29(10):3083-3086.
[2]王超輝,楊哲.應用中醫藥理論指導秋季養生方法的探討[J].中醫藥管理雜誌,2007,15(5): 374-376.
養生茶約起?
別人喝酒划拳,咱們嚼著枸杞也划起來啊
留言區里說說你啥時候開始養生的吧~~
作者 | 舒一
編輯 | 木頭羊
圖片來自網路
歡迎轉發,轉載請說明出處
精準營養 好好吃飯
更多營養健康問題,歡迎下載問營養APP,免費在線諮詢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