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為什麼江浙話聽起來跟日語很像?

為什麼江浙話聽起來跟日語很像?

北方人聽不懂南方方言的時候,經常評價:「聽起來像日語。」日語不少辭彙的發音確實和漢語,尤其是江浙話有點像。

眾所周知,日語和漢語千年來互通有無、糾纏不清,那麼發音方面,漢語真的影響了日語嗎?這影響又有多大呢?

接下來你將看到:

●旅程艱辛的古老「吳音」

●中日友誼的吉祥物:「漢音」和「唐音」

●都像上海話,地位不一樣


旅程艱辛的古老「吳音」

-+-

感覺日語聽著像漢語,不是因為文化沙文主義大國自戀心態,而是因為這兩者確實像。


事實上,日語中的漢字讀音有音讀和訓讀二種。

訓讀只借用漢字形義,保留日本固有的語音,它類似於漢字的日語翻譯,例如春夏秋冬,在表示季節含義時,就都用訓讀。

日語漢字的訓讀音和漢語漢字的發音沒什麼關係,模仿漢語的讀音的,是音讀。

為什麼江浙話聽起來跟日語很像?

●日語中,音讀和訓讀是不同的

音讀裡面,除了非常少見的「古音」、「現代音」,以及基本算日本人原創的「慣用音」,主要還有三類:「吳音」、「漢音」、「唐音」。

它們分別來自日本人引進漢語發音的三個高潮:中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隋唐時期、宋元及以後。

東晉南朝之前,中國相當於現代普通話地位的「標準音」,一直以中原方言為基礎。

衣冠南渡後,東晉、宋、齊、梁、陳都建都建康(今南京),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從河洛轉移到吳楚,所謂「中原正音」的地位也發生改變,並且受到了中古吳方言的影響。

雖然當時的士大夫們不大看得起江南土話,但這並不影響它茁壯成長,進入韻書,出口朝日。

日語吳音模仿了兩晉南北朝的吳方言,不過吳方言最早卻不是從中國直接傳入日本的。就像更早的鐵器水稻跨不過廣闊東海一樣,中日友誼的中轉站,此時仍然是朝鮮半島。

為什麼江浙話聽起來跟日語很像?

●百濟和日本

根據古老的《日本書紀》和《古事記》記載,應神天皇十五年(公元285年),百濟國王派阿直歧和王仁東渡日本,帶去《論語》等中國典籍,這是日本人系統接觸漢字漢語,且傳說色彩較淡的最早記載。

從五世紀起,日本和中國南朝已經有貿易使節往來。到了六世紀,南朝不少僧侶工匠經過朝鮮半島東渡日本,零零散散又帶去了一些中華文明。

顯然,吳方言進入日本,路徑非常多樣,過程非常坎坷。因此日本吳音,和南朝建康讀書音,乃至中古吳方言,肯定不可能一模一樣。比起現在的蘇州評彈,更是差異不小。

不過,無論是日本吳音還是現代吳方言,它們的許多發音規律,在隋朝陸法言記錄南北混合音系的《切韻》中,都是有跡可循的。所以說日語吳音和上海蘇州話為代表的吳方言相似,是有理有據的。

甚至連前後鼻音不分這種溫柔的南方屬性,日本人都和江南人共享了。

為什麼江浙話聽起來跟日語很像?

●漢字與日語吳音

中日友誼的吉祥物:「漢音」和「唐音」

-+-

比起在朝鮮半島上流浪過的吳音來,日本漢音的傳入途徑要清晰得多。

推古十五年(公元607年),日本第一次派出以小野妹子為首的遣隋使。

為什麼江浙話聽起來跟日語很像?

●小野妹子

608年,隋使裴世清東渡日本,中日關係日益密切。

公元630年,第一批日本遣唐使抵達中國。

從630年到894年,包括李白的好朋友阿倍仲麻呂、律宗南山宗開山鼻祖鑒真大師等人在內的遣唐使們,一共往還了十九次。在這個過程中,「漢音」源源不斷地傳入日本。

隋唐時期,中國政治文化中心遷回長安洛陽,日本友人所接觸模仿到的漢語發音,主要也是以長安洛陽音為代表的中原方言。

當時的日本朝野上下醉心大唐文化,留學生們回國之後飛黃騰達,他們帶回來的「漢音」,也就被推崇為「正音」,地位遠遠超過了人老珠黃的吳音。

桓武天皇在延曆十一年(公元792年)曾詔令明經學生:「明經之徒不可習吳音,發聲誦讀,即致訛謬,熟習漢音」,算是把祖先學江南人說話的心血辜負了個乾淨。

不過,唐代的長安洛陽方言,和現在的陝西河南話,完全是兩種東西。二者之間差別大到什麼地步?

如果一個操西安方言的大爺穿越回玄宗時代,大概率會覺得周圍人都在說鳥語。從聲韻調系統上看,唐代流入日本的「漢音」,比起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北方方言來,還是更像蘇南浙北上海話。

為什麼江浙話聽起來跟日語很像?

●漢音 吳音

唐音出現的時間比較晚,「唐」字的意思也不是特指唐代,而是泛指中國。

從平安時代(公元794—公元1192)中期,到江戶時代(公元1603—公元1867)初期,也就是中國的宋元明三朝期間,傳入日本的漢語發音統稱「唐音」。

因為唐音主要是宋代以後傳入日本的,所以也有人叫它「宋音」或者「唐宋音」。

唐音與漢音的主要區別,在於唐音的原型,基本和現代江浙話差不多。

做過唐音搬運工的主要有三撥人:平安中後期的中國商人、鎌倉室町時代的臨濟宗僧侶、江戶初期的中國僧人。

臨濟宗僧侶帶回日本的漢字音,多是浙江一帶的土音,江戶時期隱元等中國僧人傳入日本的漢字音,主要又是南京官話。因此,唐音的出現,為「日語聽著像上海話」這一事實,做出了第三重貢獻。

都像上海話,地位不一樣

-+-

雖然都是從中國舶來的,吳音、漢音和唐音的地位有高低,使用範圍也不大一樣。

現代日語里,三種音讀出現頻率最高的是漢音,其次是吳音,最後是唐音。

據《日本基本漢字》一書的統計,日語中最常用的3000個漢字共有音讀4012種,訓讀1538種,其中漢音讀音2197種,佔全部音讀的54.8%,吳音讀音1516種,佔全部音讀37.8%。

日本《計量國語學》雜誌1981年的調查表明,現代日語中讀唐音的詞,僅占音讀辭彙的1.5%。

如前所述,從奈良平安時期開始,漢音就被官府崇尚推廣。

不過,奈良末期以後,吳音雖然受上流社會排斥,但在佛教領域還是有地位的。

公元798年的詔令說:「用漢音,讀五經,明經之徒從之讀十三經也。如詩文雜書,吳漢雜用。佛書仍舊以吳音讀焉」,只要求儒教子弟用漢音,對佛門高僧們沒有限制。

為什麼江浙話聽起來跟日語很像?

●奈良 唐招提寺

吳音和漢音,本來可以一直各司其職相安無事,直到明治維新再次積極提倡漢音。

明治19年,政府頒布《公文式》、《帝國大學令》等學校教育令,確立了漢音在公用語中的地位,漢音熱潮下,吳音再次敗退。

除明治維新的政治影響外,吳音數量減少還和日本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東移有關係。

在吳音傳入日本之初,日本都城在奈良平安等關西地區,關西話當時被稱之為「上方語」,地位殊高。

江戶時代遷都東京,關西地區相對沒落。再加上江戶朝廷提倡漢音,江戶時代儒教興盛,漢音的優勢地位越來越明顯。

由於現代標準日語是以東京話為基礎方言建立起來的,所以現代日語中,漢音遠比吳音的比例大,而關西方言里,保留下來的吳音詞更豐富。

為什麼江浙話聽起來跟日語很像?

●江戶

相比之下,唐音是最慘的。

唐音進入日本,本來就主要是靠僧侶傳播的,和禪宗的關係,簡直是軍民魚水不分家。

鎌倉時代,伴隨著禪宗流行,唐音興盛一時,在那之後,唐音影響力每況愈下,現在幾乎只存在於禪宗典籍、武士道、茶道這些小而精的領域。

不過,來而不往非禮也。

日語絕不可能單方面接受漢語影響,它還要反輸入。

日語的反輸入,主要集中於兩個時間段:鴉片戰爭到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八十年代至今。不提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之類老生常談的借形詞、痴漢萌蘿莉之類亞文化的音譯詞,日語起碼影響了東北話。

東北話鼻音重、r音發不好、平舌音z、c、s比翹舌音zh、ch、sh多,這些特點都被認為與日語有著千絲萬縷的影響。

除此以外,東北還保留了不少日據時期出現的,被稱作「昭和語」的日本辭彙,例如町、番地、放送局、主催、出荷等等,都展現了一部出口轉內銷的語言學畫卷。

為什麼江浙話聽起來跟日語很像?

●日據時期東北教材

當然,日語能影響東北話,背後有戰爭的原因,但漢語日語千百年間的接觸,無論如何都算是互相成就。

某種角度上這也能證明,對「語言純潔性」的執著,和意淫只有一線之隔。


參考資料:

1.王力:《漢語對日語的影響》,《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4第5期。

2.李慶祥:《試論日語漢字讀音中的吳音、漢音、唐音和慣用音》,《山東大學學報》,1990年第3期。

3.成春有,游衣明:《日語吳音漢音子音差異比較研究》,《外語研究》,2004年第3期。

4.范淑玲:《日語上代、中古音韻與漢語中古音的比較研究》,山東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9年5月。

5.楊柳:《現代日語中吳音與漢音的分布》,《文學界》,2012年第11期。

6.周宇晴:《中國東北方言與日語語音的相似性研究》,《現代語文》,2015年第21期。

本文由百度知道日報作者原創,未經同意嚴禁轉載,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聰明媽媽會引導孩子自己做決定,寶寶也能獨當一面
戰爭泥濘里倖存的老虎們:現存德軍虎式坦克縱覽
古裝劇里的毒藥們,真的都能成功害人嗎?
此人讓明朝續命二百年,天下人都知道他被冤殺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