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瓷器的表面顯微特徵與其真偽鑒別

瓷器的表面顯微特徵與其真偽鑒別

對於喜好瓷器收藏的朋友們來說,如何識別瓷器的真實年代,判斷其是否以假亂真,是一個永恆的課題。在長期的實踐中,人們摸索總結了很多方法,而藉助於50倍以上顯微鏡,通過觀察瓷器表面的顯微特徵,是其中重要的方法之一。

真實年代的判斷:

瓷器以釉作「衣」,不同年代的瓷器其釉質的粗細堅松、光澤明暗、氣泡的大小與疏密等等有著不同的表面顯微特徵。

宋 龍泉窯粉青釉鬲式爐

一、早期龍泉窯青瓷,北宋龍泉窯青瓷胎骨與早期龍泉相比已增厚,胎土淡灰,底足露胎處風赫褐色窯紅,胎微生燒。釉的玻化程度好,釉層透明。釉層中氣泡大且分布稀,紋片不規則。釉綠中帶灰黃,釉表光澤很強。碗類器物的圈足較為寬矮。

二、南宋龍泉窯青瓷,粉青瓷釉又稱蝦青釉,胎色白中含灰。在顯微鏡下,釉層中因含大量密集的小氣泡和未熔石英顆粒,介入釉層的光線產生散射,使釉層透明度差,釉表光澤柔和,帶一種玉質感。

梅子青釉的龍泉青瓷的胎色白。由於燒成溫度高,氣泡和未熔石英粒都很少,玻化程度高,釉層略帶透明,釉層厚潤光澤,看上去宛若青玉。

宋 鈞窯天藍窯變淺紫釉仰鍾式花盆

三、宋代鈞窯瓷。鈞瓷的釉有三個特徵:

(1)乳光釉,即釉呈一種螢光一樣的藍色乳光,會隨光線而變忽不定,由釉層中的極小石英粒造成。

(2)窯變,系各種釉色交匯變化而成,這是宋鈞窯瓷區別於同時代其它青瓷的重要特點,其中紅、藍色相融形成極度為美麗的紫色。

四、北宋妝窯瓷,汝窯瓷的釉質(透明度和開片)和釉色之間有一定的組合規律:

(1)釉質透明的包括粉青和天青兩色,在顯微鏡下釉表特徵為:見「針眼」狀氣泡孔;有細小紋片和冰裂紋片兩種;紋片開裂深。

(2)釉質不透明的有卵青和天青兩色,在顯微鏡下釉表性為:少見「針眼」狀氣泡孔,開細小紋片,紋片開裂淺。

元 龍泉窯鏤空花卉瓶

五、元代龍泉窯青瓷,釉色為粉青帶黃綠,釉層半透明,在顯微鏡下氣泡很多,光澤較強,釉表有細紋片。

元 青花龍紋壺

六、元代青花瓷在顯微鏡下有密布的霧狀小氣泡中散落著大氣泡,無中等氣泡過渡。同期的青白釉和樞府釉並無這種情況。明初青花瓷釉面也見氣泡,但是大、中、小氣泡混雜,和元青花惟見大、小兩類氣泡的分布不同。有些器物釉表有橘皮紋或棕眼。

明永樂 青花一束蓮紋盤

七、明永樂窯瓷器,釉面有肥亮感--典型永樂青花,由於燒成溫度較高,釉內氣泡較宣德器為少,而釉面有「肥亮」感,但有很大部分永樂器也有較多氣泡,在顯微鏡下,氣泡應為大、中、小3種不同類型,永樂瓷的氣泡一般均有大小不同,在鑒定儀器下,凡氣泡一律大小者,要特別注意其時代,永樂的白釉器口、邊角、底,以及釉薄處應閃黃和閃白,釉厚處閃淡青色,乃因釉面含較多的鉀和鈉元素所致,這些特徵是後世難仿的。

明宣德 青花纏枝花卉紋盤

八、明宣德窯瓷器,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出宣德官窯瓷釉內的氣泡成大、中、小不同的氣泡群,群與群之間的間距較疏朗,凡氣泡密集而整齊者大多非宣德瓷。明代宣德青花器的釉面就多數泛青,俗名(亮青釉)。氣泡大小不一,像雲霧般朦朧,民間名為(睡沫釉)。宣德的色釉器亦釉質細潤,氣泡密集,同樣大多數見有(桔皮紋)。其器身和器足時常有亮青色的積釉;不過晚期較少桔皮紋顯現。清代仿品的桔皮紋太規整,是得刻意;釉泡沒有層次,大小相同,臨別時應細心比較清楚,勿輕率大意。

九、明景泰青花瓷,碗的底釉有粉青和淡青兩種,釉層較器身為薄。在顯微鏡下釉層中有極度細氣泡凹陷痕迹,見縮釉點及兩次上釉刷痕。釉表有細結皮紋。釉汁肥厚,在鑒定儀下釉層中有小而密集的氣泡,使釉層有玉質感。器物底面的釉與器身一致,見波浪痕。

明成化 青花獅子繡球梅瓶

十、明成化窯瓷器,成化瓷的氣泡小而密集整齊,不同於典型宣德器大、小不同而疏朗的氣泡群。成化瓷的氣泡已徹底改變了宣德瓷的大小不同而疏散的情況,顯得小而密集,成化瓷的釉面則如脂如玉,光潔細潤;釉面閃淡青色。民初後仿者釉面粗劣多雜質,沒有成化釉質那種肥腴,也沒有垂流而成的一圈積釉。

明正德 青花應龍紋雙耳瓶

十一、明正德窯瓷器,正德瓷一般胎質較成化、弘治為粗而厚重,製作亦稍粗糙,釉內氣泡小而密集,呈魚子狀。北京翰海拍品徵集海選:一八八五六九三 一 一 一 三。

1、明正德官窯青花瓷。正德青花色澤呈藍灰,用的是港西端州上高縣的無名子「石子青」.青花呈色穩定、勻凈。在顯微鏡下,釉面青亮,器物邊緣凝釉處因釉厚而顏色更深。在鑒定儀下釉層中有小而密集的魚子狀氣泡。

2、明正德民窯青花瓷。釉有厚薄兩種。在顯微鏡下,厚釉的含微小的氣泡而成乳濁狀,鴨旦青色;薄釉的中泛青。

明嘉靖 青花纏枝開光人物執壺

十二、嘉靖隆慶窯瓷器,紫金釉也叫醬色釉,是傳統的高溫釉,在偉世中的喜靖器,釉色往往呈黃紅色,釉內氣泡疏朗而不密集。

清雍正 青花纏枝蓮紋小罐

清乾隆 青花折枝花果紋梅瓶

十三、清雍正、乾隆青花瓷,雍正仿宣德青花器非常普遍,官、民窯均有出品,這種製品大多是雍正中後期至乾隆前期生產。仿宣德青花用重筆點染模仿宣青的暈散與黑褐斑,但色浮釉中。在顯微鏡下,釉中有氣泡,呈桔皮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收藏感悟 的精彩文章:

瓷器作偽手法詳解
影青瓷宋元之區別
如何判斷瓷器收藏品的價值
宋哥窯真品特徵詳解
宋代六大民窯特徵詳解

TAG:收藏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