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時尚展,僅有華麗是嚴重不夠的

時尚展,僅有華麗是嚴重不夠的

展覽:破界/BAZAAR150周年時尚藝術大展

時間:2017.09.25 - 2017.10.20

地點:今日美術館

聽聞為了紀念《Harper s BAZAAR》創刊150周年,以「破界」為名的BAZAAR時尚藝術大展在今日美術館展出,展覽邀請了7位藝術家,集合了16個時尚品牌、75件時尚臻品和300件珍貴的影像作品。這本創刊於1876年的雜誌,經過了兩次世界大戰的風雨卻從未間斷,源源不斷地為全世界的女性提供時尚與美的靈感。也許我並不屬於它「總是最先買到最好」的目標群體,但是這並不能阻止我對這種生活方式的嚮往。

為了避開人潮,我特意趕在開門之前趕到了今日美術館,沒想到售票處就已經排起了長隊。150元一位的高價門票讓我倒吸了一口涼氣,不過瞥了一眼入口處展示的華服,我內心還是對展覽充滿了期待。

講真,展覽的開端的確讓我驚喜。穿過唯美的BAZAAR 150周年主視覺牆面,便進入了第一個篇章:1867-1914美好時代。這個篇章為我們講述了《Harper s BAZAAR》創刊伊始時的故事。作為美國的第一本時尚雜誌,它從創刊號起就集結了許許多多極具才華的時尚編輯和攝影師。1876年,這本傳播歐洲最新時尚的周刊一經問世,就獲得了美國貴婦們的追捧。直到1901年,《Harper s BAZAAR》才轉變為月刊,一直延續到今天。在這個篇章里,我們不僅能看到1913年香奈兒門店的實景,還能看到珍貴的創刊號封面,泛黃的紙上展示著多種編髮技巧,有趣又復古。

在進入第二篇章前,會路過兩個裝置藝術作品,分別名為《雲紗》和《伍拾五十》,雖然它們都充滿了如今流行的聲光電和浸入式元素,卻和上一個篇章毫無關係,不免讓人有齣戲之感。就這樣,有點彷徨的我走入了展覽的第二篇章:1915-1950裝飾藝術時代。一戰後,美國經濟蓬勃發展,裝飾藝術深入到建築和時尚等諸多領域,簡而言之,就是服飾更加華麗了。除了美麗的珠寶和包袋外,一則香奈兒香水的廣告吸引了我的注意。這則於1937年刊登於《Harper s BAZAAR》的廣告上是一張香奈兒在她巴黎居所的照片:壁爐旁的她身段苗條,衣著高貴。這是歷史上首次香奈兒為她自己的香水代言,我想她應該比如今的任何明星都有影響力吧。

饒有興味的我走入了第三篇章:1951-1980叛逆時代。不幸的是,這是展覽水平走低的開始。這本是一個展現時尚的目光從貴婦移開、開始關注年輕一代的時期,可是除了一些有點叛逆風格的服裝和史料照片外,一整面的牆都是中國明星的硬照。我開始有點迷亂,不知道照片上舒淇、王菲和張柏芝和這個叛逆的時代有什麼關係?

隨後的第四篇章名為:1981-2000東方美學。旨在說明時尚被《Harper s BAZAAR》的中文版《時尚芭莎》繼續演繹,展覽的也是一些有東方元素的服飾和照片。一個名為《山水圖騰》的裝置作品也被貫穿其中,只是也許因為布光不佳,我絲毫沒看出這個作品的美感。至此我已經被策展人的邏輯打敗,如果展覽的幾大篇章是以時間為線索的,為什麼1981-2000年的這個時期只有東方的時尚元素呢?生硬地用《時尚芭莎》來代表整個時期是不是有點牽強?於是我對最後兩個篇章也失去了興趣,只是草草瀏覽過,除了腦筋越發混亂外,似乎也沒發現什麼亮點。

這幾年關乎時尚的展覽我還是能想起來兩三個。2015年的「迪奧小姐」展覽,雖然藝術家的裝置作品沒有和迪奧本人的生平資料做出明確區隔,可是每件裝置作品都心有靈犀般地呼應了代表迪奧的關鍵詞:花瓣、千鳥格和蝴蝶結。這樣一來,未來主義、浪漫主義和極簡主義匯聚在一起也不會覺得突兀,商業和藝術極好融合在了一起。今年年初的「入時:康泰納仕百年攝影」展覽則沒有太多花哨的裝置,只是展出了1918年至今《Vogue》雜誌的150多幅時尚攝影作品。展覽非常明晰地劃分出了早期、黃金年代、新浪潮和近現代四個時期,讓觀眾能體會到這一百年間時尚的變化和演進。另外如果沒記錯的話,「入時」的門票20元,「迪奧小姐」則免費,所以一個略帶商業色彩並且規模不大的展覽標價150元,是不是有點不值呢?

文| 陳吳越

本文刊載於20171013《北京青年報》B7版

文藝能超脫

評論是態度

北青藝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青藝評 的精彩文章:

當《敦刻爾克》的老船長「變身」嬌小姐
既然沒有永生 不如炸裂狂想
《白夜追兇》播完了,潘粵明翻身了
關於趙孟頫這個人:美是他的獎狀 也是他的罪狀
故宮人演故宮人:亂世國寶南遷 卻道「海棠依舊」

TAG:北青藝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