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下名利的偽裝,我們需要的是返璞歸真的平凡
音樂與美文的跨界混搭,你有調,我有譜。
卸下名利的偽裝,我們需要的是返璞歸真的平凡
周國平
世上有一些東西,是你自己支配不了的,比如運氣和機會,輿論和毀譽,那就不去管它們,順其自然吧。
世上有一些東西,是你自己可以支配的,比如興趣和志向,處世和做人,那就在這些方面好好地努力,至於努力的結果是什麼,也順其自然吧。
我們不妨去追求最好——最好的生活,最好的職業,最好的婚姻,最好的友誼,等等。但是,能否得到最好,取決於許多因素,不是光靠努力就能成功的。
因此,如果我們盡了力,結果得到的不是最好,而是次好,次次好,我們也應該坦然地接受。人生原本就是有缺憾的,在人生中需要妥協。不肯妥協,和自己過不去,其實是一種痴愚,是對人生的無知。
要有平常心。
人到中年以後,也許在社會上取得了一點兒虛名浮利,這時候就應該牢記一無所有的從前。事實上,誰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不是一條普通的生命?有平常心的人,看己看人都能除去名利的偽飾。
在青年時期,人有虛榮心和野心是很正常的。成熟的標誌是自我認識,認清了自己的天賦方向,於是外在的虛榮心和野心被內在的目標取代。
人在年輕時會給自己規定許多目標,安排許多任務,入世是基本的傾向。中年以後,就應該多少有一點出世的心態了。所謂出世,並非純然消極,而是與世間的事務和功利拉開一個距離,活得洒脫一些。
一個人的實力未必表現為在名利山上攀登,真有實力的人還能支配自己的人生走向,適時地退出競賽,省下時間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享受生命的樂趣。
人過中年,就應該基本戒除功利心、貪心、野心,給善心、閑心、平常心讓出地盤了,它們都源自一種看破紅塵名利、回歸生命本質的覺悟。如果沒有這個覺悟會怎樣呢?據說老年人容易變得冷漠、貪婪、自負,這也許就是答案吧。
你們雄心勃勃地要進入歷史,我絕無這個雄心,因為我相信——
歷史不是一切,在歷史之外,陽光下還綿亘著存在的廣闊領域,有著人生簡樸的幸福。
一個人未必要充當某種歷史角色才活得有意義,最好的生活方式是古希臘人那樣的貼近自然和生命本身的生活。
我們不妨站到神明的位置上看自己的塵世遭遇,但是,我們永遠是凡人而不是神明。
所以,每一個人的塵世遭遇對於他自己仍然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當我們在黑暗中摸索前行時,那把我們絆倒的物體同時也把我們支撐,我們不得不抓牢它們,為了不讓自己在完全的空無中行走。
我已經厭倦那種永遠深刻的靈魂,它是狹窄的無底洞,裡面沒有光亮,沒有新鮮的空氣,也沒有玩笑和遊戲。
博大的深刻不避膚淺。走出深刻,這也是一種智慧。
在這個世界上,一個人重感情就難免會軟弱,求完美就難免有遺憾。也許,寬容自己這一點軟弱,我們就能堅持;接受人生這一點遺憾,我們就能平靜。
人生有千百種滋味,品嘗到最後,都只留下了一種滋味,就是無奈。
生命中的一切花朵都會凋謝,一切凋謝都不可挽回,對此我們只好接受。我們不得不把人生的一切缺憾隨同人生一起接受下來,認識到了這一點,我們心中就會產生一種坦然。無奈本身包含不甘心的成分,可是,當我們甘心於不甘心,坦然於無奈,對無能為力的事情學會了無所謂,無奈就成了一種境界。
最低的境界是平凡,其次是超凡脫俗,最高是反璞歸真的平凡。
野心倘若肯下降為平常心,同時也就上升成了慧心。
不避平庸豈非也是一種偉大,不拒小情調豈非也是一種大器度?
南宗道源
微信號:zhenrengong
紫陽縣真人宮位於陝西南部的安康市,因全真南宗創始人紫陽真人張伯端在這裡悟道參玄,著書立說,寫下了《悟真篇》而名聞遐邇,被譽為道教「南宗之魂」。這裡南依巴山,北望秦嶺,悠悠漢水,川流東去,有詩曰「千里漢江文筆山,一城雲霧半城仙。得此人間真福地,何須身外求金丹。」古往今來,在此參玄悟真,修道成仙者難以盡述。
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寫的七絕《陝西紫陽真人宮》云:「先生力撰悟真篇,從此南宗別有天。丹藥效微宜少用,不如重返自然間。」
紫陽縣山清水秀,夏無酷暑,冬無嚴寒,自然與人文水乳交融。境內開放的道觀有真人宮、悟真觀、紫雲宮、擂鼓台、顯月觀等。名山古觀,星羅棋布,仙蹤道侶,四海雲集。法國道教協會會長景秀,英國道教協會會長世靜,都是在這裡拜師學道,而後回國傳道的。前任中國道教協會會長閔智亭大師、任法融大師先後多次蒞臨。這裡是中國道教之重鎮,也是近代西方道教的發源地。
GIF/26K


TAG:儒佛道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