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與詩關係之辯證:書為心畫,非文即詩
文化
10-15
言為心聲,書為心畫,作為無聲的旋律.優秀的書法作品總是或隱或顯,或多或少地表現出作者的氣質、意趣.以至整個內心世界,表達真摯而豐富的情趣,猶如一首有節奏有層次的詩或詞。
書法與詩是至親的姊妹藝術。我國歷代書法大師,往往也是傑出的詩人;詩壇巨匠兼書法家者,也不乏其人。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不僅以詩人著稱,而且酷愛翰墨,深諳書道。
李白手跡《上陽台帖》
杜甫有自己的書法審美觀,他提出了在書法美學史上影響大又爭議多的美學命題——「瘦硬通神」。在《李潮八分小篆歌》中,杜甫先敘說書之源流,而後寫道:「秦有李斯漢蔡邕,中間作者絕不聞。嶧山之碑野火焚,棗木傳刻肥失真。苦縣光和尚骨立,書貴瘦硬方通神。」
李白與杜甫(畫像)
宋代嚴羽的《滄浪詩話》云:「盛唐之詩,如魯公之書.既筆力雄壯,又氣象深厚。」書法與詩的關係之密,絕不次於畫與詩。「書中有詩」,不難理解;而「詩中有書」就有些牽強。但一位書法家寫的詩句,本身就是一幅風神高超的藝術品。
嚴羽《滄浪詩話》-《杜甫傳》
書之與詩,與畫之與詩,情理完全相通,但書與詩有更深一層的關係。書法藝術這種形式的內容非文即詩,以詩詞居多。書法與詩詞,如影隨形,不能須臾分離。


※銅鏡的生命力在於實用:既可實用取火,又可當鏡子照容
※書與畫之關係辯證:善書多善畫,善畫必能書
※收藏投資郵票需把握三個要點:發行量、存世量、選題設計
※梅香荷塘竹石圖:國畫藝術作品欣賞
※絲毫塵事不相關,老卻英雄似等閑:讀陸遊《鷓鴣天》
TAG:思迪文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