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漢扮「金姑銀兒」60年 現組隊傳授後人
家住廣西南丹縣吾隘鎮昌里村丹爐屯的龍永能,今年68歲,他8歲時就跟寨子里的老藝人學習花燈戲,學了兩三個月,聰明伶俐的他就開始在寨子里的戲台演出了。他扮演的角色是「砍子牧羊」戲裡的「金姑銀兒」。這個節目悲喜共存,具有很好的教育意義和現實意義,深受父老鄉親所喜愛。
過去的那些年月,只要戲一開演,四村八寨的群眾就蜂擁而來。一演到這齣戲,觀眾就異常興奮,掌聲和叫好聲不斷。後來碰上特殊時期,當地花燈戲停演了11年,直到1979年才恢復。從此往後,每隔兩、三年就演一次,場面依舊熱鬧。每一次演出,觀眾至少都有三四千人。
花燈戲是廣泛流行於中國各地的一種曲藝,在丹爐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具有劇本人物少、情節簡單、唱詞通俗易懂、表演動作活潑風趣等特點,不管哪個年代,都深受老百姓喜愛。
如今的南丹,丹爐花燈戲的劇目有「開財門」「砍子牧羊」「背包過河」「柳四姐趕場」「補壁匠」「重緣」「繡花鞋」等。每一個節目,龍大爺都要求演出精彩。
為此,熱心而又喜歡熱鬧的龍大爺,總是不厭其煩地教那些不斷充實進來的新手。從面部表情到唱腔到說詞到動作,再到鼓鑼的敲法,龍大爺都先做示範,再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教,直到教會為止。
最讓龍大爺激動的是,春節期間,一旦知道丹爐演花燈戲,周圍村村寨寨的男女老少,以及外鄉鎮的不少人都會不約而同蜂擁而至。當看到不少觀眾隨著劇情的變化或悲或喜時,龍大爺心裡就生出了一種自豪感和成就感。
丹爐屯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那裡民風純樸,螞拐文化、花燈文化、道教文化、土司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屯裡的丹爐山上完整保存了明代羅氏第十代十一任土司羅謙端在丹爐山修道煉丹的遺址。旅遊潛力非常巨大,前景非常廣闊。
今年6月,有老闆到屯裡投巨資開發旅遊資源,龍大爺覺得他的花燈戲有機會出頭露面了。於是,他7月初就召集屯裡3個寨子的20多個中青年人,組成一支業餘的花燈戲表演隊。
然後,他利用農閑時間言傳身教。他說:「我是屯裡唯一一個掌握全套花燈戲表演技術的人,我要把畢生所學傳給後人。再過一兩年,丹爐的旅遊形成了氣候,我盼望遊客來旅遊時,能夠看上我們丹爐的花燈戲。」
10月13日,「視圖空間」作者在現場看到,在一戶農戶家裡,伴隨著二胡聲鑼聲,踩著鼓點,龍大爺正在忙著指導村民們排練花燈戲。
龍永能說,要是年輕人願意學,他相信花燈戲有廣闊的前景。(若想龍永能,若欣賞更多精彩圖片故事,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視圖空間)


※取頑石之靈,畫心中靜美
※30對新人辦漢服集體婚禮 現場紅成一片
※留守婦女揀果650公斤 日賺百元
※故宮92年售票處摘牌退役,全面啟動全網售票
※女子黃金周入住酒店時間「縮水」 消協:可投訴並索賠
TAG:視圖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