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華文化之精髓 中國24大稀世珍寶,得到一件就能成為首富!

中華文化之精髓 中國24大稀世珍寶,得到一件就能成為首富!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五千年歷史綿綿不絕,光耀於世,浩瀚的文化古籍和巧奪天工的文物珍品構成了中國歷史長河中一段段華采樂章。在這些眾多的文物珍品中有不少國之重器,小編在這些國之重器中為您推薦那些鎮國之寶,它們或為某品類之最,或為某品類之王,或為絕品,或為孤品,或為稀世珍寶,或世所罕見……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1 盤曲欲飛 紅山玉龍

檔案:高26厘米,重1000克,周身呈墨綠色,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遺物,紅山文化文物,1971年出土於翁牛特旗賽沁塔拉。1989年紅山玉龍被調往北京參加展出隨後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賞析:這是以一整塊玉料圓雕而成。龍首短小,吻前伸,略上噘,嘴緊閉,鼻端平齊又微微上翹,以對稱的兩個圓洞作為鼻孔,粗壯的龍尾內屈,迎向龍首,整個身體構成一個反「C」字。

目前已發現的原始玉雕中,時代較早、工藝最有特色的,首推紅山玉雕。紅山玉龍有「中華第一龍」的美譽。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2 克商之證 利簋

檔案:通高28厘米,口徑22厘米,鑄造於西周時期,1976年陝西臨潼零口出土,是目前中國所發現的最早的西周青銅重器,也是國家禁止出國展出的64件珍貴文物之一。

賞析:簋,流行於中國商至春秋戰國時期,是古代盛裝煮熟的稻、粱等食物的器皿。在商周時期,簋除了作為盛放食物的器皿之外,也是重要的禮器,宴享和祭祀時,簋以偶數與列鼎配合使用。青銅利簋見證了中國古代武王伐紂的重大歷史事件。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3 鴻盤史詩 虢季子白盤

檔案:重215.3公斤,長137.2厘米、寬86.5厘米、高39.5厘米,鑄造於西周時期。據傳,清朝道光年間,虢季子白盤出土於陝西寶雞嵋縣。1959年入藏國家博物館。

賞析:虢季子白盤之所以珍貴,不僅在於它的形制,還有盤內底部正中鑄刻的111字銘文。這些銘文被後人贊為青銅器上的「史詩」,在文學藝術方面具有十分獨特的鑒賞價值。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一個世紀,幾代國博人建成國家寶藏。120餘萬件藏品,國寶薈萃。中國古代最重的單體青銅禮器後母戊鼎、晚清「海內三寶」的大盂鼎、有「中華第一龍」美譽的紅山玉龍、國內博物館收藏的體量最大的宋代木雕「木雕觀音」……這些價值連城的國寶均分布在國博48個展廳內。在國博百年之際,本報特製尋寶地圖,一圖之內覽盡國之瑰寶。

4 青瓷之王 青瓷蓮花尊

檔案:高59.5厘米,北朝時期,大約燒制於公元四世紀到六世紀,出土於河北景縣的封氏墓群。此物為館藏,而相似的南朝文物青瓷蓮花尊正在國博地下一層展出。

賞析:蓮花尊除了是佛教文化孕育出的產物外,它的用途還有另外一層含義。因為現存的蓮花尊大多是處於墓葬之中,所以專家認定,它們是帶有宗教意義的隨葬品。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5 青銅奇葩 錯金銀雲紋銅犀尊

檔案:長58.1厘米,高34.1厘米,重13.5公斤。銅犀尊是一件西漢時期的酒器,1963年在陝西出土。

賞析:尊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青銅盛酒器,多為圓腹,大侈口,下有圈足。犀牛背部有一個形似馬鞍,可以啟閉的活蓋,犀牛腹部是空的,可以存酒,在犀牛嘴的一側可以往外倒酒。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6青銅美器 四羊方尊

檔案:每邊邊長為52.4厘米,器身高58.3厘米,重量接近34.5公斤。鑄造於商後期。1938年春天出土於湖南省寧鄉縣黃材鎮月山鋪轉耳侖山村。1959年入藏國家博物館。

賞析:方尊上最引人注目的裝飾,當屬位於肩部四角的卷角羊頭。「四羊方尊」便是由此得名。羊頭與羊頸伸出於器外,羊身與羊腿則附著於方尊腹部及圈足上。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7 青銅之王 後母戊鼎

檔案:原稱「司母戊鼎」,通體高133厘米、長110厘米、寬78厘米、壁厚6厘米,重達875公斤,是目前已經發現的中國古代最重的單體青銅禮器。鑄造於商後期,1939年在河南安陽武官村出土。1959年入藏國家博物館。

賞析:考古工作者認為後母戊鼎在鼎腹內壁銘文「後母戊」三個字中,「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婦妌(jǐng)的廟號,「司」應為「後」,代表她生前的地位。根據銘文可知,後母戊鼎是商王武丁的兩個兒子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親婦妌而制的。

8 三彩駱駝載樂俑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三彩駱駝載樂俑

三彩駱駝載樂俑為唐朝的文物,1959年出土於陝西省西安市西郊中堡村唐墓,通高58厘米,長41厘米。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堪稱唐三彩中的極品。唐三彩駱駝載樂俑雖經地下埋葬一千三百多年,出土時仍光彩奪目,它是唯一一件被評定為國寶級文物的唐三彩。

9.秦石鼓文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秦石鼓文

石鼓文,秦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發現於唐初,共十枚,高約二尺,徑約三尺,分別刻有大篆四言詩一首,共十首,計七百一十八字。關於石鼓文的確切年代,幾千年來學者討論不斷,提出各種看法,至今還沒有一個能夠被大家都贊同的確定的結論。《石鼓文》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石刻文字。也是古今書法家最為敬重的「圓筆書」聖典。原石現藏故宮博物院石鼓館。

10.新石器時代鸛魚石斧圖彩陶缸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鸛魚石斧圖彩陶缸

鸛魚石斧圖彩陶缸,1978年出土於河南省臨汝縣(今汝州市)閻村,新石器時代前期的葬具。為紅陶砂質,高47厘米,口徑32.7厘米,底徑19.5厘米。器腹外壁的一側就是著名的鸛魚石斧圖。圖高37厘米,寬44厘米,約佔缸體表面積的一半,畫面真實生動、色彩和諧、古樸優美,極富意境,是迄今中國發現最早、面積最大的一幅陶畫。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鸛魚石斧圖彩陶缸在2002年被列入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珍貴文物之首。

11.獸首瑪瑙杯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獸首瑪瑙杯

獸首瑪瑙杯,唐代酒器,1970年在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唐獸首瑪瑙杯從選材、設計到工藝,都可稱為唐代玉雕藝術的精品,是至今所見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是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在中國是絕無僅有,它是海內外孤品,同時也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產物。

12. 真珠舍利寶幢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真珠舍利寶幢

真珠舍利寶幢,1978年4月12日,三名蘇州小學生在瑞光塔中玩耍無意間摸到一塊鬆動的塔心磚,打開發現一個洞穴。一座塵封千年的寶庫就此打開了。一件無價寶物——北宋真珠舍利寶幢現世。整座寶幢造型優美、工藝之精巧舉世罕見,代表了整個北宋時期蘇州工藝的集錦。

13.西漢直裾素紗襌衣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西漢直裾素紗襌衣

直裾素紗襌衣(「襌」音dān,常被誤寫做「禪」),西漢織綉, 1972年出土於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現收藏於湖南省博物館。該衣長128厘米,通袖長195厘米,袖口寬29厘米,腰寬48厘米,下擺寬49厘米。直裾素紗襌衣是存世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製作工藝最精、最輕薄的一件衣服,在中國古代絲織史、服飾史和科技發展史上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

14.青花釉里紅瓷倉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青花釉里紅瓷倉

青花釉里紅瓷倉,元代樓閣式瓷倉,1974年江西省景德鎮出土,現藏於江西省博物館。這件樓閣式瓷倉,造型別緻,雖然是隨葬冥器,仍不失為珍貴的工藝品。青花釉里紅瓷器,甚為罕見,作為樓閣式瓷倉,並且有明確紀年,迄今僅為孤例。

富春山居圖

15. 韓滉《五牛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韓滉《五牛圖》

韓滉《五牛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是少數幾件唐代傳世紙絹畫作品真跡之一,也是現存最古的紙本中國畫,堪稱「鎮國之寶」,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五牛圖》麻紙本,縱20.8厘米,橫139.8厘米,無作者款印,有趙構、趙孟頫、孫弘、項元汴、弘曆、金農等十四家題記。畫中五頭不同形態的牛,韓滉以淳樸的畫風和精湛的藝術技巧,表現了唐代畫牛所達到的最高水平。

16.清明上河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清明上河圖寬25.2厘米,長528厘米,絹本設色。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在五米多長的畫卷里,共繪了814個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73匹,車、轎二十多輛,大小船隻二十九艘。這幅鎮院之寶出自五代南唐名畫家顧閎中之手,經過千年的輾轉,如今竟能完整無缺地保存下來,堪稱奇蹟。

17. 北宋汝窯天青無紋水仙盆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北宋汝窯天青無紋水仙盆

北宋汝窯天青無紋水仙盆為汝窯水仙盆存世唯一。汝窯一向被人們列為宋代五大名窯之首。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汝窯被認為在河南的臨汝縣,但一直沒有找到遺址。據說汝瓷釉中含有瑪瑙,其主要成分是氧化硅,所以能呈現出純凈的天青色。汝窯以溫潤的天青釉色被譽為青瓷之冠,風格獨具。因傳世極少,彌足珍貴,目前全世界典藏不足70件,台北故宮收藏有21件。

18.顏真卿祭侄文稿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顏真卿祭侄文稿

顏真卿祭侄文稿是顏真卿的書法帖本。原本為行草墨跡,縱28.2厘米,橫72.3厘米,25行,共230字。這是顏真卿侄季明與其父杲卿於至德元年(756)間殉安史之亂後,顏真卿於乾元年(785)祭侄靈前,在極度悲憤中寫下此稿。此稿意不書而在天機自動,以篆法入行,如熔金出冶,隨地流走,一瀉千里,時出遒勁,雜以流麗。如蘇東坡所說「書法無意乃佳」,被人稱為「天下第二行書」,與王羲之《蘭亭序》媲美。

19.蘇軾《寒食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蘇軾《寒食帖》

《寒食帖》又名《黃州寒食詩帖》或《黃州寒食帖》。是蘇軾撰詩並書,墨跡素箋本,橫34.2厘米,縱18.9厘米,行書十七行,129字,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因為有諸家的稱賞讚譽,世人遂將《寒食帖》與東晉王羲之《蘭亭序》、唐代顏真卿《祭侄稿》合稱為「天下三大行書」,或單稱《寒食帖》為「天下第三行書」。

20. 《平復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平復帖》

《平復帖》為晉代陸機書法作品,牙色麻紙本墨跡,9行84字。《平復帖》書寫於西晉,是傳世年代最早的名家法帖,也是歷史上第一件流傳有序的法帖墨跡。有「法帖之祖」的美譽,見證了漢字流變。現藏故宮博物院。

21.商周太陽神鳥金飾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商周太陽神鳥金飾

太陽神鳥金飾,商周時期文物,2001年2月25日出土於成都金沙遺址,現收藏於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太陽神鳥金飾,外徑12.5 內徑5.29 厚0.02(厘米)重20克,金箔的含金量高達94.2%,是用自然砂金加工而成。太陽神鳥金飾是古蜀國黃金工藝輝煌成就的代表,象徵了三千年前的飛天夢。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22 寧靜致遠《木雕觀音》

檔案:坐像高兩米,為宋代文物。2005年,國家文物局將這件長期被海外收藏家收藏的藝術精品收購回國,進而入藏國家博物館。這是國內博物館收藏的體量最大的宋代木雕。

賞析:據粗略統計,北美多家大型博物館中收藏的中國宋代木雕佛像數量在20件以上,而國內各大博物館在此之前尚無宋代木雕佛像精品。這件高達兩米的大型木雕觀音造像的入藏,填補了國家博物館的館藏。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23 西周重器大盂鼎

檔案:高102厘米、重153.5公斤,鑄造於周康王23年,即公元前1003年。清朝道光初年,也就是1891年,出土於陝西岐山縣。1959年,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賞析:製作於西周早期的大盂鼎,是迄今所見西周最大的青銅器。西周時期的毛公鼎、大盂鼎和大克鼎,都為青銅器中的重器。因為三者都出土於晚清時期,故並稱為晚清「海內三寶」。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24圓鼎之最子龍鼎

檔案:通高103厘米,鼎寬37厘米,腹深43厘米。鑄造於商末周初,傳於20世紀20年代出土於中國河南省輝縣。是目前發現的所有商代青銅圓鼎中最大的一件。

賞析:因其鼎腹內壁鑄有「子龍」二字,因而得名。「子龍」二字銘文鑄刻在鼎的內壁進口緣處。「子」字居左上角,字較小,實筆陰刻。「龍」字在右下,系雙鉤而成,很像一條豎立而尾向右卷的龍。子龍鼎和後母戊鼎也被一些學者形象地稱為「方圓重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的哪點事 的精彩文章:

素描的鑒賞方法,大師人體素描作品賞析,這是我見好最好的素描作品
盤點全球十二大未解之謎,起死回生的聖泉與時空隧道最為神秘!
地球上12大史前文明之謎,解開它就能證明史前文明真的存在!
全球20件至今無法用科學解釋的神秘事件,最後一個令人瞠目結舌
世界古代史上最具影響力的12位帝王,中國三位上榜,讓世界折服!

TAG:歷史的哪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