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教的三皈五戒

道教的三皈五戒

三皈依

三皈、五戒是道教戒律中的最基本的戒律,初入道者(出家或在家居士)必先遵依。凡初入太上正宗法門,不問道俗,必先遵依太上金科玉律、三洞戒文,表通都天糾察王天君,請析盟證,受三皈依戒。

第一皈依太上無極大道。永脫輪迴,故曰道寶。第二皈依三十六部尊經。得聞正法,故曰經寶。 第三皈依玄中大法師。不落邪見,故曰師寶。

五戒

一者,不得殺生。按:《老君戒經》曰:一切眾生,含氣以上,翻飛蠕動之類,皆不得殺。蠕動之類無不樂生,自蚊蟻艇軸咸知避死也。(一切眾生,皆不得殺,為仁)

二者,不得偷盜。按:《老君成經》曰:一錢以上,有主無主,非己之物,皆不安取。在地地宣,在水水官,在人人主,如是則無無主之物,此言無主者,謂當時無志護也。 (非己之物,皆不妄取,為義)

三者:不得邪淫。按:《老君戒》曰:戒淫者,非夫婦,若出家人不妻不娶,若男若女,皆不得犯。夫妻雖非犯戒,過亦為淫犯。(非夫婦者,皆不得犯,為禮)

四者,不得葷酒。按:《老君戒經》曰:戒酒者,非身病,非法禮,皆不得飲。身病,清己身疾,應以酒也。法禮者,明非世俗撰會及鬼神之肺;若尊卑之利,真靈之饗,則不至於失之者也。(非病非法禮,皆不得飲,為智)

五者,不得口是心非。按:《老君戒經》曰:戒妄語者,若不聞見,非心所了而向人說,皆為妄語,所說事與心相違也。復有結言、誰曲、反覆、兩舌。(非屬實者,皆為妄語,為信)

道教規定,五戒在天為五緯,天道失戒則現災異;在地為五嶽,地道失戒則百穀不成;在數為五行,五數失戒則水火相薄,金木相傷;在治為五帝,五帝失戒則祚夭身亡;在人為五臟,五臟失戒則性發狂。道祖曰:「此五戒失一,則命不成。是故不殺者,乃至無有殺心。不盜者,乃至無有邪取。不淫者,乃至無有邪念。不酒者,乃至無有暴力。

不妄語者,乃至無有泄漏。如是可謂成也」。又曰:「祗要信士,在家或出家,奉持五戒,盡身盡命,終不毀犯。又能日夜勤誦道德經,求取經中妙義,苦行精進,仁恕布施,捨身救物,便能成真、成道、成聖」。《太上老君戒經》中說:「是五戒者持身之本,持法之根。善男子,善女人,願樂善法,受持終身不犯,是為清信。」教民以五戒:存仁不殺,正義不盜,法禮不淫,明智不酒,德信不妄語。

五戒是入道之初門,清心之良方;持身之本,護法之根,如能持此五戒,就能益算延齡,天神護佑,永脫五刑之苦,生生世世不失人身。五戒不僅能引導我們邁向解脫之道,而且能給家庭、社會、國家,帶來安樂與和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儒佛道文化 的精彩文章:

五個有效的治病咒語,第五個意針咒語有意思!
為什麼不能過分求福?
卸下名利的偽裝,我們需要的是返璞歸真的平凡

TAG:儒佛道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