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收視越火,口碑卻越差,如何拯救都市劇?

收視越火,口碑卻越差,如何拯救都市劇?

《那年花開》結局之後,《國民大生活》接檔,開播當晚就拿下當晚收視冠軍。都市劇佔據收視榜首的現象或又將繼續。在輿情官此前IP古裝劇啞火,IP開始失靈了?一文中不難看出,在2017年收視前十名中,都市劇佔據了極大的比例。 而放眼明年待播的電視劇,都市劇更是佔據了很大的比重。

值得一提的是,與都市劇高收視、高播放量、高話題度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都市劇差強人意的口碑,收視口碑倒掛現象日益明顯。《我的前半生》以「收視率破3,網路播放量106億,話題量17.7億」的好成績華麗收場,豆瓣評分從7月4日開播時的8.2降至6.3。

同時,開播之前便賺足熱度與期盼的《歡樂頌2》一開播就表現出強勢的勁頭。根據csm52城收視率數據顯示,5月11日首播當晚,《歡樂頌2》在東方衛視的收視率為1.342%,市場份額則是4.438%;在浙江衛視的收視率為1.549%,市場份額為5.122%,穩坐當晚電視劇收視率冠軍,微博話題「歡樂頌」的閱讀量近60億次,可謂一枝獨秀。遠超同時期其他作品。

然而《歡樂頌2》在豆瓣網站的評分僅有5.3分。劇情太過拖沓,故事只停留在對愛情、親情的淺薄表達,角色設計新鮮感不夠,音樂和劇情不符成為眾多網友吐槽的槽點。

「高收視,差口碑」似已成為都市劇中司空見慣的現象,越來越多高收視低品質、強話題弱口碑的作品充斥熒屏,《漂亮的李慧珍》、《守護麗人》、《盲約》、《放棄我,抓緊我》、《人間至味是清歡》、《何所冬暖,何所夏涼》......其收視率與話題度在播出期間都是相當可觀的,然而口碑卻不如人意,豆瓣評分普遍不超過5分,被觀眾吐槽劇情老套、瑪麗蘇、演技差、廣告植入過多等問題。這愈發抑制了該類優秀作品的可持續發展,形成了「精品沒收視、雷劇受眾多」的尷尬現象。

劇情老套,角色單調

在不同的時代,我們都會看到反應當時社會、文化的電視劇。都市劇直面當下的社會現實,極易引起觀眾共鳴,再輔些許爭議話題提升熱度,一直以來收視頗佳。從劇作創作角度而言,都市劇這樣的長篇敘事作品,情節的豐富性是保持其作品吸引力的關鍵所在。但是,這些年的都市情感劇,其情節大多圍繞男女主人公的愛情婚姻生活而展開,構築一些與社會生活缺乏關聯的衝突,由此帶來的是,情節內容的單調和人物的扁平化。

「失憶」「家族恩仇」「霸道總裁」這些相似的結構和套路,無疑是安全的,並且多年來經市場驗證行之有效,這些同質化的情節設置在如今的都市劇依舊俯拾即。劇作似乎都有意迎合年輕人希望愛情麵包從天而降的白日夢。甚至於,沒房沒車沒存款的已婚經濟適用男和富二代霸道總裁,都不約而同愛上大齡精英女主角這樣「童話」戲碼都時有看到。這些電視劇換了身份換了裝扮之外,並沒有本質上的變化。甚至連演員都頗為的格式化。

就如第一部《歡樂頌》其實也有著一些劇集啰唆、人物表演誇張的缺點,但當時之所以能成為現象劇,是因為觀眾容易在劇中尋找到一些諸如階層衝突、職場鬥爭和社會現實的元素,這些看點沖淡了劇作在創作上的弊病,讓《歡樂頌》有了代入感,引起年輕人在情感上的共鳴,五個性格迥異的女孩,觀眾總能找到和自己相似的地方。

創作導向讓位收視率

劇情不夠,說話來湊

作為滿足大眾精神需求的文化產品,以老百姓日常生活為表現對象的都市劇,自然應當傳播正面的價值觀念,其價值表述必須有補於世道人心,從而在實現社會效益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效益,但是,當前熱播的「都市情感劇」卻往往呈現出價值觀念的較大偏頗。更讓人不解的是,這些表露出來的價值觀,或又可能是編劇有意而之的,爭議越大,關注越大,收視就越好。

為了強行讓男女主在一起,一定要有突破障礙、掃清原配的戲碼,而且一定問題都出在別人身上,男女主角一定都還是善良純潔的。《我的前半生》羅子君婚姻失敗,一個帶著孩子的中年婦女,愛上了閨蜜男友,但是導演幾乎無處不在強調,男女主角不是故意的。《人間至味是清歡》則千方百計的為男主開脫,最後還要演一場男主老婆也有錯的戲碼來為離婚做鋪墊。

人物語言是文藝作品塑造藝術形象的重要手段,對於電視劇而言,生動形象、富於生活化、個性化的對白,是作品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可是,近年播出的國產「都市情感劇」在人物語言的刻畫作品中的人物不論年齡、身份,不分時間、地點,張口閉口都能講出一大段人生哲理,完了還要以幽默的形式灌一口「毒雞湯」給觀眾。觀眾雖然聽得如雷貫耳直呼過癮。可是妙語連珠,卻也掩蓋不了「劇情不夠,說話來湊」的尷尬。

女性題材蜂擁,卻難逃宿命

有意思的是,這些存在「硬傷」的都市劇,大多自詡為探討女性獨立話題的作品。隨著「台網融合」的進一步加劇, 年輕的消費群體日漸成為電視劇的主流收視人群,她們是社會話題的中心。早已改變了傳統的「贏大媽者贏天下」的做劇觀念,編劇導演們力求抓住年輕觀眾的心裡需求。她們不再關心婆媳矛盾、家長里短,而是自己擁有更多的主動權,她們渴望愛情事業,寄想像於藝術作品。

《歡樂頌》里的五姐妹;《我的前半生》的羅子君;《盲約》中的夏天,這些角色相比之前都市劇《金婚》《大丈夫》《老宮的春天》這些聚焦家庭或男人的角色或有所突破,但在編劇的筆力下,最終都無不淪為,離不開男人的瑪麗蘇傻白甜,讓人不甚唏噓。

除了上述的幾點,近年來國產電視劇還有製作周期短、廣告植入多、話題炒作過度等問題亟待解決。更讓人頗感涼意的是,那些引發陣陣吐槽之聲的作品,吐槽絲毫不妨礙它橫掃整個女性群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史通鑒 的精彩文章:

俞灝明因大火毀容獲賠5000萬,前女友分手後已成一線女星
梅艷芳94歲老母賣她內衣褲,月花20萬不知足遭罵慘
送iPhone送燕窩送門票!范冰冰李晨猛推電影,官博評論卻反響冷淡
馬蓉疑似和宋喆鬧翻 其父向王寶強示好還大罵宋喆孬種
攤上大事了!趙麗穎10月將被全網黑!她到底得罪了誰?

TAG:娛史通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