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試藥,麻黃附子細辛湯30g量
我是一名普通的純西醫臨床出身的鄉村醫生,自2005年至2014年的十年間,一直在外闖蕩學習各類針法治療疼痛。
針法技法的確是掌握了不少,但總有一些病人反覆回來求治,一直心存不甘。不服氣的心,讓我一直也在尋找著更好的方法,怎樣才能夠讓病人解除痛苦享樂人生?終於在2014年底與張樹偉師兄網上交流期間談到了用經方調整人體的體質的問題。
然後得知2015年1月,中華張仲景中醫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將要舉辦第一期,塗華新老師主講的經方精品講座,隨後基本上每期的講座我都有幸的參加了。
這次參加2016年的第一期講座,結束以後回家下了火車坐大巴的過程當中,由於車上的空調壞了加上路程有些遠,在大巴上一直挨著冷,一動不動的坐了4個半小時。果不其然,回家以後全身乏力,腰背冷痛,自覺板硬不敢屈伸,不能彎腰拾物,半點精神也沒有就想卧床休息,隨即大腦中直接反映出了塗老師講得陽虛外感:麻黃附子細辛湯證。自己隨即拿出鏡子伸出舌頭給自己看了一下舌苔:薄白苔,淡紅舌。
當天下午自擬了麻黃附子細辛湯原方原量:生麻黃30克 熟附片30克 遼細辛30克,自己動手煎藥,5碗涼水泡葯一小時,然後大火煎煮,水開後計時,並打開煎藥壺蓋,小火慢煎了兩個小時,剩了一碗水。此時已到晚上5點半,天已黑下來了,當即簡略的吃了一點兒飯,就趕緊把葯喝上了半碗,然後上床蓋上被子準備發汗。
葯喝上去十幾分鐘以後,就感覺心前區「呼嗵呼嗵」的跳,好像剛乾完體力活兒,趕快數了一下心率,85次/分鐘,還可以;又過了十幾分鐘,自腰部開始,至雙下肢、雙足背,出現涼酥酥的感覺;而後的半個小時之內,一會兒酥酥一下,一會兒酥酥一下,就像涼螞蟻在腿上爬行的感覺;大約晚上7點鐘以後,這種感覺才消失。
還要說明的是,這半碗的麻黃附子細辛湯,不只是腰跟雙下肢的出汗,整個身體全都出了大汗。為了不讓汗出的身體虛脫了,翻動一會兒身體,停一會兒出汗,靜卧一會兒,汗又開始出,就這樣一直折騰了一夜。
令人吃驚的是雖然一夜沒有睡好覺,第二天腰也不疼了,身上也不乏力了,工作了一天也不困,照樣精神飽滿。一劑中藥麻黃附子細辛湯就喝了半劑,病癒告終。
醫生簡介
劉世尊,男,漢族,1979年出生,山東招遠人。本科學歷,衛生部註冊執業醫師。1995年起經本地衛生學校、山東中醫藥大學學習畢業;臨床工作中不斷學習,於2006年開始拜師學習了朱漢章創始的針刀醫學、刃針、神經觸激術、銀質針、董氏奇穴、長圓針療法等各種特技針法。2015年1月又在塗華新老師的教導下學習了中醫經方。在臨床實踐中積累並豐富了對疑難病的防治經驗,同時也得到方圓幾十里患者的好評。現結合各種醫療技術和中醫經方於臨床療效倍增。以「病非人身素有之物,能得亦能除,言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自勉,多處學習,提升醫療水平,救患者之疾。


TAG:仲景中醫文化傳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