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民企集結,如何從社會熱詞變社會現象

民企集結,如何從社會熱詞變社會現象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民參軍」領域亮點紛呈。伴隨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民參軍」更是從一個社會熱詞逐漸變成一種社會現象。

透過熱潮,看到的是軍民融合這一國家戰略為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強大動力,為強軍興軍事業帶來的勃勃生機。可以預見,軍民深度融合作為「落一子而全盤活」的重大戰略舉措,將在未來發揮更加舉足輕重的作用。

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喜迎黨的十九大」特刊——

民企集結,破障前行喜事多

——體驗融合共享新成就

陳良山  蒲雲龍

戰役如何推進

「智囊團」錦囊妙計不斷

全國工商聯的最新統計數據,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民參軍」現狀:參與數量——在全軍武器裝備採購信息網註冊的民營企業6000餘家;參與廣度——覆蓋先進材料、先進位造、隱身模擬、慣性導航、雷達探測、航空動力、衛星應用、核安全等40多個技術領域;參與深度——在前沿技術和高端裝備等方面不斷取得突破,承擔任務由元器件、零部件等配套任務,進入整機或主戰裝備領域。

如果將「民參軍」比作一場正處於初期階段的戰役,可以說,儘管已經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但還遠遠未到慶功之時。想要再創佳績,務必一鼓作氣,既要靠決策者宏大的戰略眼光、全球思維,還要靠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智囊團」一個個錦囊妙計。兩者兼備,即可確保「民參軍」向縱深推進更有信心和底氣。

黨的十八大以來,軍民融合智庫建設呈現出高水平、高質量、多功能的發展趨勢。早在2013年,中船重工軍民融合與國防動員發展研究中心就提出了武器裝備生產「四證合一」的政策建議,被國家和軍隊主管部門採納,並研究編製了聯合審查有關工作細則,成為「民參軍」准入簡化改革的一個重要標誌;國防大學國防經濟研究中心年初發布《中國軍民融合發展報告2016》,對「民參軍」向縱深推進起到了重要指導作用。軍民融合領域一位專家建議,將來組建軍民融合智庫聯盟,功能定位一定要搞准,支撐力量一定要搞清,服務對象一定要明確。其中任務之一就是助力「民參軍」更好更快發展,真正發揮國家級智庫合作平台的作用。

渠道如何拓展

「開山匠」修出康庄大道

「民參軍」好比在山間開路,要修一條更寬闊、更通暢、更平整的路,自然少不了優秀的「開山匠」。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地方政府和軍方都在對「民參軍」進行著努力探索,許多好的「修路」方法得到推廣。

深圳市南山區率先嘗試,確定了民企直接參軍、民企通過收購重組軍工企業解決資質認證門檻、軍轉民再參軍3種不同方式;浙江省率先進行的軍民融合特色小鎮建設集「產、城、人、文」功能於一體,比傳統產業園更具發展活力;財政部、軍委裝備發展部、軍委訓練管理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軍民融合創新大賽,發揮國家級展示平台、引導平台和對接平台的作用,成功發掘大量優秀軍民兩用技術成果,增強了軍地企業交流。

道路寬敞了,還要更加平整。橫亘在軍地之間的信任問題一直是一道「民參軍」難題。對民企的偏見不破除,「民參軍」就容易遇到「絆腳石」。信用體系建設的探索,就是為了讓「民參軍」之路更加平坦開闊,走起來安全舒適。今年3月16日,工信部軍民結合推進司正式發布軍民融合科技服務機構推薦名錄,首批確定51家——有人比喻,這等於給「民參軍」搭建了3座橋:「信任之橋」「信譽之橋」和「誠信之橋」。在中關村,由政府指導軍地企業建立軍民融合產業聯盟,需求對接由「點對點」升級為「點對面」,進一步為軍方解決了後顧之憂。一系列成功的實踐,「民參軍」路子變得更加靈活和便捷。

軍方表現同樣令人欣喜:今年7月1日,空裝創造條件,讓122家優勢民企進入戰機修理行列,被稱作「開閘放水」之舉,軍事需求決定「誰上」的觀念日漸深入人心。

正是在這群「開山匠」們的辛勤勞作下,「民參軍」形式更加豐富多彩,「民參軍」範圍更加向縱深推進,「民參軍」層次有了顯著提升,一條康庄大道正呈現在人們眼前。

活力源頭在哪

「運動員」秀出自身魅力

「民參軍」還可以比作一場運動會,如果說企業是運動員、市場是運動場的話,從某種程度上講,政府管理、軍方問效就是裁判。開好運動會,三者缺一不可,但最重要的是運動員水平,再好的場地條件和再公平公正的裁判,如果運動員水平低了,一切就失去了意義。

優勢民企如同身體強壯、本領高超的「運動員」,為我們帶來一個個令人驚喜的精彩表現:大到神舟飛船上的太陽翼,蛟龍潛水器的「外衣」;小到戰士們穿的「空調背心」,用的野戰睡袋,大都是優勢民企的技術和成果。

民營企業家的情懷和本領,令人印象深刻。全國工商聯軍民融合辦公室主任譚林介紹說:許多「民參軍」企業家常常會問兩個「憑什麼」:憑什麼這個技術國外有,我們沒有?憑什麼這個產品國外做得出來,我們做不出來?他們帶著這股「拗勁」投入軍民融合實踐,摒棄了「小富即安」的狹隘觀念,開拓創新,刻苦鑽研,堪稱有抱負、有魄力、有情懷、有眼界。

「民參軍」企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把重大科研項目、軍工項目交給優勢民企去做,更能促進和帶動軍民協同創新。企業家楊成功說:「民營企業在發展中更容易跨界,更容易融合。」通過民間激烈競爭誕生的優勢技術產品,有很多稍加引導,提供一些支持,運用到軍事領域,就能產生非常巨大的效應。「同時也是快速的、低成本的,見成效的一種措施。」楊成功說。

未來朝向何方

「弄潮兒」協力踏浪前行

9月22日,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召開,習主席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指出:向軍民融合發展重點領域聚焦用力,以點帶面推動整體水平提升。對於「民參軍」來說,今後乃至未來的一個時期,重點領域的方向在哪?高技術領域呼喚「民參軍」,自主創新能力必不可少。

國防科技工業、原材料、電子信息、航空、船舶等行業,既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武器裝備發展重要的物質技術支撐,軍民融合發展、創新驅動發展、製造強國、網路強國等多個國家戰略在這裡交匯融合,這既是軍民融合天然載體,又是實施軍民融合發展國家戰略的主戰場……凡此種種,無不迫切需要更多「民參軍」企業加入。

我國在原863計劃、973計劃、支撐計劃中組織實施了大量軍民兩用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應用示範項目,取得超級計算機、北斗導航系統等一批重大軍民融合創新成果。下一步的發展更加令人期待,可喜的是,許多民企「弄潮兒」已經行動起來,正抓住機會,迎頭趕上。

話說融合·親歷

門檻一降低,機制更活了 !優勢民企有感受

清華紫光董事長趙偉國:我們每年向全世界提供7億套晶元,許多晶元在軍工領域有應用。未來軍民深度融合,除了做好技術、產品、人才、資本的融合,最為重要的是機制融合。伴隨軍隊裝備研發和採購制度一系列改革,優勢民企參軍門檻一降低,機制更活了!

一個籃子里,轉化更快了!中介機構有態度

西安科技大市場服務中心主任張偉國:「軍轉民」如何再提速?最好的辦法是跟「民參軍」放在一個「籃子」里統籌考量,推動軍地資源雙向轉移轉化。

——摘自第三屆軍民融合高技術裝備成果展覽暨論壇活動嘉賓訪談(崔曉莉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軍工突圍,揭開國防高科技的神秘面紗
軍報評論關心基層,激發強軍興軍新動力
「十」說軍民融合
「砥礪奮進的五年」 歷史屬於勇敢創新實踐者!
震撼!唱出來的入黨誓詞《我宣誓》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