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看了這麼多文章,突然明白這是真正的道教養生文化的精髓

看了這麼多文章,突然明白這是真正的道教養生文化的精髓

辟穀、內丹、導引、飲食、武術……我國宗教學者牟鍾鑒曾指出,「道教文化中最具有現實價值並能濟世利人的內容,便是它的養生文化。」與其他宗教相比,道教對生命的關注更為強烈。道教認為,人的生命居天地萬物之首位,經過現世的修身養性,能夠延續生命、長生成仙,與天地並生、與萬物為一。道教表現出熱愛生命的精神追求,也因此在歷史上形成了豐富的養生思想和實踐。

養生要先養心

宗教文化出版社社長任繼春表示,「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為而不爭」「道法自然」,這些道教的養生文化和理念,不僅對當代健康養生有著重要意義,對於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乃至對世界各國、各地區和民族間平等與和平相處,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道教養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縮影,是中華文化對世界的一大貢獻,有著獨特的文化魅力和思想神韻。

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袁志鴻道長說,養生不僅有益於自己,也有益於他人,有益於社會。因為道教養生主張「修心」,要有慈善心、清凈心、平常心、寬容心、進取心。「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這既是做人的心態,也是養生的理念。

華東師範大學明道道教文化研究所所長、教授劉仲宇指出,道教養生學的全面內涵,社會其實不甚了了。「一提養生,浮出腦海的,是什麼靈丹,什麼功法……這些很寶貴,但不是其全部內容。」實際上,道教養生學,不是簡單的技術堆積,而是有深刻的道德背景:以積德為基,清心寡欲、友善他人為務,循規煉養為常。健康先要過道德關。

東南大學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長、教授董群認為,道教中有豐富的道德養生思想。道德功能是宗教的一項基本功能,在養生教育中結合道德教育,也是實現宗教道德功能的一個重要渠道。

治國與道教養生相通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陳霞說,道教在政治思想上提出了身國同治的思路,即治理國家與養生是相通的。道教認為身國同構,治理原則相通。

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劉韶軍也認為,道教主張養生與治國的道理是一樣的,養生是對氣與血的愛護與養護,治國則是對民的愛護與養育。參考道教養生的道理來治國,能使國家穩定、平安健康。

道教養生與風水、飲食、養老

中國傳統社會講究風水。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講師李濤以南宋西湖周邊道教御園與西湖十景為例,說明中國古典園林建造布局有「道通天地」「得位當時」的陰陽、四季觀念,以及山石「通天」、水住「氣聚」的山水間修行智慧。宋代以來,無論皇家還是私家園林,道觀或是文人園林,其規劃多去寫意道教天界的瓊島瑤台、閬苑仙宮,既為靈憩訴求,也為藏風納氣;既為觀想修行,也為引鳳棲真。

飲食養生是道教養生的一部分。江西師範大學教授陳金鳳認為,在中國傳統飲食養生文化的發展史上,道教貢獻甚大。道教不僅直接作用於飲食本身,形成了教門內獨特的飲食文化,而且廣泛影響到中國民眾日常生活中的飲食養生文化。中國民間社會一些有關飲食的民風民俗,或多或少都有著道教養生文化的氣息。道教之所以被視為「中國文化的根柢」,也在於道教養生文化深深紮根於中國民眾的日常生活之中。這對當今道教的發展,也有啟迪意義。

道教養生資源可以用來助力養老事業。安徽工業大學商學院教授張志鵬認為,面對老齡化社會,越來越多的養老事業需要有社會組織來進入。具有獨特養生資源的道教組織,顯然能夠成為養老事業的積极參与者。一方面發揮道教養生資源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彰顯道教組織在服務社會中的價值。

道教養生文化的健康發展需要引起重視

近幾年,社會上出現「養生熱」,道教養生受到誤讀,「養生大師」「養生講堂」「養生班」滿天飛,亂象叢生。在與會人士看來,道教養生文化的健康發展需要受到重視。

丁常雲道長指出,道教重視生命、追求長生,主張「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生命觀,形成了道教所特有的養生文化。近年來,中國道教界積極弘揚養生文化,通過組織各類形式的養生研修班,舉辦道教養生文化研討會,探索和研究道教養生的方法和途徑,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但是,社會上一些「道商」給道教養生文化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加強道教養生文化建設已成為當務之急。不斷豐富道教養生文化的時代內涵,積極探索道教養生文化服務社會的新途徑和新方法,才能更好地體現道教養生文化的價值。

西南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教授楊玉輝認為,道教養生文化事業的健康發展,需要明確道教組織在其中的主體地位;制定統一規劃,明確經營管理模式和規範;提升道教養生文化事業的層次,構建高水平的道教養生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